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从廉政文化看王家大院

2016-03-19 09:54:03来源: 中国文化报

打印 字号: T|T
    勤治生,俭养德,四时足用;忠持己,恕及物,终身可行。
    □□温耀强 郑建华
    中国传统民居建筑包含着厚重的人文历史、精神情感、价值取向和审美理想,在世界建筑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位于山西省晋中市灵石县的王家大院就是传统民居的集大成者。
    王家大院之王氏家族如何能在同一个大院发展数百年,一座大院何以维持着整个家族的有效运转,何以辉煌达500年……从王家大院的三雕艺术、楹联匾额和家训文化等方面,可以窥见,这不只是一座文化历史景观,还是一片廉政文化展示地,其之所以会受到四海游客的青睐,概因王家大院本身气质和外部装饰都具有一定廉政文化品位和教育审美价值。
    三雕艺术 雕在石头栋梁上的史书
    王家大院以砖雕、木雕、石雕为主的雕刻艺术装饰分布在大院建筑群的每个角落,被誉为“雕在石头栋梁上的史书”,其中有些“三雕”有意无意地成为传承廉政文化的一种载体。
    砖雕多见于屋脊、望兽和房顶边沿的瓦当上,增添了建筑的美感。其中位于乐善堂屋脊的砖雕山花“悬鱼惹草”,虽构图微小,却也精妙之至,品位颇高。悬鱼比喻廉洁奉公,不贪私利。在装饰上有吉祥草图案,也有防火禳灾之意。
    木雕在王家大院更是题材各异,品种繁多,有浮雕、圆雕,有阴刻、阳刻和镂空。无论翼拱、挂落、枋心,雀替、抱头梁、穿插枋,皆整体和谐,局部细腻,可谓工艺精湛。德馨轩中的“一品清廉”牙板,画面主体是一片莲叶,两面花叶依次排列,简略几笔波浪线条表示清净之水,未见任何附加衬托,整个画面给人以清新爽朗的感觉。
    一品为古代朝廷官员品级,画面以莲喻廉,表示崇尚廉洁风骨。莲者,廉也。爱莲之人,与其禀性行止、淑质操守无不关联,雕此牙板,寄托了当初院主人对后辈的期望。
    石雕于王家大院更是不同凡响,装点着大小门庭,别具风韵。内容最为丰富的当为王家对后辈的期盼和教诲,教育子孙后代要廉洁奉公。廉政在历史上一般都表现在制度层面和思想层面,王家先祖高明之处是通过“三雕”艺术的文化层面来渗透、浸润、引领,来提高家族人员的素质,从而营造官宦之家风清气正的文化氛围。
    如恒贞堡东堡门石雕影壁“海水朝日”,画面为一轮红日冉冉升起,天空中彩云飘浮,数只蝙蝠在彩云间飞来飞去,寿山隐于海中,寓意“寿山福海”。明代官衣谱有“立水朝日”“卧水朝日”和“仙鹤立水”等纹图。传统戏曲舞台上的大堂也有“海水朝阳”屏风,表示的也是正大光明、秉公执法、廉洁奉公。
    此外,敬业堂后院的墙面上有“路路清廉”图,养正书塾石雕门框装饰为松竹梅岁寒三友,大院门枕石上饰了两处“松竹梅兰”图,尚有松竹院的“一路清廉”门枕石,乐善堂中的“水清廉洁”栏杆板……
    王家大院三雕艺术,创造出了很强的廉政文化艺术氛围,既通过视觉上获得美感,达到心灵上的愉悦,使人的思想得到净化,从而起到了教化之目的。
    楹联匾额 一道残存的亮丽风景线
    王家大院的楹联匾额,更可谓异彩纷呈、雅俗共赏、内容丰富、意蕴深长。有清代名家郑板桥、翁方纲、铁保、祁雋藻、左宗棠等人的手笔,有的虽未署名,却同样受人关注。
    劝学自勉的,有“读书志在圣贤,为官心存报国”;“写书竹简拈鲜碧,临帖藤笺榻硬黄”;修身警示的,如“束身以圭观物以镜,种德若树养心若鱼”;“守东平王格言不外为善二字,遵司马公家训只在积德一端”;“礼义传家宝,诗书裕后珍”;“廉耻自守则常足,道德是乐乃无忧”;寄情明志的,像石雕画幅“无曲鹤比节,有实凤来仪”等。
    如上这些清高不俗的楹联,在建筑物中融入主人的人生观、审美观和价值观,达到了天人合一的意境,而匾额形式上有秋叶、册页、手卷、折扇等,值得一提的是王家大院很多楹联匾额中都可以发现“德”字,如恒贞堡门额“树德”“德馨”“履德基”“修厥德”等,不由让人想起那句古训“积金以遗子孙,子孙未必守;积书以遗子孙,子孙未必读;不如积德以遗子孙。”
    王家大院从清代康乾盛世建院到现在已有300多年,这期间有改朝换代、战争伤痕、“文革”浩劫、家族兴衰,楹联匾额同它的建筑一样遭到岁月和人为的破坏,但仍有不少古旧楹联顽强地保存下来,它的存在实属王家大院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它悬挂在庭院,又沟通于建筑,它兴起于院主人情趣,又完整保留至今日。
    家训文化 家族文化的追求志记
    王家大院之静升王氏家族,自元代迁居静升以来,迄今已有700年的家族史,期间鼎盛八代,历时450余年,作为昔日晋商豪门望族,其家族更以独特的宗族文化和姓族特点著称于世,被誉为灵石县历史上四大家族之一。清乾隆间,王氏十六世贡生王廷璋结合自家的行为规范,最终借用北宋贤士张思叔的《座右铭》立下家训:“凡语必忠信,凡行必笃敬。饮食必慎节,字画必楷正。容貌必端正,衣冠必肃整。步履必安详,居处必正静。做事必谋始,出言必顾行。常德必固持,然诺必重应。见善如己出,见恶如己病。凡此十四者,我皆来深省。书此当坐隅,朝夕视为警。”
    该家训从怎样说话、如何行事,到怎样衣着、如何走路;从为人心态、谋事动议,到品性养成、对待善恶等方面,都做了细致要求。
    事实上,我们在王家大院随处走走,就会发现,院落内随处都可见到家训的题材,这些《家训》从衣食住行入手,到“温良恭俭让”“仁义礼智信”五德五行收笔,把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贯彻始终。王氏族人还把很多富有诗意的治家格言雕刻镶嵌在建筑物的门楣、楹联、匾额、挂落、墙壁、家什上,使族人抬头见规则,行走受熏染,每时每刻都能感受到儒家道德文化的陶冶和教育。
    王氏家族十分尊崇“程朱理学”,把《程子四箴》和朱用纯的《先贤家训》全文雕刻在直径1.4米的平面圆形青石上,嵌于恒贞堡堡门内的东西墙壁上,让王氏族人时时处处诵读温习,检点反省。从而使族人从业各有所异,心结却同为一体。
    2015年12月29日,中纪委网站《中国传统中的家规》推出了山西灵石静升王家大院专题。自元皇庆年间王家徙居静升算起,迄今已有700多年的发展史。王氏家族致力于清正廉洁的家训家风的脉搏足迹,同时也是一部真实的家族文化追求志记。廉政文化作为王家大院家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王氏族人的修身、齐家至今发挥着重要作用。时至今日,王家大院的廉政文化仍不失为国人“修身、齐家”的不变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