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普通抄表收费工王春华 大爱无痕心如水
2013年度湖北省“十佳青年志愿者”提名奖;
2014年度“湖北好人”;
2016年度湖北省五四红旗奖章。
一串串荣誉,一声声称赞,是对他的褒奖。
大爱无痕,心如清水。
王春华,1979年生,1998年参加工作,201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为国网湖北省电力公司红安县供电公司客户服务中心一名普通的抄表收费工。普通的他,却有着一个不平凡的身份——“红安政协志愿者活动小组”创始人。多年来,他积极践行和弘扬志愿精神,组织开展公益活动百余次,募捐物资及现金百余万元,200余户困难家庭、2000余名学生直接受益。
奉献之歌:从一次到无数次
王春华走上公益事业的志愿者之路,缘于一个叫明红的小女孩。
2010年5月,一次下乡巡线途中,王春华遇到6岁的小明红在户外捡拾柴禾,个头小小的她抱着比自己身体还高的柴禾,破旧的鞋子前面露出几个脚趾头。得知女孩自出生便被父母遗弃、由78岁的孤老明爷爷收养,王春华想起自己同样出生在农村,因家境贫寒,一岁便被送到外婆家寄养,18岁参加工作后便独自生活,一路走来,有许多人帮助过他。“应该把这些好心人的爱心传递下去!”。自此,王春华主动承担了小明红的生活费用,看着小姑娘在自己的帮助下逐渐开朗起来,他感到由衷的幸福。
从此,王春华便与公益结下了不解之缘。
熟悉王春华的人都知道,他出门巡线除了携带必要的工作器具外,总是随身带着分管片区贫困家庭的资料。每到一个村,工作完后,无论多晚,他都要走村串户,搜集每一个困难户的情况,尽可能为他们送去关爱和温暖。
“怕您收到通知书的时候着急,我提前筹集了一点学费,今天刚好巡线,顺便给您带来了。”去年6月10日,王春华边说边将3000元现金交到红安县高桥镇大塘湾村特困户邓运南手中。他和邓运南相识于3年前的一次电网抢修,当时,头发花白的邓运南协助搬运电杆时引起了王春华的注意。事后他了解到这位老人背后的不幸故事:儿子重病身亡,儿媳改嫁,孙子刚考上黄冈中学,学费没有着落。王春华当时就决定资助邓运南的孙子读完高中,在今年高考后,他又第一时间为其送来助学金。
“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会变成美好的人间”。多年来,王春华利用到山村巡线和抢修的机会及业余时间,带着大爱,甘于奉献,走遍红安县8个乡镇,个人志愿活动时间达1500多小时、行程3800多公里,成为9名孤儿眼中的“父亲”、18名贫困农民心中的“兄弟”和87名孤寡老人共同的“儿子”。
星星之火:从一个人到一群人
在一次又一次志愿行动中,王春华深深体会到,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他下定决心尽己所能让“志愿精神”在红安这片革命老区红色土地上燃烧起来。
2012年9月,经过一年多的筹备,得到民政、政协等部门的同意,王春华组织成立了“红安政协志愿者活动小组”。刚开始,一无所有,面临着无办公场所、无活动经费、无交通工具的“三无”困境,王春华想尽千方百计借用亲戚公司的办公室作为办公地点,将姨妹新买的轿车长期借来作为交通工具,利用业余时间组织义卖筹集经费,并将自己每个月的工资大部分都花到公益事业上。
无数个夜晚、周末、节假日,王春华和志愿者们一起制定捐助方案,四处筹措救助资金,多方联系参与人员。他们的友善和奉献打动了众多社会人士,爱心团队从最初的3个人发展到现在的500余人,从红安本地延伸到武汉、深圳、河南、福建等10多个省市和地区。
2013年3月,在国网红安县供电公司的支持下,“春华志愿服务队”成立。说起队长王春华,队员们由衷敬佩。青年黎夷说,今年1月18日,服务队到永和镇老人福利院开展志愿服务,王春华不顾老人身上的异味,细心为老人们洗头洗脚、修剪指甲,那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真情。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三年来,王春华带领他的志愿团队,年年春节到红安福利院开展“暖冬牵手”活动,为100多位老人包饺子、煮汤圆,送新春祝福;连续两年在闹市区设立志愿售票点,帮助返乡农民工网上购买火车票;为12所特困学校捐赠的学习用品、书籍折合现金20余万元,帮助500名贫困孩子走进学校;先后开展“情定七夕、牵手孤残”、“大手牵小手”、“邻里守望”等活动,让爱心之花开遍将军故里。
大爱之路:从一天到一辈子
“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其实,王春华的家庭经济状况并不好,父亲退休、妻子下岗,一家五口至今仍挤在70年代建成的单位公寓里,欠债12万元。但王春华说,把爱心传承下去是自己的梦想,“梦想本不易,顾虑不能太多”。
2014年10月,王春华正在筹划“大手牵小手”暖冬公益活动。恰逢单位要求王春华带队参加上级的“线路作业技术比武”。那段时间身体严重透支,引发淋巴炎,半边肢体肿胀,走路一瘸一拐,为了不影响公益活动的开展,他白天在单位参加技能比武集训,晚上到医院一边打点滴、一边召集志愿者小组骨干开会。看着深夜到家、疲惫不堪的他,父亲心疼地说:“孩子,做好事也要适可而止啊。”他却只是报以一个疲惫而坚定的微笑。
他的大爱,也体现在对用电客户的真情付出,对工作的满腔热爱上。王春华在工作中任劳任怨、兢兢业业,年年在红安公司开展的技能比武中获奖,并多次在黄冈供电公司技能比武中获奖。去年6月22日,红安县遭遇严重的汛情,降雨量高达140毫米,大雨造成多处断电。王春华和抢修人员穿梭在全县的各个故障点,整整一天在雨水里巡线抢修,双脚被水浸泡成了白色。抢修人员迎着倾盆如注的大雨抵达狮子口村抢修时,一个个像落汤鸡,停电报修的秦女士感动地拨通了95598热线进行表扬。2016年大年三十早上,客户反映七里镇典明村配变由于过载渗油,王春华和抢修人员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更换完配变,回到家里已是下午一点多,全家人等着他吃年饭,按照红安本地习俗,年饭都是为了抢个彩头,越早越好,他家的年饭却从下午两点开始。
有一次,王春华在供电抢修任务结束后,得知一位姓吴的留守老人家中电线坏了。经检查发现是线路老化,他便自己掏钱维修电线,还帮老人把煤气灌了。正准备回家时,他接到同事电话,告知他家水管破裂,邻居正在找他。他这才想起自己父母回老家了,家中没人。等赶回去,水已经漫到楼下,邻居家的天花板和地板都被水浸泡,他请人维修之余,又赔偿了5000元。其实,这并不是王春华唯一一次因为志愿工作而耽误家中的事情,常常有人问他“值不值得”,他却开玩笑地说,这就是“爱的代价”吧。
他的行动感动了很多人,也让爱心不断得到传递。如今,王春华和他的“春华志愿服务队”在当地已经小有名气。有人问他,有没有一种干成了大事的自豪感?他却说,这只是一个开始,后面的路还要自己用一辈子来走。正如他在QQ日志中所写:“人生总是在出发,无论远近,鼓舞我们去追寻的信念是爱的力量!”
秉承着这样的信念,他一直在路上。
2014年度“湖北好人”;
2016年度湖北省五四红旗奖章。
一串串荣誉,一声声称赞,是对他的褒奖。
大爱无痕,心如清水。
王春华,1979年生,1998年参加工作,201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为国网湖北省电力公司红安县供电公司客户服务中心一名普通的抄表收费工。普通的他,却有着一个不平凡的身份——“红安政协志愿者活动小组”创始人。多年来,他积极践行和弘扬志愿精神,组织开展公益活动百余次,募捐物资及现金百余万元,200余户困难家庭、2000余名学生直接受益。
奉献之歌:从一次到无数次
王春华走上公益事业的志愿者之路,缘于一个叫明红的小女孩。
2010年5月,一次下乡巡线途中,王春华遇到6岁的小明红在户外捡拾柴禾,个头小小的她抱着比自己身体还高的柴禾,破旧的鞋子前面露出几个脚趾头。得知女孩自出生便被父母遗弃、由78岁的孤老明爷爷收养,王春华想起自己同样出生在农村,因家境贫寒,一岁便被送到外婆家寄养,18岁参加工作后便独自生活,一路走来,有许多人帮助过他。“应该把这些好心人的爱心传递下去!”。自此,王春华主动承担了小明红的生活费用,看着小姑娘在自己的帮助下逐渐开朗起来,他感到由衷的幸福。
从此,王春华便与公益结下了不解之缘。
熟悉王春华的人都知道,他出门巡线除了携带必要的工作器具外,总是随身带着分管片区贫困家庭的资料。每到一个村,工作完后,无论多晚,他都要走村串户,搜集每一个困难户的情况,尽可能为他们送去关爱和温暖。
“怕您收到通知书的时候着急,我提前筹集了一点学费,今天刚好巡线,顺便给您带来了。”去年6月10日,王春华边说边将3000元现金交到红安县高桥镇大塘湾村特困户邓运南手中。他和邓运南相识于3年前的一次电网抢修,当时,头发花白的邓运南协助搬运电杆时引起了王春华的注意。事后他了解到这位老人背后的不幸故事:儿子重病身亡,儿媳改嫁,孙子刚考上黄冈中学,学费没有着落。王春华当时就决定资助邓运南的孙子读完高中,在今年高考后,他又第一时间为其送来助学金。
“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会变成美好的人间”。多年来,王春华利用到山村巡线和抢修的机会及业余时间,带着大爱,甘于奉献,走遍红安县8个乡镇,个人志愿活动时间达1500多小时、行程3800多公里,成为9名孤儿眼中的“父亲”、18名贫困农民心中的“兄弟”和87名孤寡老人共同的“儿子”。
星星之火:从一个人到一群人
在一次又一次志愿行动中,王春华深深体会到,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他下定决心尽己所能让“志愿精神”在红安这片革命老区红色土地上燃烧起来。
2012年9月,经过一年多的筹备,得到民政、政协等部门的同意,王春华组织成立了“红安政协志愿者活动小组”。刚开始,一无所有,面临着无办公场所、无活动经费、无交通工具的“三无”困境,王春华想尽千方百计借用亲戚公司的办公室作为办公地点,将姨妹新买的轿车长期借来作为交通工具,利用业余时间组织义卖筹集经费,并将自己每个月的工资大部分都花到公益事业上。
无数个夜晚、周末、节假日,王春华和志愿者们一起制定捐助方案,四处筹措救助资金,多方联系参与人员。他们的友善和奉献打动了众多社会人士,爱心团队从最初的3个人发展到现在的500余人,从红安本地延伸到武汉、深圳、河南、福建等10多个省市和地区。
2013年3月,在国网红安县供电公司的支持下,“春华志愿服务队”成立。说起队长王春华,队员们由衷敬佩。青年黎夷说,今年1月18日,服务队到永和镇老人福利院开展志愿服务,王春华不顾老人身上的异味,细心为老人们洗头洗脚、修剪指甲,那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真情。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三年来,王春华带领他的志愿团队,年年春节到红安福利院开展“暖冬牵手”活动,为100多位老人包饺子、煮汤圆,送新春祝福;连续两年在闹市区设立志愿售票点,帮助返乡农民工网上购买火车票;为12所特困学校捐赠的学习用品、书籍折合现金20余万元,帮助500名贫困孩子走进学校;先后开展“情定七夕、牵手孤残”、“大手牵小手”、“邻里守望”等活动,让爱心之花开遍将军故里。
大爱之路:从一天到一辈子
“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其实,王春华的家庭经济状况并不好,父亲退休、妻子下岗,一家五口至今仍挤在70年代建成的单位公寓里,欠债12万元。但王春华说,把爱心传承下去是自己的梦想,“梦想本不易,顾虑不能太多”。
2014年10月,王春华正在筹划“大手牵小手”暖冬公益活动。恰逢单位要求王春华带队参加上级的“线路作业技术比武”。那段时间身体严重透支,引发淋巴炎,半边肢体肿胀,走路一瘸一拐,为了不影响公益活动的开展,他白天在单位参加技能比武集训,晚上到医院一边打点滴、一边召集志愿者小组骨干开会。看着深夜到家、疲惫不堪的他,父亲心疼地说:“孩子,做好事也要适可而止啊。”他却只是报以一个疲惫而坚定的微笑。
他的大爱,也体现在对用电客户的真情付出,对工作的满腔热爱上。王春华在工作中任劳任怨、兢兢业业,年年在红安公司开展的技能比武中获奖,并多次在黄冈供电公司技能比武中获奖。去年6月22日,红安县遭遇严重的汛情,降雨量高达140毫米,大雨造成多处断电。王春华和抢修人员穿梭在全县的各个故障点,整整一天在雨水里巡线抢修,双脚被水浸泡成了白色。抢修人员迎着倾盆如注的大雨抵达狮子口村抢修时,一个个像落汤鸡,停电报修的秦女士感动地拨通了95598热线进行表扬。2016年大年三十早上,客户反映七里镇典明村配变由于过载渗油,王春华和抢修人员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更换完配变,回到家里已是下午一点多,全家人等着他吃年饭,按照红安本地习俗,年饭都是为了抢个彩头,越早越好,他家的年饭却从下午两点开始。
有一次,王春华在供电抢修任务结束后,得知一位姓吴的留守老人家中电线坏了。经检查发现是线路老化,他便自己掏钱维修电线,还帮老人把煤气灌了。正准备回家时,他接到同事电话,告知他家水管破裂,邻居正在找他。他这才想起自己父母回老家了,家中没人。等赶回去,水已经漫到楼下,邻居家的天花板和地板都被水浸泡,他请人维修之余,又赔偿了5000元。其实,这并不是王春华唯一一次因为志愿工作而耽误家中的事情,常常有人问他“值不值得”,他却开玩笑地说,这就是“爱的代价”吧。
他的行动感动了很多人,也让爱心不断得到传递。如今,王春华和他的“春华志愿服务队”在当地已经小有名气。有人问他,有没有一种干成了大事的自豪感?他却说,这只是一个开始,后面的路还要自己用一辈子来走。正如他在QQ日志中所写:“人生总是在出发,无论远近,鼓舞我们去追寻的信念是爱的力量!”
秉承着这样的信念,他一直在路上。

相关文章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