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南阳王氏编委会一行赴洛阳郑州考察汇报修谱工作

2016-11-14 15:07:44来源:华夏王氏家园网

打印 字号: T|T
    2016年11月4日至7日,编委会一行四人(万团、世豹、同范、同兵),驱车先后奔赴洛阳和郑州,朝拜太原王氏始祖王子乔升仙地,考察洛阳东周王城遗址,并就修谱最后冲刺阶段的相关问题向会长和宗亲会进行汇报。
    4日下午2时许,朝拜考察组首先到达洛阳市东南40公里的偃师市府店镇缑氏山。缑氏山海拔308米,山体呈东高西低,南陡北缓之势,东西绵延1.5公里,南北纵宽0.65公里。其山平地一峰崛起,虽不高俊却秀美而神奇。古语曰:山不在高,有仙则名。缑氏山的出名,却是因为两位神仙的缘故。一位是大名鼎鼎的西王母,传说她曾在此山修道,因为她娘门姓缑,故该山名曰缑氏山。另一位神仙就是周灵王的太子晋,又称王子乔,即太原王氏的始祖。

    关于王子乔的传说,《河南府志》载:“…… 周灵王太子晋升仙于此”。故事是这样的:
    东周第11位帝王灵王的太子姬晋,聪明博达,15岁就开始辅佐朝政,灵王重之,群臣尊之。时晋平公派音乐家师旷前去晋见,但见太子晋面色发红,认为这是他身体不佳的兆示,而太子晋说:“我再过三年,就要上天到玉帝之所。”三年后,太子晋的死,神奇地验证了他的预言。正因为如此,民间逐渐将他传说成为一位神仙人物。据《列仙传》中记载的神话故事说,太子晋喜欢吹笙,声音酷似凤凰鸣唱,游历于伊、洛之间,仙人浮丘生将他带往嵩山修炼。30余年后,一个名叫桓良的人遇见了太子晋,太子晋对他说:“请你转告我的家人,七月七日与我在缑氏山相会。”到了那一天,太子晋乘坐白鹤出现在缑氏山之巅,可望而不可及,几天之后,太子晋挥手与世人作别,升天而去,这也就是“王子登仙”的传说。后人称人去世为“驾鹤西游”,即由此而来。
   自《列仙传》载太子晋在缑氏山驾鹤升仙之后,缑氏山便成为道仙家的崇尚之地,被一次次地罩上了炫而多彩的光环,引无数古圣明贤、文人墨客到此游历。
    据偃师过去的县志记载,公元671年,武则天随唐高宗李治封禅嵩山时途经缑氏山,夜晚宿于永庆寺。明月当空,她由太子晋联想到自己葬在这里的长子李弘,不由得百感交集,挥笔写下《宿永庆寺》一诗:“秋风寂寞秋云轻,缑氏山头月正明。帝子西飞仙驭远,不知何处夜吹笙。”
    转眼到了公元699年,76岁的武则天早已成为执掌天下的女皇。当时内忧外患都已剪除,国泰民安,五谷丰登,她的心情很好,为自己的文治武功深感骄傲。二月初四,她又一次由洛阳赴嵩山封禅,返回时宿于缑氏山升仙太子庙,触景生情,封太子晋为“升仙太子”,为他建造庙观,并亲笔书丹“升仙太子碑”文,为太子晋写下了洋洋洒洒2100余字的赞铭,并令勒于贞石,树为碑记。武则天的这次心血来潮,一不留神,却成了缑氏山名垂千秋的镇山之宝。
    此碑尽管历经1300余年的日月轮回,风雨沧桑,至今仍矗立在缑山之巅。2006年5月25日,被国务院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篇碑文不仅辞藻华丽,而且书法别具意韵。飘逸中不失沉着,阿娜中而见刚健,有潇洒流脱、神逸翰飞之美,颇具雍容华贵的大家风神,展现了一代女皇不凡的文学及书法造诣,被称为“天下女子第一书”。
    沿偃师市区南延公路行至府店镇南一点下路,是一条直通缑氏山的水泥慢坡上山公路,约不到1公里即可到达山上。山下首先是一座书有“仙居观”、“武皇御碑”和“王氏族源”字样的过车山门。车可一直开到山顶下,停车处首先是一座坐东朝西的王母娘娘庙,供奉着各方王母娘娘。从此处步行,不几步路即可到达山顶。山顶是个平台,面积不大。中间有个小院子,大门朝西。里面重点保护的就是武则天撰文并书丹的升仙太子碑。据说碑高近7米,但因院门和碑楼都被锁着,所以只能隔门缝进行瞻仰。听说里面还有初唐著名书法家钟绍京等人的题字,堪称书法艺术珍品,有很高的文献价值与艺术价值。院外南侧,立有一尊乾隆皇帝南幸这里时亲书的御碑。在升仙太子碑前面,今人建有供奉太子晋的太子庙,也是坐东向西,石狮护卫石阶之下,石阶中央是一雕有龙饰图案的整块斜卧巨石。庙中,供奉着英俊威武的子乔爷坐姿塑像,供后人缅怀祭拜。考察组一行虔诚地为始祖爷焚香跪拜。

    5日上午,我们考察游览了位于洛阳市区中心的东周王城遗址——王城公园和天子驾六博物馆,零距离地接触了2000多年前的东周王城故地。



 
    中午,在完成了朝拜太原王氏始祖爷和考察东周王城故地的任务后,我们从洛阳奔赴郑州。远在安阳汤阴的副会长万跃宗亲,也专程赶来郑州。同时,居郑宗亲世炎等宗亲也闻讯齐聚位于郑东新区CBD商务外环路28号郑州市房管局28楼的会长办公室,大家济济一堂,族意融融,同叙亲情,共议族事。修谱办主编同范首先向宗亲会汇报了修谱进程和下步计划,并就修谱工作最后冲刺阶段的若干问题同与会宗亲进行了研讨。在听取了大家的意见后,会长拿出了决定意见,主要包括:(一)同意编委会修谱计划:2017年底谱文定稿,2018年农历十月一向全族颁谱。并表示要抓紧祠堂选址设计工作,争取颁谱与祠堂奠基仪式在一起进行。(二)为减轻全体族人将来的购谱负担,不管价格多高,每本新谱只让族人出30元,不足部分,由宗亲会补贴。并让考察组去位于经七路和丰产路交叉口的中国家谱编印基地实地考察,进行初步洽谈。座谈后,宗亲们进行了晚餐,并合影留念。

    6日上午,考察组由世献带路,赴家谱基地考察,基地魏总接待了我们。基地二楼各式各样的家谱、志书、年鉴琳琅满目,让人目不暇接。我们介绍了我们家谱的预估情况。魏总经过核算说,书页用古谱纸印刷,如用胶化纸面、绫绢布面和皮革三种不同的封面,每本价格分别为69元、81元和96.5元。如再加配绫绢谱套或香樟谱盒,价格分别为25元和160元。因谱文尚未定稿,我们暂未具体搞价。
    7日上午,我们又赴家谱基地,让魏总安排工作人员为我们创作了清始祖爷成恩公的画像。下午,在向会长作了印谱考察汇报后,我们冒雨离郑回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