王姓探源(447)虏姓之王
虏姓之王
虏姓之王是对历史上汉族以外其他民族王姓人的通称,其中可分为两种类别,一是受汉族王姓影响改入王姓者,一是本就存有的王姓者,然而,全部确切的情况至今还难以回答,且将有史可考并较有影响者简列如下:①来自乌桓族的王氏。王姓人中有一支在唐代被称为乌丸王氏,后改称祁县王氏者,实际上是乌桓族的后裔。乌桓又称乌丸,是东胡族的一支,秦末时迁居乌桓山一带,从此便以乌桓为族名。乌丸王氏的祖先是在南北朝时任职魏国和梁国中书令的王神念,有史料记载,王神念在魏国时姓乌丸,自魏奔梁后改姓王氏。梁国名将王僧辩,唐代宰相王珪、王涯等都是王神念的后裔子孙,其家族显贵持续三百多年。
②来自髙丽族的王氏。王姓人有一支起源于古代东北的雍王国,北魏时称为拓王氏,实际上是髙丽人的后裔,后随孝文帝南迁洛阳,始改为王姓。北魏时散骑常侍王洛儿,北齐时都督王怀,北周时新阳公王勇,隋朝时少府卿王伯益,唐朝时永宁公王奉,名将王思札等人,都是这支王姓中人。
③来自羌族的王氏。北朝及隋唐时期,有一支西羌族人,因初居饼耳一带,而姓甜耳氏,在北魏和隋朝曾两度改姓王氏,后形成以冯翊(今陕西大荔县)为郡望的王氏,其实他们是正宗的西羌族人的后裔。如北魏时右军将军王历,隋朝时虎贲中郎将王辩,唐朝时王愉等都是这支王姓人的裔孙族人。
④来自鲜卑族的王氏。古代以河南(洛阳)为郡望的一支王姓人,是由可频氏而来的,而可频氏则是鲜卑族的一支。如西魏时庸国公王雄,北周柱国大将王仑,安乐伯王震等,都是从鲜卑族可频氏部落改人王姓者的族人后裔。
⑤来自回纥阿布思族的王氏。在王姓人中有一支被称为安东王氏者,本出自于回纥阿布思族。回纥阿布思族即回纟乞族阿布思部落,是新疆维吾尔族人的祖先,本是匈奴人的后裔。唐玄宗时,阿布思族居住的地方属于安东都护府管辖,后来阿布思族人名叫没诺干的,被当时名将王武俊收为养子,更名为王五哥,其子孙也遂以王为姓,并因初居属于安东都护府而称为安东王氏,后成为王姓诸郡望中的一大支派。
王五哥的后人在唐穆宗以后,世袭镇州节度使,又称成德军节度使,拥有今河北正定县四周方圆数百里之地,是唐末著名方镇之一,直到921年下人作乱,杀了当时称为赵王的节度使王镕,他们对这一地区近百年的统治才告结束。安东王氏是王姓诸多郡望中的一大郡望支派,其后裔族人也是才子名流辈出不乏。
除以上所述外,还有如匈奴族、羯族、契丹族、女真族、蒙古族、满族、回族、布依族、白族等少数民族的后裔中都有王姓之人之家。唐代名将王武俊是契丹人,金朝时被封为王的王罕是蒙古人,明清时著名伊斯兰教学者王岱舆是回族人,清朝时农民起义女英雄王囊仙是布依族人,白族中王姓是十大姓之一等等,可以说虏姓之王也是王姓人中的一大群体,是王姓整体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
最新排行
- · 鬼谷子王诩
- · 明清时期莱阳蚬子湾王氏名人
- · 《旧唐书》王姓人物
- · 闽南王氏人物志
- · 琅琊王氏历史名人·王弘(附子王锡)
- · 明朝开国功臣太原郡侯王胜公传
- · 明初猛将定远侯王弼
- · 《晋书》王姓人物传
- · 王禹偁世系研究
- · 明朝武德将军王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