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王公馆“不知作义”的批驳

太原王公馆楹联【不知作义】。
太原王公馆,即王靖国公馆,位于太原市杏花岭区西华门街六号。这座兴建于上世纪20年代的建筑,最初为阎锡山十三高干之一的李冠洋所建,后转手给王靖国。它见证了民国山西的一段历史,特别是主人王靖国的人生轨迹和心路历程。2011年12月,王公馆升格为太原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门口悬挂的两副对联颇显其豪奢之气:
一、晋文公唐国公是晋阳公即成霸业,武灵王汾阳王有太原王便无危局。
二、读书读圣贤书不读书不知作义,强兵强虎狼兵无强兵无以靖国。
后一副楹联中嵌入了傅作义、王靖国名字。暗讽傅作义不读书因而不知义,王靖国不能强兵而无力靖国。
考据历史,其二人皆为保定军官学校第五期步科毕业,都是阎锡山手下的得力干将,人称阎锡山的“十三太保”。联中“不知作义”,其深意无非是傅作义北平和平起义“苟且偷生”。而王靖国在太原城破之时,投降做了俘虏,是为“无以靖国”。
傅作义在和平解放北平时的功绩,毛泽东曾说,要发给他“一枚天坛一样大的奖章”。至于因其“背叛”当时的国民政府,“背叛”一直跟随的阎锡山,而指责其“不知作义”。那么请各位读书多的人先来思考一下,何为“义”?
“义”中国古代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本指公正、合理而应当做的。《孟子•离娄下》:“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又:“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就民间而言,提到“义”,首先想到武圣关羽。同为河东人士,傅作义曾被他跟随半生的阎锡山赞为,“傅作义是咱们的关云长,义重如山。”
至于北平和平起义,若于民族大义而言,是舍小我成大义,是大势所趋下的顺应潮流,是作为军人爱兵如子的情怀,是审时度势的智慧选择。
回过头来说王靖国。1949年太原被围时,王靖国是阎锡山第十兵团司令兼太原守备司令。王靖国背后,还有个所谓的“太原五百完人”的故事。系指太原战役中,梁敦厚(字化之,阎锡山的姨表侄,任太原绥靖公署少校机要秘书),后经学者考证,这五百人中因自杀而死亡者最多可能仅百余人,且死亡时间和原因与所宣传不尽相同。
视山西为家的阎锡山,丢失太原舍弃亲人避于上海,眼睁睁看着太原城破而不得救,后退守台湾,带领旧部,期期艾艾于阳明山,就是“义”么?“不知作义”从何谈起?莫非牺牲北平城,变为瓦砾便可拯救败北之势?
往事已矣,在一切既成事实面前,所有的假设都是枉然和徒劳。如今的太原王公馆因位置较偏,在高楼大厦中并不起眼,至今鲜为人知。但好在历史并不遥远,拨开迷雾,消释猜疑与诬语,是每一个了解真相人的职责。但愿,那些懂得“作义”,心怀“靖国”的人们,能尊重历史,敬畏历史,若一味信口雌黄,钻进钱眼,恐怕真会被历史打上“不作义”“不靖国”的烙印。
□周俊芳

相关文章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