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将军轶事 | 王震上将
周仓舞大刀,
爱恨情仇皆形于色,
左砍右杀老大为王。
──纸上谈兵点评
王震将军瘦长挺拔,白发后掠,直鼻梁,厚嘴唇,大嘴巴。将军坦荡耿介,怒则嘴咧齿突如金刚,乐亦嘴咧齿突似孩童。发言讲话,情感毕露,两个拳头上下挥动,如挥大铁锤。晚年尤喜穿深灰色中山装,任国家副主席仍如是。
下飞机后,王震直驱军区三所设置的临时灵堂,向许世友遗体告别。王震与许世友分属一野与三野,两人在战争年代并无交接,新中国成立后也仅在会议上见过面,来往不多。其间,王震将军有针对性地对诸位将军说:“昨天晚上,我去看望了小平同志,今天我是受小平之托来向许世友告别的。”王震强调,许世友是一位特殊性格、特殊经历、特殊功勋的人物。许世友这次土葬,是邓小平签发的特殊通行证。接着,王震又幽默了一句:”我们这批老骨头,谁也别想再领到这通行证了!”
将军火辣热心,快人快语,风骨棱棱,给余印象极深。
王震急赴南京,代表邓小平向许世友遗体告别。图为向守志(中)、郭林祥(左)、陈再道(右)等到机场迎接。(图片摄影:孙小振)
王震将军凡受领任务,必蓄胡留须,不达之不净面。毛泽东、朱德、彭德怀、贺龙等戏呼为“王胡子”。
力大无比的“雷震之子”
王震将军,湖南浏阳马跪桥人,农民身世,小名王余开、王正林,后改名王震。父王贵才;母董其谱,人称“王家老大的堂客”。将军出世,始难产,恰雷雨大作,母惊呼,遂出。故人称其为“雷震之子”。
王震将军儿时即能识字断文,并非“大老粗”,6岁由爷爷领至邻村读私塾,人皆刮目相看。次年因顽皮退学,跟姑父习武,学大正拳。10岁又入邻村私塾复读。13岁时随二叔到长沙打工卖苦力,当上了一名铁路工人(长夫)。王震是共产党领导中少有的“工人阶级”。
1923年著名的京汉铁路大罢工爆发,16岁的王震受罢工领导人郭亮委派散发罢工传单,亲眼目睹群众运动的强大威力。次年,王震被任命为工人纠察队队长,后被选为长沙职工分会执行委员。某日,纠察队护送一位长头发的“书生”到长沙给工人演讲,王震负责护送,由此而与之结识一生,追随始终。此人时称“毛润之”,即毛泽东也。
王震将军善拳,武艺高强,力大无比。红军时期某日,将军率部行军于一山坡小休息。忽见一大石横在前方道上,王震问某团团长:“你试试,能搬走它吗?”团长急摇头。又问政委:“加上你,两人一起上,能搬走否?”团长、政委挽袖用力推之,大石纹丝未动。此时围观者众,只见王震弯腰蹲腿虚坐,双手扶石,亦抱亦掀,大吼一声:“下!”大石头就骨碌碌地滚下山去。据传,该大石滚下山后,正好砸在一过路的轿子上,某土豪“哎呀”大叫一声,便呜呼哀哉了。
王震将军并非一介武夫,将军熟读《三国演义》,作战善动脑,用计多多。
1934年秋,红二、红六军团会合后从黔东出发向湘西进攻。湖南军阀何键闻讯,遣湘鄂黔国军十个团,直扑红二、红六军团永顺驻地。是时,贺龙决定部队主动撤出永顺县,虚晃一枪,于城北吊井岩设伏歼敌。不料,敌至永顺,便不走了。次日,红二、红六军团又向北退60里,于龙家寨布置设伏。不料敌至吊井岩,又不进了。此时,好多人说,三鼓而竭,不能再退了。贺龙问计于王震,王震答:“虚晃一枪,败下阵来,卖个破绽,让敌中计,再来个回马枪。”贺龙问:“还退吗?”王震答:“退。”贺龙问:“在哪儿打?”王震说:“在颗沙、塔卧。”贺龙十分高兴,同意了王震的计划。
王震得令,率部急奔颗沙、塔卧一带,但他策马看了一下地形,便果断下令继续撤退,向十万坪地区进发。十万坪是一狭长谷地,谷地两侧,山丘逶迤,上面是又矮又密的茶树,既利于隐蔽,又利于出击。
王震布置埋伏后,贺龙赶到,挥着花皮马鞭,大发雷霆:“你为什么把部队带到这儿来?”王震答:“颗沙、塔卧地形太狭窄了,这儿可以歼灭更多敌人。”贺龙望了一下周围地形,仍有余怒:“改变阵地,为什么也不报告一下?”王震大声答道:“没有事先报告,我承认错误。但在颗粒、塔卧,我们只能歼灭敌人一个团。你是总指挥,你不同意,我把部队带回去。”贺龙无言,举望远镜四周观望,然后说了声:“好,就在这儿打!”
是役大捷,歼敌1000人,俘敌旅参谋长以下2000余人,机枪10挺和大批子弹、马匹和军用品。
每战必打头阵
王震将军作战以勇猛著称,每战,必跟前卫打头阵,每至关键时刻,必站立一线指挥。1938年冬,日寇进军汾河,直指晋东南。王震将军奉命夺汾河。战前动员,将军立一棺上,挥拳大声曰:“我领头向前冲,要死我先死,死后装进这口棺材里。”是役,部队激战一昼夜,大捷,将军头部负重伤。1947年5月4日,西北野战军总攻蟠龙镇。时任二纵司令员的王震将军至前沿,见敌有溃逃迹象,急取卡宾枪,跃出战壕,大喊道:“我是王震,跟我来!”部队官兵士气大振,潮涌而上,随将军冲向蟠龙镇。
爱恨情仇皆形于色,
左砍右杀老大为王。
──纸上谈兵点评


龇牙咧嘴的王震也有可亲可爱的一面
(图片为私人藏品)
1985年10月26日上午,时任中顾委副主任的王震上将急急乘专机飞往南京,向许世友遗体告别。笔者作为新华社记者有幸随同总政治部副主任郭林祥(原南京军区政委)、司令员向守志赴机场迎候。王震皓首长身,策杖而下,且以杖指诸将军,一一直呼其名。下飞机后,王震直驱军区三所设置的临时灵堂,向许世友遗体告别。王震与许世友分属一野与三野,两人在战争年代并无交接,新中国成立后也仅在会议上见过面,来往不多。其间,王震将军有针对性地对诸位将军说:“昨天晚上,我去看望了小平同志,今天我是受小平之托来向许世友告别的。”王震强调,许世友是一位特殊性格、特殊经历、特殊功勋的人物。许世友这次土葬,是邓小平签发的特殊通行证。接着,王震又幽默了一句:”我们这批老骨头,谁也别想再领到这通行证了!”
将军火辣热心,快人快语,风骨棱棱,给余印象极深。

王震急赴南京,代表邓小平向许世友遗体告别。图为向守志(中)、郭林祥(左)、陈再道(右)等到机场迎接。(图片摄影:孙小振)

南京军区将领迎接王震(图片摄影:孙小振)
《三国志》论关羽与张飞:“羽善待卒伍而骄于士大夫,飞爱敬君子而不惜小人。”毛泽东引之论王震将军:“取两人之长,去两人之短。”王震将军凡受领任务,必蓄胡留须,不达之不净面。毛泽东、朱德、彭德怀、贺龙等戏呼为“王胡子”。
力大无比的“雷震之子”
王震将军,湖南浏阳马跪桥人,农民身世,小名王余开、王正林,后改名王震。父王贵才;母董其谱,人称“王家老大的堂客”。将军出世,始难产,恰雷雨大作,母惊呼,遂出。故人称其为“雷震之子”。
王震将军儿时即能识字断文,并非“大老粗”,6岁由爷爷领至邻村读私塾,人皆刮目相看。次年因顽皮退学,跟姑父习武,学大正拳。10岁又入邻村私塾复读。13岁时随二叔到长沙打工卖苦力,当上了一名铁路工人(长夫)。王震是共产党领导中少有的“工人阶级”。
1923年著名的京汉铁路大罢工爆发,16岁的王震受罢工领导人郭亮委派散发罢工传单,亲眼目睹群众运动的强大威力。次年,王震被任命为工人纠察队队长,后被选为长沙职工分会执行委员。某日,纠察队护送一位长头发的“书生”到长沙给工人演讲,王震负责护送,由此而与之结识一生,追随始终。此人时称“毛润之”,即毛泽东也。
王震将军善拳,武艺高强,力大无比。红军时期某日,将军率部行军于一山坡小休息。忽见一大石横在前方道上,王震问某团团长:“你试试,能搬走它吗?”团长急摇头。又问政委:“加上你,两人一起上,能搬走否?”团长、政委挽袖用力推之,大石纹丝未动。此时围观者众,只见王震弯腰蹲腿虚坐,双手扶石,亦抱亦掀,大吼一声:“下!”大石头就骨碌碌地滚下山去。据传,该大石滚下山后,正好砸在一过路的轿子上,某土豪“哎呀”大叫一声,便呜呼哀哉了。

王震为部队作动员号召(图片为私人藏品)
善动脑,用计多
王震将军并非一介武夫,将军熟读《三国演义》,作战善动脑,用计多多。
王震得令,率部急奔颗沙、塔卧一带,但他策马看了一下地形,便果断下令继续撤退,向十万坪地区进发。十万坪是一狭长谷地,谷地两侧,山丘逶迤,上面是又矮又密的茶树,既利于隐蔽,又利于出击。
王震布置埋伏后,贺龙赶到,挥着花皮马鞭,大发雷霆:“你为什么把部队带到这儿来?”王震答:“颗沙、塔卧地形太狭窄了,这儿可以歼灭更多敌人。”贺龙望了一下周围地形,仍有余怒:“改变阵地,为什么也不报告一下?”王震大声答道:“没有事先报告,我承认错误。但在颗粒、塔卧,我们只能歼灭敌人一个团。你是总指挥,你不同意,我把部队带回去。”贺龙无言,举望远镜四周观望,然后说了声:“好,就在这儿打!”
是役大捷,歼敌1000人,俘敌旅参谋长以下2000余人,机枪10挺和大批子弹、马匹和军用品。
每战必打头阵
王震将军作战以勇猛著称,每战,必跟前卫打头阵,每至关键时刻,必站立一线指挥。1938年冬,日寇进军汾河,直指晋东南。王震将军奉命夺汾河。战前动员,将军立一棺上,挥拳大声曰:“我领头向前冲,要死我先死,死后装进这口棺材里。”是役,部队激战一昼夜,大捷,将军头部负重伤。1947年5月4日,西北野战军总攻蟠龙镇。时任二纵司令员的王震将军至前沿,见敌有溃逃迹象,急取卡宾枪,跃出战壕,大喊道:“我是王震,跟我来!”部队官兵士气大振,潮涌而上,随将军冲向蟠龙镇。

曾任武汉军区副参谋长的开国少将江含章将军说,王震每战必打头阵,战后又屡屡检讨。图为笔者吴东峰采访江含章将军时的合影。(图片为私人藏品)
红二方面军领导贺龙、任弼时、关向应,每当战时必下死命令,不许王震打头阵。凡战后总结,王震仍屡屡因此而受批评。贺龙说:“王胡子再打仗,我得给你加个警卫,看你往前冲?”任弼时说:“王震,你这不是英雄,是英雄主义。”关向应说:“王震一打仗,就往前跑,太冒失了。你‘光荣’了谁带部队?”王震闻之低头不语。曾任一二零师参谋的江含章与余笑言:“对这些批评,王震会上表态虚心接受,事后总是坚决不改。”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