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和铺老爹”王振熙轶事

2016-07-29 16:06:15来源:开闽三王祠 泉州开闽三王文保中心

打印 字号: T|T
    振熙字君舍,号晦生,南安金坑和铺村人,明代万历庚戊(1670年)会魁。历任县令、郡守、督学山东、参政、案察使等职,授中宪大夫。为官清正廉洁、善解民困,每次离任他迁,百姓迭拥道攀送。好事做了不少,时人喜闻乐道,雅称他“和铺老爹”。现略谈他几件事,以飨读者。
    贫见节义   
   晦生为邻村塾师时,一日,其村有一贫者欲休妻,恳求他代书契约。他推辞无奈。勉强为之。回家时甚悔。次日清早,急往其家,看到他俩夫妇相抱痛哭,晦生便知他俩因贫困而欲相离,于是说道:“昨天急着回家,那契约写了错字,请还给我改。”那人信以为真,遂将契约递给,晦生接手立即将它撕碎,说道:“家艰宜当共济,以见节义,岂可休弃!”又从衣兜拿点银子给他,夫妇感激,从此互相奋勉,不再言离。
    受粥息讼
    晦生与人结伴赴试,行至双坑,颇感劳累,便在茅棚粥摊买粥充饥,晦生自感盘资不多,不敢多吃,无奈实在饥渴,于是一下子吃了两碗多。因盘资不够,只好脱下一只袜子,挂在桌下充当粥资,便即上路。
    卖粥者见晦生没付钱,也不在意,在收拾碗筷时,竟发现那只袜子,立即拿着追赶,边喊晦生停步,晦生以为他要讨钱,又怕同行讥笑,边走边说:“钱已放在桌子下了!”可那卖粥者紧追不舍,只好停步。那卖粥者道:“两碗稀粥,区区小事!快把袜子穿了。”接着,从身上掏出一串铜钱道:“些小铜钱,杯水车薪,望勿嫌弃。”晦生推辞不得,收下铜钱,赶上同行。
    后来晦生中了进士,做了官,有一次回乡谒祖,适逢金坑与双坑有讼,金坑晏请晦生,晏席甚丰,还办有“看晏”。席间,晦生叹道:“一桌吃,一桌看,不值双坑两碗半。”金坑人领会其意,遂与双坑撤讼归好。
    智判婚案
    山东人左懋第,与一女有婚约,丈人困嫌左白丁家贫,欲悔约,诉于刚任县令的晦生,晦生不在公堂审案,而在中庭开审,一干人等跪在热日之下听审,个个汗流浃背,小姐投手绢与懋第擦汗,晦生眼看小两口恩深情浓,欲成其事,遂问那丈人如何才肯嫁女,丈人道:“须合三个条件:秀才以上出身是门第高;千金聘礼而表其富;官家为媒乃显其荣。”晦生听了道:“好好,我就依你三个条件,首先给左生秀才出身;其次按例你应交讼费五百,你私下要贿我五百,合计千金,全免了,权作聘金,其三,我是朝廷命官,可作此媒。”丈人哑口,不敢再悔婚。自此,左懋第成了晦生的门生,“和铺老爹”也因办案出了名。
    理学文宗
    振熙一生著作甚丰,有《淡宁斋文集》三卷行世,尤以《四书达解》六卷和《易学达解》为泉州当时的蒙存浅达四大名著之一,于理学研究贡献很大,与蔡虚斋、陈紫峰、王颛等齐名。帝赐《理学文宗》匾额,立于金坑祖祠。
    左懋第中进士后,累官至兵部侍郎,御史大夫,因将晦生的德行、政绩如实奏知皇帝,帝深爱感动,遂封金坑祠堂为“特祠”并赐“南宫特祠”匾额。
全文  王振标
布政使祖厝大门在和铺重新落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