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王宽家”温暖团聚

2015-10-09 10:36:40来源:郑州日报

打印 字号: T|T

    “王宽家”的老照片(资料照片)一家人欢聚一堂,热热闹闹包饺子。郑州全媒体记者张翼飞摄孩子们的快乐童年(资料照片)
  (上接一版)欢呼声中,王淑荣揭开了谜底:她要在传统的肉菜饺子馅里,专门加入南瓜,要吃一次南瓜馅的饺子!儿孙们鼓掌支持,他们把客厅大桌子上的东西腾干净,开始一起动手包饺子。除了患渐冻症的王海龙,其他孩子都会包,于是很快做出了分工,有人擀皮有人包,一边包一边聊着属于大家庭的话题。
  包饺子过程中,坐在轮椅上的王海龙看得心急,问姥爷:“戏词里,有没有关于包饺子的唱段啊?”王宽想了想说:“包饺子没有,不过有擀面条的,《李双双》里孙喜旺有一段唱……”说着说着,他就情不自禁地唱了起来。唱腔悠扬,赢得众人一片掌声与喝彩。王宽来了兴致,一边包着饺子,一边又唱起了《李双双》里的另一名段:“我这走过了一洼又一洼,洼洼地里头好庄稼,俺社里要把那个电线架,架完了高压架低压……”海龙听了很兴奋,说自己包饺子帮不上忙,也为大家唱歌助兴,清唱起了他的拿手歌曲《时间都去哪儿了》……
  人多力量大,在歌声中,饺子很快包好了。而且其中有两个饺子里面还包有硬币,看看谁有运气能吃到。下饺子的过程中,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又想起了小时候组建乐队一起演奏的情景。王淑荣说,当时的乐器还在家里放着呢,孩子们到得这么齐,既然需要等,不如大家再演奏一次,看看水平有没有退步。
  汪文胜拿起了板胡,袁钱粮端起了笙,汪雯弹琵琶,汪欣奏古筝……温馨的大家庭里,又响起了优美动听的合奏……
  传承之家:
  让爱的阳光照耀更多角落
  晚饭后,王宽、王淑荣两人被孩子们包围在中间,看童年时的照片、聊过往的趣事、话现在说将来……欢声笑语不断传出来。
  汪雯走出来,她说,她想代表兄妹5个,聊聊他们心中的爷爷奶奶。
  在汪雯的记忆里,尽管大石桥优胜南路的老房子仅有百十平方米,却住了快十口人,虽然只能打地铺,但是特别温暖。“爷爷奶奶对我们很好,就像对亲孙子孙女一样,我生病了爷爷会陪着我去打点滴,奶奶给我们做饭,教我们识字……”她说,“孩子们都是孤儿,来自不幸的家庭,爷爷奶奶一视同仁,从小到大,在郑州十多年,几乎没闹过什么别扭。”
  汪雯在郑州从小学读到高中,“每次去上学,爷爷跑前跑后,为我的学业操了不少心。”她说,记得有一年冬天,刮着大风,下着大雪,特别冷,“爷爷要骑车去茶楼表演,我们心疼他,不让去,他说没事的,能挣一点是一点,毕竟家这么大。”那晚,爷爷还是去了。她说,在她的印象中,爷爷很辛苦,去茶楼回来都是深夜了,他们已入睡了。
  汪雯说:“养育之恩大于生育之恩,爷爷奶奶给了我第二次生命,给了我希望,给了我温暖、爱和幸福,把我由不幸女孩变成世界上最幸福的女孩。”
  一个人生长的环境必将影响他的行为和思维方式。受爷爷奶奶爱心的熏陶和感染,汪雯和几个兄弟姊妹,也都把助人为乐当成了一种习惯。
  在许昌职业技术学院上大学的时候,每到暑假,汪雯都会和爷爷奶奶回到淮阳老家,教当地的留守儿童唱戏、乐器演奏和舞蹈;她和大学室友们自己排练舞蹈等文艺节目,经常到附近的敬老院给老人表演,给他们带去欢乐;在郑州的幼儿园参加工作后,汪雯也经常参加各种社会公益活动,刚过去的暑假,还义务教授乐器……汪雯默默做着好事,从不宣扬,但大家还是知道了,称她为“最有爱心的幼儿园教师”。
  “我觉得自己很幸运,因为我拥有这么无私奉献、充满爱心的大家庭。”汪雯对着王宽、王淑荣鞠躬,哽咽着说:“爷爷奶奶,我们都已长大成人,你们可以放下肩上的担子歇歇了,你们的爱心让我们来为你们继续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