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折翼飞鱼"王家超:为爱奔跑 续写12年的华丽转身

2016-05-31 11:46:03来源:中华慈善新闻网

打印 字号: T|T
"折翼飞鱼"王家超:为爱奔跑 续写12年的华丽转身
访残奥游泳世界冠军王家超
    “天赐我一双翅膀,就应该展翅翱翔,梦和现实有多遥远,等待穿越的瞬间。”
    然而,并没有像歌词里唱的那样,上天没有赐给王家超一双翅膀,却早早夺走了他的一条臂膀。
    5岁那年,他变成了一个独臂男孩;10岁那年,他成为一个残疾人游泳运动员;12年之后,他华丽转身,蜕变成了一条“折翼的飞鱼”;2015年六月退役,进军铁人三项赛场,摇身一变成 “铁臂阿童木”;未来,他将化身爱的跑者,让生命之花得以长久绽放。
    王家超,出生于1991年,前国家残疾人游泳集训队队员,2012年伦敦残奥会游泳冠军。现于云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位。
    “走进不同的门,就能认识不同的世界。”在王家超看来,每一次人生中关键的机遇就像一道门,推开了,走进去,就看到了一个新的世界。
    推开云南省残联游泳队之门,他走进世界冠军的行列;推开中国运动员教育基金的大门,成为拥有高水平英语听说能力的中国运动员;推开云南师范大学之门,充盈了略显贫瘠的教育;推开云南高原铁人三项俱乐部之门,他开启了“打铁炼钢”生涯;加入冠军公益跑团,标志着他正式推开了公益这扇大门。
    9月20日晚,王家超接受了本网的采访。由于当天上午刚参加完2015年北京马拉松,当时,他走起路来腿是瘸的。那天,他信誓旦旦地说:“我的下一个目标是铁人三项。”
    等了一个月,王家超给了我们一个惊喜。
    10月18日,在2015年重庆长寿湖国际铁人三项赛的赛场上,王家超游泳第一个起水,并将领先优势一路保持到冲线,最终一举夺得20到29岁年龄组冠军。那一天,他离梦想又近了一步,2015年10月18日成为王家超追梦路上一个新的刻度。
    也许,正如王家超所说:“如果不是因为失去了一条手臂,我不可能成为现在的自己。”
    图为1994年王家超(左二)与母亲(左一)、姑妈(右二)、表姐(右一)的合影,那时候的他还未失去左臂
    懵懂时折翼:自立自强胜过同龄人
    王家超从不避讳提及自己失去的手臂,对于儿时的遭遇,他笑着说:“命运为我关上了一道门,又为我打开了另一扇窗。”
    王家超出生在云南省建水县岔科镇长田村委会密腊甸村,在他五岁时,因为调皮去攀爬变压器,不幸触电,瞬间失去了左侧手臂。
    对于一个五岁的孩子来说,他当时并不知道失去手臂意味着什么,对自己的未来也并未感到担忧,更不会去考虑长大后该干什么。但他的父母是明白一切的,从那时起,父母便开始对他进行励志教育,鼓励他将来一定要做一个自立自强的人,不要变成家人的负担。
    于是,在父母的教导下,他开始去做各种家务活,“洗衣、做饭、挑水、喂猪、割草等等这些,我都会做。”到10岁的时候,他就已经习惯了一只手臂的生活。
    王家超回忆儿时的情景,说在他七八岁的时候,父母出去干活,他自己在家做饭,那时候他还没有灶台高,就踩在小凳子上蒸饭、炒菜。
    在父母的眼里,王家超没有失去什么,对他的要求反而更高。在王家超看来,要强的性格就是被父母培养出来的,父母的正向鼓励和教育让他没有迷失在失去手臂的阴影中。
    还有他儿时的小伙伴,小时候的王家超也会经常被其他小朋友欺负,“我那个时候就想,我一定要在某个领域比别人强,让他们看得起我,于是我就去割草、砍柴啊等等,不管做什么我都用力地追着其他孩子,想要超过他们。”
    童年时期的生活环境、父母的教育塑造了王家超好强的性格,这也为他随后进入游泳队奠定了基础。
图为进入云南省残疾人游泳队之后,王家超在玉溪抚仙湖游泳
    迷茫时转机:历经磨难变身“折翼的飞鱼”
    2001年,王家超10岁。好强的王家超早就不顾父母的反对,偷偷学会了游泳。“父母是反对我游泳的,他们怕我一只手会淹到。”
    那一年,恰逢云南省残疾人游泳队扩招,在当地残联的推荐下,王家超顺利进入了省残疾人游泳队。当时与王家超一同被招进去的有160多人,经过两个月的培训筛选,最终只有六个人能留下。越努力越幸运,王家超在百余人中脱颖而出,留在了队里。
    对于这种幸运,王家超说:“当时赶上了这个机会,就打开了这道门。”
    回忆起刚入队训练的时候,王家超坦言,开始的时候遇到了很大的困难,因为一只手臂不好掌握平衡,游泳总会偏离泳道。当然,对他而言,这些困难根本阻挡不住他追梦的脚步。那时,游泳对他来说就是一道突破口,除此之外没有更好的选择。“既然游泳选择了我,就不能轻易放弃,一定要做到最好。”
    经过两年的艰苦训练,2003年,12岁的王家超在第六届全运会上斩获两金一铜;2004年,13岁的王家超参加了雅典残奥会,并取得第四名的成绩。3年时间,王家超从省队走到奥运赛场,成长快到不可思议。
    游泳给了王家超第二次生命,点燃了他的人生。他和父母都非常珍惜游泳这个机会,他的父母一直鼓励着他:一定要好好学,好好练,坚持不住的时候一定要告诉自己坚持。也许是来自骨子里的顽强,王家超不仅一直坚持着,也在不断超越自己,一步一步朝着世界冠军的目标前进。
    2008年,在北京残奥会上,他摘得银牌;2012年,在伦敦残奥会上,他一举夺得金牌。自此,王家超进入了运动生涯的巅峰时期。

夜晚,在大学宿舍里,王家超正开着台灯看书学习
    辉煌时沉淀:参加培训上大学不断深造
    与大多数运动员不同的是,王家超早早就意识到了教育的重要性,面对取得的辉煌战绩,理智的他并没有沉积在喜悦中,而是选择进入大学深造。一边上学,一边训练。
    2011年,王家超考入云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王家超说:“教育对运动员来说非常重要,教育是一种投资。”与同龄队友相比,他的思想相对比较成熟。对人生有着自我规划的王家超,早早就认准了学习这条路。
    回想起在队里训练的日子,王家超说,每天累到一回宿舍什么都不想干,那时候很少有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即便如此,他也清楚地知道,学习对一个运动员来说尤为重要。
    为了配合自己的“外交”爱好,方便出国比赛,对英语毫无根基的王家超在2007年至2012年的4年中,一直坚持自学新概念系列英语。虽然有进步,但十分缓慢。
    直到2012年年初,王家超遇到了学习生涯中的一个转机——参加中国运动员教育基金的英语培训。从2012年至今,王家超一直在接受教育基金的英语培训,英语水平突飞猛进,每次出国比赛,他都会充当队友甚至教练的翻译。
    上大学和参加培训的经历给他带来了很多改变,王家超说:“教育带给自己的最大改变是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改变,除此之外,是人生追求的明晰,在不断学习充电的过程中, “自己能做什么、想做什么和如何去做”这些问题都渐渐明朗起来。
    “通过努力,不断打开新的门,进入新的领域。走进不同的门,就能认识不同的世界。”王家超的眼神中透露着坚定和执着。一路走来,这一切既是命运的安排,也缘于他对自己的人生有一个长远的规划。
    王家超说,目前他有三件想做的事:参加铁人三项比赛,考博,创业。他说:“我要像李宁一样成功转型。”

水底的王家超就像一只海豚,嘴里吐着泡泡
    平凡时感恩:做公益传播爱回馈社会
    王家超很喜欢海豚:“海豚和我的性格很像,与人为善,乐于助人。”
    早些年,在云南省游泳训练队里时,他就是帮大家伙买早餐的跑腿小弟;上了大学后,他又成为了一名青年志愿者,辗转不同的中小学校为弟弟妹妹们做励志演讲,传播正能量;如今,他是中国运动员教育基金冠军公益跑团的一名成员,肩负着“爱”的使命奔跑在赛道上。
    今年六月份,王家超正式退役。9月20日,他迎来了人生中的首个全马,也是第二次为公益、为爱而跑,第一次是参加李宁10K。此次参加全马是为了筹集善款,给贫困山区的孩子购买运动跑鞋。
    赛前,王家超跟朋友许诺要在4个小时内跑完全程,结果,他用了3小时32分就完成了比赛。对于一个游泳运动员来说,参加马拉松算是跨界,但是王家超热衷于铁人三项,加上平常的训练,以及对自己体能的了解,参加北马他是很有信心的。


2015年北京马拉松,冠军公益跑团在天安门广场集合准备出发
    “心里会时刻提醒自己,我是为什么而来的。”在被问及赛后的感受时,他说:“心里有一种成就感,这是第一次跑那么远的比赛。”从赛前到赛后,他的状态一直很好,也没有太大的压力。
    跑过马拉松的人大多都被问过同一个问题:有没有想过放弃?对于这个问题,王家超的回答是:“我怎么会放弃?”
    王家超坦言,赛中确有很多不适,累了的时候会停下来走一走,但是心里从未想过放弃。他说:“越跑越爱,越跑能力越强。”如今的他在跑步的路上根本停不下来了。
    对于王家超来说,参加北马是一个新的起点,加入冠军公益跑团后,他正式成为了一名为公益奔跑的勇士,“我能成长到现在,得到了很多老师和教练的帮助,他们给我的恩惠,我要用另一种方式去回馈,做公益是其中的一部分。”
    王家超认为,做公益能够实现个人价值,这也是一种存在感的体现,“让自己感觉到我还活着,心在跳着。”
    他希望将来能够与更多的运动员共同参与到社会公益活动中,推动体育公益的发展。他也希望,运动员能够得到越来越多爱心企业的支持,减轻运动员退役后面临的工作和步入社会的压力。
    感恩、回馈是王家超参与公益行动的动力。不管是作为一个被冠军光环笼罩的运动员,还是一个“铁三”爱好者,抑或是一个普通的学生,王家超都始终想着要把自己接受过的爱回馈给社会。
    在2015年重庆长寿湖国际铁人三项赛的赛场上,王家超游泳率先起水
    采访手记
    看到王家超率先起水的这张照片,想象着这个独臂小伙和一群健全人在赛场上角逐的场景,心里莫名澎湃,充满感动和力量。
    卸下世界冠军的光环,身着便装的王家超只是一个嘴角时常挂着微笑、成熟、稳重、极具亲和力的90后男生。他有非常敏锐的洞察力,眼神中总是自然流露出坚定和善良。
    王家超本身的经历就是一个充满了正能量的故事,每一个细节都让人感动。在他的故事里,任何煽情的词语都显得有些苍白无力。
    在他的身上,我看到了自己一直想要,却没有的东西。“阳光、积极、乐观、坚持、勤奋、梦想……”这些老掉牙的词语在他身上都绽放着光芒。
    21日,王家超发表了一条很长的状态,其中有一句:“我依然梦想去巴西参加残奥会铁人三项;更妄想像刀锋战士那样与健全人运动员站在奥运的赛场上去拼搏去证明,让自己活得更有意义。”
    也许这对他来说,并不是妄想。他又留给我们一个新的期待——巴西残奥会。
    “天赐我一双翅膀,就应该展翅翱翔,满天乌云又能怎样,穿越过就是阳光。”就算上天没有赐给他一双翅膀,哪怕只有一条臂膀,但他依然成功穿越了满天乌云。
    在阳光下闪闪发光的泳池里,他,就是一只不折不扣的 “飞鱼”。未来,在马拉松赛道上,在铁人三项赛场上,他,是为爱奔跑的“铁臂阿童木”。(赵金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