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美丽山西·苇叶离离前青塘

2013-09-18 06:13:12来源:山西新闻网 三晋都市报 

打印 字号: T|T

原标题:美丽山西 寻找三晋最美乡村之一:苇叶离离前青塘

鱼塘

 

 古老的村巷

 

 开栏语:

 本报“寻找三晋最美乡村”征集活动推出以来,热心读者通过热线、微博、微信等渠道,给我们提供了许多宝贵的线索。

 感谢你们,亲爱的读者!

 经筛选,我们派出多路记者,深入或自然景色优美、或人文历史深厚、或特色经济发展迅速的美丽乡村进行采访。他们用文字和镜头,将各具特色的美丽乡村呈现在我们面前。

 本周开始,我们将推出“寻找三晋最美乡村”系列报道。今后,每周二会如约与读者见面。

 让我们一起走进美丽乡村,发现不为人知、藏于深处的美丽。

 城南十里,湫河西边。池塘天生,碧水盎然。青草绿树,地涌甘泉;王氏迁临,择此而安……苇苗离离,粽席特产,人杰地灵,绿水青山……

 ——摘自《前青塘扶贫开发整村推进碑记》

 金秋九月的太阳依然炽热,却时有清爽的秋风吹过。乡间公路边,一大片青翠欲滴的芦苇,在风中曼舞轻扬。那绿,是江南水乡才有的颜色!

 隔河远望,青灰色的教堂尖顶,在满目的绿色中默然矗立。岁月,在它的守望中悄然而逝。

 吕梁市临县安业乡的前青塘村,是远近闻名的历史文化名村。村中一泉眼,当地人称“海眼”。清澈的泉水从中涌出,汇集成塘,“前青塘”由此得名。

 前青塘水资源丰富,农田尽为水浇地,村周芦苇连片成林,还有鱼塘近百亩。不是江南,胜是江南。这样的景色,在位于黄土高原山区的临县非常罕见。当地有民谣赞曰:上有天堂,下有青塘。

 芦苇叶被当地人称作“苇则”,是用来编制芦席和端午节包粽子的主要材料。前青塘村所产粽叶、芦席闻名百里。“前青塘的苇则,刘家庄(临县村名)的女子”,是当地非常有名的一句民谣。

 村中民居多为明清建筑,四合院依山而建,有古暗道直通烽火台,蔚为壮观。村里24处四合院中有13座楼院,石雕、砖雕、木雕比比皆是,古建筑保存相对完整——有门当,有户对,门底柱还有青石狮成对。距今200多年的前青塘老街,方石砌成,阡陌交通,错落有致。此外,村中还有近百年前建造的哥特式天主教堂一座,可谓古今交汇,中西合璧,浑然天成。

 前青塘村民以王姓居多,据说与灵石王家大院王姓同支。村民介绍,村里曾有一座木石构造的王氏牌坊,工艺之精、样式之奇全国罕见,惜毁于“文革”。清光绪年间,晋西四县大财主、前青塘村王氏十四代传人王佩桁的家产达38万两白银,拥有碛口荣光店至白文几千亩土地,店铺北至包头,东至天冿、平遥、汾阳,有日进一个金元宝之说,王财主“从白文(临县与兴县接壤的乡镇)到碛口,不用踩别人的地;从临县到汾阳,不用住别人的店”。

 抗战期间,中央17团团部、西北野战医院驻扎于此;民族英雄续范亭长眠于此,后迁太原;原湖南省委书记刘文烈士至今仍然在此安葬。村民介绍,村中的奉天寺与府底寺庙齐名,寺旁安葬有一个连的烈士。每年正月,前青塘人闹秧歌,第一个“任务”就是拜烈士。

 站在前青塘,目及之处,一片芦苇,几方鱼塘。汩汩作涌的清泉,阡陌清晰的稻田,述说这个黄土高原上的“鱼米之乡”之美、之富饶。

 小贴士

 怎么去?从太原出发,乘坐开往临县的长途大巴车,到临县安业乡安业村青塘桥下车,过马路,向西过桥,前行1000米即到前青塘村。也可以乘坐太原到吕梁的火车,在吕梁站下车后,转乘离石开往临县的大巴,在临县安业乡安业村青塘桥下车。

 怎么住?目前前青塘村还没有可供留宿的处所,可与村民协商去农家住宿,或者去8公里之外的临县县城住宿。

 吃什么?可与村民协商去农家食用南瓜、土豆、玉米、小米等农家饭菜。3公里外的安业村有饭店,也可去那里用餐。

 玩什么?红枣是当地主要土特产,如果是秋季到前青塘,可体会在枣树上直接采摘红枣吃的乐趣。村中的鱼塘可垂钓。

 本报记者 高桦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