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与车床为伴33年 “车王”王阳的“三个一”

2016-05-15 09:22:40来源:中国新闻网

打印 字号: T|T

  中新社北京5月13日电 题:与车床为伴33年 “车王”王阳的“三个一”

  中新社记者张素

  中国航天科工三院111厂数控加工车间车工班班长王阳接受采访时,想的是“耽误了工作,回去得加班加点”。有人算过,他在10年间完成工时58512个小时,相当于干了20年的活。

  111厂被誉为中国航空航天动力(19.440, 0.20, 1.04%)装置的摇篮,该厂的理念是“一体同心、一丝不苟、一往无前”。王阳也有值得称道的“三个一”。

  一份工作

  1985年,从部队复员的王阳想法很简单:找个好一点的工作。因着父母的关系,他进入111厂。

  彼时的王阳倍感失落,“成天摆弄铁疙瘩有什么乐趣?”。直到目睹经验丰富的工匠将“铁疙瘩”加工成“艺术品”,他才重新理解这份工作。

  这份工作承载着“飞天梦”。神舟飞船十大关键部件之一“连接分离机构”,探月工程关键装置,两种大型运载火箭和多系列重点型号发动机,都是从111厂研制产出。特别是这些任务没有能够直接参考的技术资料,全凭工匠自主钻研。

  凭着一股韧劲,王阳先后攻克金属加工工艺、车工工艺、数控加工工艺等技术理论,利用业余时间完成机械加工专业大专班课程。他逐渐摸索出独具特色的加工操作法,也把铁疙瘩“变为”艺术品。

  据统计,他实现技术革新29项,自制工装、改进刀具62项,有33项技术纳入工艺规范,还获得国家专利3项,创造价值近百万元人民币。

  妻子韩秀娟说,王阳善于琢磨,就像他做得一手好菜,“看看电视就能琢磨出新花样”。不过,家人很难吃到王阳做的菜,因为他太忙了。

  一对师徒

  王阳仍然记得,他的师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戚建国,曾把他做的一件报废零件狠狠砸在地上,瞪着他说:“这么简单的活,你怎么能干废了?”

  挨了师傅的骂,王阳沉下心。“眼到、手到、心到,加工过程一定要专心加工每件产品。”他说。此后创造了连续21年无废品的纪录,由他承担加工的600余件产品合格率达到100%,被业界誉为“车王”。

  如今,王阳同时兼任中国航天科工三院王阳技能大师工作室、沈阳市劳模创新工作室负责人。在他的带领下,3人晋升为高级技师、8人晋升为技师。


  王阳对于“传帮带”颇有心得。“都是孩子,要用唠家常的方式把技艺毫无保留地教给他们”。说到徒弟在沈阳技能大赛获得技术标兵称号,性格内敛的他笑得格外开心。

  一个愿望

  已年过50的王阳告诉中新社记者,今年的生日愿望是“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坚守在岗位上”。他歉然地看着妻子说:“既为航天事业做贡献,也为我们这个家做些贡献”。

  韩秀娟颇为担忧丈夫的身体,因为三餐不规律,王阳患有慢性胃病。可是每每在电视上看到航天发射,丈夫兴奋地告诉她说“这上面有我制造的零件”,作为妻子也只有支持丈夫的选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