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岩法:创新治水“土专家”

王岩法在现场测量。
7月26日,烈日灼灼,走在路南街道官庄泾河边,皮肤晒得有些生痛。一位年近花甲的老人,戴着一顶草帽在河边走走停停,嘴角不自觉地露出欣喜的微笑。
他,就是路南街道城建办水利工程师王岩法,百姓亲切地叫他“王工”。近40年如一日,他用自己的双脚走遍了路桥的所有河道,为路桥生态治水走出了一条新路子。
“土专家”自学治水
翻开王岩法的履历,“水”是最富特色的标签。从1982年参加路桥区水利管理站工作起,王岩法就与“水”结下了不解之缘。
今年59岁的王岩法是台州市第一批水利员,在路桥区水利站工作了18年,1995年被当时的路南街道党工委书记请来负责街道农办工作,一干就是21年。几十年来,除了工作,王岩法的业余时间都用来学习,自学了工程水利、建筑材料、施工技术、工程设计等方面的专业知识。
“外面治水的先进经验很多,但是我们路桥的水系有自己的特点,完全照搬是不可行的,还得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治理。”王岩法对于当地的治水有着自己的理解。
“五水共治”开始后,王岩法每天早上7点就到治水现场,夜深人静才离开办公室,一年到头几乎没有休息日。无论是河道整治还是农村危桥改造,他都独立主持施工、设计、预算和编制系列工作,在解决一个个治水难题中创新性研究出了疏浚清淤的土方法。
“路南大大小小的河道池塘情况,王工都了然于胸,他就是我们街道的活‘水系图’。”路南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叶敏赞叹道。
智发力精准治水
要精准治水,王岩法的理念是“生态”,用的是大禹的“疏导”法。他反对河道用混凝土,而是采用卵石和块石。“从山里找来卵石砌河道,不仅漂亮,而且省钱环保。同等距离,卵石比混凝土的成本少了60%。”说起“生态治水”,王岩法的话多了起来。
别人施工是按图纸来,而王岩法的图纸在心里,根据河流的特点来施工。他一天到晚泡在工地上,每块石头怎么放合适,他都盯着。
经过一番辛劳,清淤过后的泾河又重新活了起来。“‘五水共治’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最忌急功近利,如何让河流恢复自净功能至关重要,所以我坚持用石块(卵石)。”王岩法解释道,因为石头与石头之间的空隙可以给一些水生物种生存的空间,适宜在河里养水草,河边种美人蕉。石块铺上草皮,即使下大雨,有草皮过滤,流到河里的水就不会很脏。
官庄泾的清淤疏浚、砌石护岸、绿化及水生态修复工程;上马泾、护场河、担水桥泾、张李泾、竞争河等河道的清淤疏浚工程;示范河道和示范池塘的建设工程等,他的“生态治水经”在路桥的各个治水工程中推广“开花”。
“老黄牛”勤恳治水
胡田施泾曾是胡田施村一条“臭名昭著”的垃圾河,水面垃圾遍布,水体发黑发臭,村民垃圾乱堆乱弃现象也比较严重。2014年4月,路南街道将胡田施泾作为“清三河”重点整治对象。从这以后,胡田施泾就成了王岩法的“办公点”。从清理垃圾、河道疏浚、砌石护岸到栽种水生植物、放养鱼苗,王岩法都全程跟进。
路南街道胡田施村村干部方建国说:“工地要来回地走,一天跑好几趟,休息抽出来时间还要在我们这里清理垃圾,采购树木,我们胡田施村民都看在眼里。”
在胡田施泾绿化过程中,王岩法亲自采购灌木杨柳和桃树,选株后还一一测量直径。他说:“河道绿化是大事,选株一定要认真,要选身正根多的苗株易于栽种存活;直径大小相似,这样才能让两岸的景致协调美观。”
临近退休,不少村民都让王岩法别这么“拼”,他总是憨厚地笑笑说:“多做一点,带带他们年轻人,资格老不是用来偷懒的。既然工作交到了我手上,总想着把它做好,不然心里不踏实。”

相关文章

最新推荐
- · 老家来人啦!
- · 儋州王氏家谱编修圆满收官,王大伦老先生挥
- · 额尔古纳的夏天
- · 固始县委领导莅临福州调研访问
- · 我与世王会亦鸣秘书长的结缘
- · 王昱(王宗浩子)
- · 王大举(王伯大堂弟)
- · 第十八届世界王氏联谊大会精彩回顾
- · 世王聚吉 光耀宗林——吉林经济发展大会暨
- · 王氏始祖姬晋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