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龄和采莲女的那些事儿

插画<杜敏
王昌龄是著名的边塞诗人,尤其长于七绝,被誉为“七绝圣手”。他出身底层,家境贫寒,但他不甘平庸,埋头苦读,一直奔波于科考之途,终于在三十七岁时高中进士,被任命为汜水(今河南荥阳)县尉,从此踏上仕途。

玉门关遗址
青年时期的王昌龄才华横溢,意气风发,特别喜欢旅游。他足涉京城长安、旧都大梁,西出玉门关,北至雁门关,东北至白山黑水,南到湖广岭南一带,所到之处,诗作迭出,特别是他的《从军行》、《塞下曲》、《出塞》等系列组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奠定了他在诗坛的地位。他还广为交游,与孟浩然、李白、王维、岑参等诗坛巨擘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然而造物弄人,开元二十五年(737年),王昌龄因给罢相的张九龄鸣不平而被贬官岭南,遭受了人生第一次重创。两年后,他遇赦北归,不久出任江宁县丞。(本微信为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乡村周末》)

芙蓉楼夜景
江宁即今天的南京,唐代属润州(今镇江)管辖。正是在那里,王昌龄为好友辛渐饯行,酒酣之际,挥笔写就《芙蓉楼送辛渐》一诗:“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这首备受人们喜爱的七绝,使镇江芙蓉楼成了天下名楼。洒脱不羁的王昌龄,既不懂见风使舵,又不会吃一堑长一智,天宝七年(748年),他再次因“不护细行”,开罪权臣李林甫,被谪贬为龙标县尉。唐代龙标县即现在的湖南洪江市,山远地偏,历来都是窜逐罪臣的蛮荒之地。

洪江古城
王昌龄从江宁出发,迤逦南行,先绕道安徽宣城、南陵,又转江西九江,再折向湖南岳阳,由洞庭湖至武陵,从武陵沿沅水上溯,经沅陵、卢溪、辰溪、溆浦,最后抵达龙标,一路风尘仆仆,倒也领略风光无数,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诗歌。有一天,王昌龄独自一人漫步城外,在东溪的荷池边,看见一位美丽的姑娘一边采莲一边唱歌,她的绿罗裙没入田田荷叶中,她的脸庞游移在盛开的荷花间,仿佛一幅绝美的图画!王昌龄欣喜不已,登时吟出一首《采莲曲》,把那自然之美和人性之美,表达得淋漓尽致。

采莲图
贬官龙标期间,王昌龄为官清廉,颇有政绩。《黔阳县志》记载他“为治以宽”、“善政民安”。为了表示对他的尊敬,当地百姓送他“仙尉”的美称,并且为他建造了另一座芙蓉楼。后来,这座芙蓉楼损毁了,现存芙蓉楼是清代嘉庆年间,当地百姓在城西香炉岩依名重建的。背井离乡,贬逐蛮荒,王昌龄不以为忧,反而放浪形骸,诗酒流连。后来,他冒着战火归乡,途中为酷吏闾丘晓杀害,只留下数百首诗歌、两座芙蓉楼,在历史的风烟中,为后人所景仰。 
相关文章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