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大道至简 刑侦“王大案”的警察故事

2015-09-26 14:47:43来源:华商网

打印 字号: T|T
    高陵碎尸案告破后,王红卫接过同事送上的鲜花,摆出剪刀手,笑容绽放。
  “南北驱驰报主情,江花边月笑平生。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王红卫,西安市公安局刑侦局一处(大案处)处长,熟识他的人都知道,他情商高,为人仗义。公安圈子认识他的人,都这样说,他是个文人警察。业务上打过交道的人都知道,他很会办案。就连上级领导也有几个外号评价他:王大案、真刑警。9月23日的一次深谈,诸多传闻,在华商记者的感触中,一一印证。结束采访时,王红卫采用了戚继光的著名诗作《壮志》,表明自己对刑警工作的执念与执着,套用网络流行语:爱觉不累。
  知天命的警察:做人简单些
  和王红卫的交谈不像是采访,更像一个过来人的长者,对晚辈将人生感悟娓娓道来。“我说的这些内容,是想说明,我不光是一个警察,更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我不是呆板的办案能手,因为任何案件都需要团队的智慧和协作,任何一个能力再强的人,脱离团队,也可能一事无成。我更愿说我从警31年来的感悟,与我的后辈同行分享、共勉。”王红卫说。
  49岁,即将知天命,面对此次采访,王红卫显得很淡然:从警以来,从未离开刑侦工作,曾获三次三等功、一次二等功。就像人们对知天命的解释一样:一心一意去做一件事情,不再刻意追求结果。即对生命心存敬畏,不违天行事。用在王红卫这里,他总结了八个字:大道至简,心静若水。
  说到简单做人,王红卫称,简单不是说生活过得单一,而是,每做一件事,心无杂念,用心做好。包括工作、包括生活、包括做人。
  王红卫的生活恰恰很多彩,他喜欢摄影,休假时背着相机,为了抓拍一个镜头,寒露中爬到山顶,苦守四个小时。他拍摄的关于街头妇女举牌寻找失联儿子的画面,获得全国生活类摄影大奖。他喜欢书法,联想到这次采访,他专门写了一副字——“警察故事”。他有一个活跃、凝聚、务实的团队,跟着他风雨无阻,恪守着人民卫士的职责。在家时,喜欢看破案片,虽然电视里演播的内容,他曾无数次亲自操刀,但是,在看到案件告破、歹徒被抓、人质得以解救的画面时,一阵快感油然而生。
  对于这些爱好,王红卫的态度是:不求产生价值,只愿陶冶情操、沉淀自我,同时做一个与时俱进的人。
  说到与时俱进,王红卫说起自己六七年前,面临刑侦工作科技化、信息化的迅速迭代,他曾通过上网、翻阅书籍、在案件中向年轻民警讨教,恶补这一块儿的知识。“接地气,才能办好案!”王红卫说,“我们永远要做到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的境界,才能震住犯罪,还安于民。”

西安市公安局刑侦局一处(大案处)处长王红卫
  坐在战友的遗体前整整一夜
  王红卫以前抽烟很凶,每天两包多,尤其在上案子彻夜不眠的状态下。后来主动戒烟,现在的他,每每上案子时,都会坚持在一线,“夜里十二点,必须开案情分析会,将前一日的工作情况全部汇总,并布置第二日的工作方向。”王红卫说。现在每次上案子,他都坚持扑在第一线,没人时在会议室里来回走,反复思考,生怕遗漏了哪一处的工作,每次想到一个点子,迅速落在纸上,需要立即执行的,操起电话立即布置。工作岗位的缘故,王红卫本人亲自上的案子,都是大案要案,往往破案周期很长,短则数日,长则半月一月乃至数月。这段时间,他一般很少回家,即使回家,也只是去拿换洗的衣服,匆匆与家人告别。
  每次出门抓人时,妻子询问他去向时,他都会撒谎:不是去抓人,案子上有进展了,我去盯一下。实在瞒不过了,就告诉妻子:没那么严重,布置很周密,安保措施很到位。其他的,由于案件内容需要保密,他不愿多说,妻子也能充分理解他。
  前几年,有一个案子,发现嫌疑人藏匿于外地,专案组人员需要连夜赶过去,王红卫开着车,将战友们送到家属院大门外,让战友们回家拿换洗衣服,而他自己,却躲在车里不敢回家,只是看着自家亮着灯的窗口,给家里打电话:案子需要研究,晚上不归……凡此种种,对家人撒的谎,王红卫已经记不清次数了:“警察的家属真的很伟大,也很强大,没有他们的理解,可能我们就会分心,一旦分心,可能就会有闪失。”说到这里,王红卫动情了。
  十余年前,西安市公安局碑林分局刑侦大队民警赴四川抓捕杀人疑犯,途中坠江,英勇牺牲。
  噩耗传来,对于当时在碑林刑警队工作的王红卫来讲,五雷轰顶,这种震痛,不亚于失去自己的亲人——战友临行前俩人还一起吃饭来着。回到局里,一辆依维柯,和死者家属前后座,一路无言。王红卫很想去安慰悲痛的死者妻子,但是,一向健谈的他居然如此语塞。
  到了当地殡仪馆,王红卫与死者的哥哥,对着遗体,坐了一夜。死者的哥哥叫了声弟弟的名字:平时哥哥对你照顾不周,知道你生前爱抽烟,哥哥今夜就给你点一夜的烟,如此,殡仪馆的灵台前,一根烟尚未熄灭,第二根点燃,直到天亮。看起青烟腾起、烟头明灭、烟灰陨落,王红卫这个七尺男儿终于忍不住了,他跑到外面,对着浩瀚星空、模糊青山的轮廓,失声痛哭……

面对所有案件,王红卫都要亲历亲为,在他的世界里,只有实干才不至于落伍。
  两根木棍制服两把子弹上膛的枪
  从基层刑警干到正处级的“王大案”,这么多年一直有个习惯:率先垂范。每次案子遇到重大突破,他都会有一种打鸡血的兴奋。
  率先垂范,王红卫这样解释:真水无香、重剑无锋。做事之前先做人,若所有的工作布置好,而面对危险和困难,自己却躲了起来,会让他有一种自责感,他会觉得有负于兄弟们。
  十余年前,震惊古城的三.二三大案,当天深夜,在西安市南郊,发生了一起街头持枪抢劫案,次日凌晨5时,传来线索:两个犯罪嫌疑人在山西运城藏匿,王红卫带了五个战友连夜驱车前往。由于时间紧迫,一路追踪的他们,等到了山西运城才发现,他们几乎是赤手空拳,要应对持枪歹徒。
  到了当地嫌疑人藏匿的招待所,经服务员辨认,入住的两个男子,与西安街头持枪抢劫的歹徒的样貌特征一致。两个疑犯分住两个房间,服务员拿着钥匙的手抖个不停,须知,房间里的两个男子都是持枪者,并在西安街头开枪伤人,并抢走财物,可以用亡命徒来定性了,当时的凶险程度可想而知,若破门不慎,极容易刺激疑犯开枪。而王红卫此去带的人,其中四个年轻小伙儿,还有一个年仅26岁,尚未结婚,甚至连女朋友都没有谈。两个民警从服务员手中接过钥匙,王红卫安排另外两个民警,每人收拾一根木棍,在房门打开一条缝时,王红卫明显能感受到房间内的灯光。当时,他也可以瞧见,每个队员的脸上,都写着惶恐和决心,复杂的情绪不一而足。迅雷不及掩耳,三人一队,扑进房间,一把将被惊醒的歹徒直接提起来,头和脚翻了个一百八十度的个儿,让对方的手无法碰到枪支,持棍者将棍子举得高高的,随时准备向放枪的地方砸去,而此时,歹徒枕头下的枪,子弹已然上膛……押解嫌疑人回西安时,高速路口,六百余战友夹道欢迎,鲜花与掌声,稍稍冲抵了王红卫等人在抓人过程中所遇到的内心震撼。但是,那种打击犯罪的快感,也是非常令人振奋的。
  “刑警是个智力活儿,也是个体力活儿,更是个高危的活儿,步步惊心,不光要有智谋,有胆识,更得有随时奉献的精神。”王红卫说。
  对于王红卫来说,刑侦局一处是个大家庭,弟兄们各有所长,缺一不可。作为一处的指挥官,他要靠自己的人品、人格魅力去将兄弟们的战斗力凝聚起来,这就需要日常一件一件不忘初心的付出。
  2015年3月23日晚,震惊全国的高陵杀人碎尸案,专案组得到重大线索:嫌疑人李朴在宝鸡出现,当晚,王红卫带队赶赴宝鸡,确定嫌疑人在一家网吧内。根据现场分析,专案组认为,网吧内抓捕的危险系数太高——一个为了钱可以残杀一家三口、并肢解的歹徒,揣着刀子,遭遇抓捕时很可能会反抗,更会伤及身旁无辜。于是,王红卫做了现场蹲守的布置,确定从网吧出来的每个出口,每个路口都严防死守,只要疑犯一出网吧,绝对可以将其顺利抓捕。
  从3月23日晚11时,直到24日上午10时许,当时宝鸡下着蒙蒙细雨,初春的气温还是有些低,王红卫一个人,几乎就在附近的马路上踱着方步,眼睛的余光盯住网吧大门口,整整一夜。24日清晨,王红卫花了23元钱,在路边一个早点摊上,买了一大堆油条,挨个送到各点蹲守的兄弟们手中:人抓住回西安后,哥请喝酒。
  果不其然,24日上午10时许,疑犯李朴从网吧出来买早餐,手里拎着的塑料袋子里,仍放着一把匕首,遭遇抓捕,他确实也强烈地反抗了,而在空旷的街面上,面对精密部署的天兵,他的反抗没有起到任何作用……“3.15杀人碎尸案”至此告破。

采访过程中,王红卫一再说,并不是自己有多聪明,而是一直在坚持,比别人下的苦更多,收获也会更多。
  大案指挥官:团队严丝合缝才能演绎正义
  虽然极力回避关于案子的话题,但是还是绕不过要去谈案子。王红卫告诉记者,他曾接了个任务,西安市公安局刑侦局举办高级指挥员培训班,王红卫被定为讲师,他要讲课的内容是:大案指挥。
  为了准备这堂课,王红卫真心没少下功夫,毕竟,来听课的,有曾经警校的同学,由各分县局的刑侦局长、刑侦大队长,也有各个派出所的刑侦所长,他得做足功课,否则在同行跟前老生常谈,就失去了上课的意义了。
  套用刑侦局一处的工作,大案要案,发现线索赶到现场,在前期保护现场、简要了解案情的基础上,迅速调整力量,由刑事技术人员负责现场勘查,侦查员迅速开展现场调查访问工作,紧急情况采取紧急侦查措施,如受害人未死亡,及时了解重要信息,如明确嫌疑人,多警联动,设卡堵截等。
  第二步,根据初步线索召开现场分析会,对案件初步定性,并视案情大小上上级领导汇报,决定成立专案组,以及专案组的人员规模、装备、设备的配备。
  第三步,确定侦查方向和范围,以及侦查计划。若涉及紧急案件,部署紧急侦查措施,比如疑犯尚未离开城市,就得沿途追捕,沿途执勤交警配合发现嫌疑车辆。此外,高速路口及出城市主要路口紧急设卡。同时,根据目击者对疑犯的描述,画像民警迅速画像,根据画像对比,看看疑犯是否曾受过打击处理,疑犯有无特殊嗜好,比如吸毒、赌博、上网等等。若分析出来,现场是伪装过的,就得在有效范围、有效时段实行串并案,来明确方向,必要的时候发出协查通报,及悬赏告示。
  第四步,疑犯身份确定后,就得确定抓捕方案,“说白了,很多案件,打的都是时间战,一步错过步步错过。”王红卫说。
  第五步,确定疑犯藏匿地点,就涉及到抓人的问题了。翻墙、断电、乔装打扮甚至化妆,根据抓捕条件,能用的手段都得用上,其中的艰辛,只有经历者才有发言权吧。“紧张、折腾、也凶险。”王红卫这样总结。而在一件大案中,指挥官所扮演的角色,就是根据战友们采集的信息进行汇总,研究方向、寻找突破口,随后,不断收及信息,不断调整工作方向。
  第六步,人抓住了,就是审问。突审、连续审、反复审。审讯之前,也得做足功课。这些年来,每回审讯,王红卫都会亲自带头:以情动情,缺啥补啥,对于疑犯自以为周密的行为,并要做到以理服人。
  最后,从警31年来,王红卫经历的案子,连他自己都记不清有多少了,但是他在队伍里提出几个原则:绑架案,人质安全是第一位;抓捕现场,战友人身安全也是第一位;抓捕现场,部署周密,不能出现疑犯从眼皮底下逃脱的事。
  总之,一个案件的专案组,每个成员,就像交响乐的乐手一样,听从指挥官的指挥,根据节点去工作,做到周密配合,无缝对接。而这样,对于指挥员来讲,个人素质的要求,就要非常之高了。只有这样,才能够像乐队一样,演绎人间正义。
  其实在西安市公安局刑侦局,每一位刑警他们所过的每一天,他们的工作对象,以及他们的工作方式都和王红卫无异,“跟我同一个战壕的那些战友们,他们过着跟我以往以及现在一模一样的生活,其中充满了辛酸、辛苦和凶险,但是他们依然坚守着。这就是人民刑警。”王红卫说。
  聊完案子,王红卫一脸轻松,话题又回归到他爱好的摄影,以及书法,以及即将知天命的年龄状况。“从警以来,一步一步,吃苦耐劳,虚心学习,袖口上沾过血迹,成长中饱含泪水,到如今快50了,一是坦然,二是满足。”王红卫说,“做刑警,一定要是一个正直正义的人,因为,刑警的行为若有失偏颇,伤害的,一定是正义本身。”
  对于自己目前工作的现状,王红卫说了四句诗:南北驱驰报君情,江花边月笑平生。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爱这一行了,不管辛苦、凶险、苦累,也就都不觉得了,这就是网络上流行的说法:爱觉不累。我只想做个简单的人,把眼下的事,一件一件认真做好,办案如此,书法如此,摄影如此,做人亦如此。”
  华商记者杨小刚王轶

“夜里十二点,必须开案情分析会,将前一日的工作情况全部汇总,并布置第二日的工作方向。”王红卫说。
遇到任何问题,王红卫除了自己独立思考以外,都跟同事们在一起商量,寻求最佳方案。
王红卫说,每一次抓捕过程都要有严密的计划安排,这样才不至于让犯罪嫌疑人漏网,更不能让兄弟们受伤。

“与新时期的犯罪嫌疑人斗智斗勇,确保人民群众财产的安全,我也要与时俱进。”他说。
在得知华商记者要来采访,酷爱书法的“王大案”挥笔写出:警察故事。
酷爱摄影的王红卫拍摄的照片。
酷爱摄影的王红卫拍摄的照片。
酷爱摄影的王红卫拍摄的照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