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孝老标兵王新德:母亲在 家就在

2016-11-03 17:08:53来源:大众网

打印 字号: T|T
  孝,不仅仅是一种义务,还是一种传承,一种文化,尽孝,更是一种幸福。邹平县地税局孝老标兵王新德悉心照顾老人的故事,在当地传为佳话。在王新德看来,父母含辛茹苦地把子女养育成人特别不容易,每一名子女都应该孝顺父母,“我只是做了自己应该做的”。
  三代同堂
  王新德说,三年前,儿子刚刚结婚,冬天母亲怕冷,为了照顾老人方便,他说服了妻子儿媳,将老人接到了儿子的新楼上,他和妻子也一块搬了过来。“当时很多人都认为不合适,觉得这样待不长。可我家三代同堂共处一室,其乐融融,相处得非常和睦。”这一点让他感觉到,这不仅仅是他个人的孝心,更是家庭的一种良好传承。
  王新德的母亲今年九十岁高龄,身子骨没啥大毛病,三年前还能自理,转年腿就不大听使唤了。最让王新德心疼的是,母亲的尿频非常严重,多数情况下,一个小时左右就要起来解手。“尤其到晚上,即使在梦中熟睡,母亲一喊,我也得抓紧起来伺候。”王新德说,母亲原本算得上大家闺秀,年龄虽然大了,思维却很清晰,而且非常爱面子。原来让大家架着她到外面的厕所去解手,可是到了晚上,老人却爬不起来,她身子又沉,每解一次手,都要别人用尽全力,折腾上半天。
  “母亲现在已是黑白离不了人,白天在躺椅上一待就是一天,晚上是最难熬的时候,不管你多累多困,一般一晚上要起来六七次,加上需要及时翻身,一宿起码要起来十多次。”于是,王新德姐妹五个轮流值班伺候。后来妹妹身体吃不消,王新德身上的担子更重了,他每八天就要值两天两宿,一直到现在。
  俯首倾听
  在王新德看来,现在物质生活都不成问题,孝不仅仅是体贴照顾,更是一种沟通。
  “母亲嫁到我们王家,本可称得上称心如意,可是好景不成,一土改我家划成地主,被扫地出门,家徒四壁。母亲的处境就惨了,境况一落千丈。”王新德说,现在老人年龄大了,耳聋眼花,惟一解闷的,就是唠叨过去的遭遇和受的苦。
  一般人一听这些都不耐烦,但是,王新德能静下心来倾听。这时候他就坐在母亲身边,给她洗洗脚,按按腿,剪剪指甲,还像听故事一样不住地问,后来咋了?谁最后又怎么了?以此暗示母亲,他在用心听着。“母亲不容易,她说出来心里一定好受些,让老人也舒心,这难道不也是孝吗?”
  王新德认为,尽孝,不仅仅让老人吃饱穿暖舒心解闷,为了让老人生活得踏实,还要做到细致入微。“一个健全而又没伺候过老人的人可能体会不到,一个不能自理的人,是多么需要人照顾。”平常一个轻微的动作或意愿,对老人来说是那么可望而不可即,比如说,喝口水,吐个水果核,拿块手绢,正常人轻而易举,老人自己完成起来却很难。
  于是,为了不让老人受此委屈,王新德早作好各种准备,比如,把擦手纸早撕好,叠齐放在老人伸手就够得到的地方;给老人早削个苹果,切成小块放在小碗里;她喜欢的山楂片,早买好放到她身边的抽屉里;吃饭的碗要准备两个以上,每个碗里都只能盛小半碗,这样冷得快;解手时需要扶着的塑料板凳提前准备在她的旁边,老人出门时的帽子,口罩顺手就能找到……尽孝,原来可以这样具体,为此要学会观察、体会与积累。
  改变自己
  王新德坦言,为了适应老人,他的生活习惯确实改变了不少。原先不能喝酒,现在,酒成了他离不开的催眠剂。以前王新德有晚睡的习惯,可现在伺候老人,他唯恐老人起夜,本来就很难入睡,老人又经常在半睡半醒中自言自语,更让他焦躁不安。为了尽快入睡,王新德只好在睡前喝上一杯酒,然后抓紧上床借酒催眠,现在几乎离不开酒了,这在以前是连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再就是做饭,王新德以前在家很少做饭,但为了让父母吃得好,就变着花样给老人做着吃,什么蒸饭煮粥,南瓜山药,都尝试着做,还学会了煎菠菜,和妻子一起包水饺、馄钝,问老人味道好不好。不光这样,洗洗涮涮的活,像洗尿布,刷锅洗碗,铺床叠被之类他也经常做,还经常给老人擦身子,洗褯子,梳头洗脸样样都行。
  王新德说,他从母亲那儿知道,大哥是时间上照顾母亲最多的人,他就向大哥学习“任劳任怨”;大姐最善良,从不惹老人生气,他也学着大姐体贴母亲;变着花样做饭是从二哥那儿学的;而勤洗勤换,是从妹妹身上学的。另外,他从妻子身上看到自己照顾老人的经验不足,经常取长补短。原来,尽孝也需要博采众长。
  十月胎恩重,三生报答轻。“尽孝,需要用你的整个身心去回报,千言万语不能表其万一。我也不知道在母亲眼里我是不是个好儿子,但我必须努力做一个好儿子。”王新德表示,尽孝,既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幸福。要知道,有多少人有“子欲孝而亲不待”的遗憾,所以他要继续幸福着向老人行孝。纪方方 通讯员 石宝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