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王岩法:创新治水“土专家”

2016-08-06 16:16:47来源:中国台州网-台州日报

打印 字号: T|T

王岩法在现场测量。
    人物名片:王岩法,路桥区路南街道城建办水利工程师,从事水利工作近40年,年近60岁仍奋战在治水一线,创新研究出疏浚清淤等“土方法”,为路桥创新性治水提供了“生态”样本。
    7月26日,烈日灼灼,走在路南街道官庄泾河边,皮肤晒得有些生痛。一位年近花甲的老人,戴着一顶草帽在河边走走停停,嘴角不自觉地露出欣喜的微笑。
    他,就是路南街道城建办水利工程师王岩法,百姓亲切地叫他“王工”。近40年如一日,他用自己的双脚走遍了路桥的所有河道,为路桥生态治水走出了一条新路子。
    “土专家”自学治水
    翻开王岩法的履历,“水”是最富特色的标签。从1982年参加路桥区水利管理站工作起,王岩法就与“水”结下了不解之缘。
    今年59岁的王岩法是台州市第一批水利员,在路桥区水利站工作了18年,1995年被当时的路南街道党工委书记请来负责街道农办工作,一干就是21年。几十年来,除了工作,王岩法的业余时间都用来学习,自学了工程水利、建筑材料、施工技术、工程设计等方面的专业知识。
    “外面治水的先进经验很多,但是我们路桥的水系有自己的特点,完全照搬是不可行的,还得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治理。”王岩法对于当地的治水有着自己的理解。
    “五水共治”开始后,王岩法每天早上7点就到治水现场,夜深人静才离开办公室,一年到头几乎没有休息日。无论是河道整治还是农村危桥改造,他都独立主持施工、设计、预算和编制系列工作,在解决一个个治水难题中创新性研究出了疏浚清淤的土方法。
    “路南大大小小的河道池塘情况,王工都了然于胸,他就是我们街道的活‘水系图’。”路南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叶敏赞叹道。
    智发力精准治水
    要精准治水,王岩法的理念是“生态”,用的是大禹的“疏导”法。他反对河道用混凝土,而是采用卵石和块石。“从山里找来卵石砌河道,不仅漂亮,而且省钱环保。同等距离,卵石比混凝土的成本少了60%。”说起“生态治水”,王岩法的话多了起来。
    别人施工是按图纸来,而王岩法的图纸在心里,根据河流的特点来施工。他一天到晚泡在工地上,每块石头怎么放合适,他都盯着。
    经过一番辛劳,清淤过后的泾河又重新活了起来。“‘五水共治’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最忌急功近利,如何让河流恢复自净功能至关重要,所以我坚持用石块(卵石)。”王岩法解释道,因为石头与石头之间的空隙可以给一些水生物种生存的空间,适宜在河里养水草,河边种美人蕉。石块铺上草皮,即使下大雨,有草皮过滤,流到河里的水就不会很脏。
    官庄泾的清淤疏浚、砌石护岸、绿化及水生态修复工程;上马泾、护场河、担水桥泾、张李泾、竞争河等河道的清淤疏浚工程;示范河道和示范池塘的建设工程等,他的“生态治水经”在路桥的各个治水工程中推广“开花”。
    “老黄牛”勤恳治水
    胡田施泾曾是胡田施村一条“臭名昭著”的垃圾河,水面垃圾遍布,水体发黑发臭,村民垃圾乱堆乱弃现象也比较严重。2014年4月,路南街道将胡田施泾作为“清三河”重点整治对象。从这以后,胡田施泾就成了王岩法的“办公点”。从清理垃圾、河道疏浚、砌石护岸到栽种水生植物、放养鱼苗,王岩法都全程跟进。
    路南街道胡田施村村干部方建国说:“工地要来回地走,一天跑好几趟,休息抽出来时间还要在我们这里清理垃圾,采购树木,我们胡田施村民都看在眼里。”
    在胡田施泾绿化过程中,王岩法亲自采购灌木杨柳和桃树,选株后还一一测量直径。他说:“河道绿化是大事,选株一定要认真,要选身正根多的苗株易于栽种存活;直径大小相似,这样才能让两岸的景致协调美观。”
    临近退休,不少村民都让王岩法别这么“拼”,他总是憨厚地笑笑说:“多做一点,带带他们年轻人,资格老不是用来偷懒的。既然工作交到了我手上,总想着把它做好,不然心里不踏实。”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