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宋朝咸宁王大荣之孙、曾孙官至正二品

2016-09-21 09:09:39来源: 王丰文

打印 字号: T|T

    咸宁王氏宗谱记载:咸宁王氏一世祖大荣,被朝廷册封为善山将军,公元1120年避方腊之乱,从浙江淳安迁居咸宁,其妻马氏诰封夫人;大荣儿子小八,讳韶,朝列大夫,谥襄敏;大荣之孙伯三,讳晔,字日华,枢密副使,其妻董氏诰封宜人;大荣曾孙宗鼎,讳谒,字朝卿,枢密副使;大荣玄孙万六,讳礼,中宪大夫,其妻马氏诰封宜人。
   宋朝时期,枢密院是总理全国军务的最高机构,简称“枢府”。枢密院与中书门下分别掌管文、武大权,称为东、西“二府”。《宋史•职官志二》说:宋初,循五代之制,置枢密院,与中书对掌文、武二柄,号为“二府”。 又《通考•职官考四》说: “唐末,诸司使皆内臣领之,枢密使始与宰相分权矣。降及五代,改用士人,枢密使皆天子腹心之臣……其权重于宰相。太祖(宋太祖)受命,以宰相专主文事,参知政事佐之,枢密使专主武事,副使佐之。”
   枢密使(或知枢密院事)为枢密院之长官,副长官称枢密副使、同知枢密院事、签书枢密院事或同签书枢密院事。其下设都承旨和副都承旨。枢密院长官掌管军事政令、禁军调动,与宰相文武并立,权力与宰相相当。枢密使地位高,权力大,原因与当时国内外的阶级矛盾、政治形势有关。北宋初年发生王小波、李顺起义。在边境,又有契丹、西夏等少数民族政权的并立,形成边防的紧迫局势。内忧外患使得宋王朝需要一支相当庞大的军队,方能抵抗少数民族的入侵和镇压国内人民的反抗,因而,就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机构来管理这支军队,这就是宋代设立枢密院、抬高枢密使地位的原因。
    《宋朝官职等级》规定:太师、太傅、太保、左右丞相、少师、少傅、少保、王等为正一品。枢密使、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开府仪同三司、骠骑大将军、嗣王、郡王、国公等为从一品。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同知枢密院事、太尉、辅国大将军、镇国大将军、开国郡公、上柱国等为正二品。对照以上等级规定可知,咸宁宋朝王大荣之孙伯三、曾孙宗鼎为正二品官员。     此外,王大荣册封善山将军,其妻马氏诰封夫人,可知其为五品以上官员(古代五品以上官员的长辈及夫人授诰命,称诰封;六品以下官员授敕命,称敕封)。大荣之子小八为朝列大夫,对照《中国古代官职制度》“朝列大夫,文散官名,金始置,原名奉德大夫,从五品”之规定,为从五品官员。大荣之玄孙万六为中宪大夫,对照《宋、金、辽官阶》“中宪大夫为文官名,金始置,正五品,宋、金、辽皆实施”条款,为正五品官员。
                湖北咸宁王氏宗祠  王丰文  王良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