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王亦存 习书先立品

2016-02-05 10:37:35来源:温州晚报

打印 字号: T|T
    有一种美,它没有华丽的外衣,迷人的风韵,但需要用心灵去发现感悟,书法便是如此。那变化莫测的线条,浓淡相间的墨韵,使这黑白世界充满无穷的魅力。在温州书法家界,王亦存书风独见性灵,圆融自得,可谓“别调”,于是我们总以为他是一个特立独行、不易接近之人。近日,因要介绍百老惠第三龄学院教师风采,我们与王亦存有了一番畅聊,就此走进他二十多年的笔墨人生。
    少年爱上书法
    王亦存出身于一个苍南农村家庭。他说小学时,因为字迹潦草,作业本经常被老师撕烂。十三岁那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得到了一本字帖,用心学了一下,没想到得到了老师的表扬。他突然间感觉到写好字也并非是一件难事。
    从那以后,王亦存渐渐爱上了书法,每天放学回家先练字一个小时。高中时,王亦存转到温州求学,语文老师的一手好字让他艳羡不已,而老师的鼓励也极大地激发了他努力学习的热情。他沉浸在墨的世界,默默体味,静静沉吟,仿佛找到了自己的精神家园,有了自由驰骋的天地。
    高中毕业,王亦存考取了东北鲁迅美术学院,毕业后就职于温州银鹰铜字厂。为了在书法上有更高的追求,数年后他放弃了这份当时算高收入的工作,选择了研习书法、钻研书法理论这条寂寞之路。时间一晃二十多年过去,其间王亦存曾短暂师从温州著名书法家、诗词学家蔡心谷老师学习。这段美好的学习时间,让他受益匪浅,至今难忘。
    传承文化,修生养性
    俗话说字如其人。王亦存生性不拘一格,这一点从他的字里就可显现,他喜欢隶书,尤爱玩草书。草书结构简省、笔画连绵,在狂乱中凸显优美。王亦存在居所之外另辟有一书画室,满室书画,墨香清淡,一派宁静悠然的意境,恍如世外桃源,闲来无事他便在其中自得其乐。
    有人说,一个人若能将兴趣与谋生的事业相结合,乃是人生一大幸事。王亦存正是这样的人。这些年来,王亦存在自我研习书法的同时,也教授一些学生及书法爱好者学习书法。他的学生中有初学书法的懵懂少年,也有对书法怀有热忱之心的青年和中年人。好为人师的他乐此不疲,于他而言这既是谋生,更是一种修生养性的过程。
    去年秋天,他走进百老惠第三龄学院,专门教授中老年人书法,这样一来学生的年龄从老到少也算是齐了。王亦存告诉我们,书法学习需经年累月的持续努力,去年秋季第一学期还属于磨合期,主要摸清老年人的脾性、做好心灵沟通,这个学期将因材施教。他深知很多老人之所以来百老惠第三龄学院学习书法,是因为早年对书法有着别样的爱好,因为某种原因未能如愿,老了便想来弥补遗憾。
    “中老年人心智成熟稳定,虽然他们的年龄都比我大,但是相处的过程还是相当愉悦的。”近半年相处下来,王亦存对这些老学生的学习认真劲儿还是相当肯定的:“他们下大雨也坚持过来学习,写得用心,学得开心,进步亦是显著!”
    力求融异,简单生活
    二十多载寒来暑往砚田笔耕,挥毫墨洒。王亦存在艺术生命中,带着对书法的挚爱,对事业的执着,满载着快乐一路走来。他曾参加“全国第三届行草书展”等数十次全国、全省之展赛。他始终恪守“习书先立品,书性即人性”的格言,人品先立好,心正则笔正。在书法艺术的黑白世界里执着前行,实践着人生的自我价值。
    作为温州市硬笔书法家协会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鹿城区书法家协会副秘长、鹿城诗社秘书长的他热心公益,闲暇时,在协会里帮忙做一些事情。前年,王亦存把自己的微信名改为“融异”。他说,这也就是求同存异的意思,一个人做人做事学会了包容,生活也就简单了。
    王亦存是个心怀感恩的人,他说,感谢人生,感谢命运安排,因为与书法的不解之缘,这些年来他与书法从相识、相知到相伴,让他的生活变得快乐而充实。□小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