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溯维:“江南好官” 朝野称赞(嵩县牛寨王氏家族 3)

清代康熙年间,牛寨王氏家族十世王溯维如奇峰突起,横亘伊畔,为王氏家族增添光彩。
与张廷玉、年羹尧是同榜进士
王溯维,字林炽,号七峰,生于康熙九年(公元1670年),卒于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
七峰山为嵩县名山,海拔1143.2米,因七座山峰簇拥在一起而得名,位于嵩县县城南12公里的纸房镇吕沟村,与县城遥遥相望。七峰连绵起伏,与县城后坡的叠翠山相对,形成“七峰对叠翠”的奇观,“七峰叠翠”为嵩县八大景之一。王溯维以“七峰”为号,或与此有关。
康熙三十九年(公元1700年),王溯维与张廷玉、年羹尧等人一起进士及第。
张廷玉生于康熙十一年(公元1672年),字衡臣,号砚斋,安徽桐城人,康熙年间任刑部左侍郎,雍正时任礼部尚书、户部尚书等职。康熙末年,张廷玉整治吏治,完善军机制度,并任《亲征平定朔北方略》纂修官,《省方盛典》《清圣祖实录》副总裁官,《明史》《四朝国史》《大清会典》《世宗实录》总裁官,谥“文和”,配享太庙,是整个清朝唯一一个配享太庙的汉臣。
张廷玉以文治知名,年羹尧以武功闻名。年羹尧生于康熙十八年(公元1679年),字亮工,号双峰,为人聪敏、豁达,善于辞令、翰墨,办事能力很强。雍正即位后,年羹尧先后任四川巡抚、川陕总督,执掌军政大权,成为雍正的心腹。后来,雍正削去年羹尧的官爵,并赐其自尽。
一般来说,同榜进士往往交往较多,情谊深重。可是从王溯维的从政经历来看,他和张廷玉、年羹尧没有多少联系,因为他始终处在中下层官吏的位置上。
雍正称赞王溯维是“江南好官”
进士及第后,张廷玉被授为翰林院庶吉士,年羹尧被授职翰林院检讨,王溯维被授职山西省潞城县(今潞城市)县令。由此,三人走上了不同的从政之路。
王溯维远离京城,安心做好县令,在七年任期内组织百姓开垦荒地、疏通河道,出资助耕、教民种棉及纺织。他恤贫困、明诉讼、平冤狱、兴学校,政绩卓著,深得当地百姓爱戴。
1706年,王溯维任江南富庶之地青浦县(今上海市青浦区)知县。1716年,康熙就如何革除松江府(今上海市)青浦县税赋一事召见王溯维,对他大加赞许。之后,王溯维陈述了数千言的建议,俱被采纳。1721年,王溯维入京,康熙命其入陕西协助赈灾。因他公明干练,制府(总督别称)想挽留他在陕共事,但被他婉言谢绝。
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雍正召见王溯维,令其赴苏州以知府衔任昆山知县。他到任后清理积案、明断冤狱、不畏豪强、革除漕弊,获江苏布政使、大学士鄂尔泰的赏识。鄂尔泰令江苏各县效法昆山县,并向朝廷举荐王溯维。朝廷传旨让其任太仓知州。
雍正四年(1726年),王溯维奉旨进京,雍正见了他,称赞道:“江南果然有好官。”雍正向其征询革除漕弊的意见,王溯维呈上自己的奏章,雍正看后说“所奏极是”,并称赞王溯维“极聪明、能办事”,希望他“养成督抚气度”,有意重用。雍正还赐其貂皮两张、茶叶两瓶、紫金锭二十个、御书石刻三道。
浙江总督李卫欣赏王溯维的才能
史料记载,康雍时期,王溯维先后向皇帝上奏章9折,被皇帝召见3次,足见其任事之能,行事之忠,办事之效。
雍正四年(公元1726年)冬,王溯维转任荆州知府,抵任半月又奉旨转任浙江分巡杭嘉湖道按察使司副使。浙江总督李卫(清代名臣)非常欣赏他的才能,委任他清查松江府漕银积欠。当时松江府积欠有官欠、吏欠、民欠,多如牛毛,很难梳理、追讨。王溯维不避繁难,逐一清查,殚精竭虑,两年时间即完成任务。
之后,王溯维任浙江布政使参政,分巡宁波、绍兴和台州道。他除了一如既往地关心农事,还根据浙东的特殊情况,体恤沿海渔事和商船,极力革除海关陋规,加强战船的修建与规划。他经常星夜往返于杭州、宁波等地,最终积劳成疾,于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农历七月十九日卒于居所内。
刻印“清”“慎”“勤”自勉
清乾隆版《嵩县志》评价王溯维:“胆智过人,应务果决,四任州县二十余年,以才吏称。”
王溯维继承了王氏家族贤良方正、忠孝敦厚的家风和仁义耿直、敬业乐群的品德,具有以下优点:
一是颇有才干,应事果决。他“四任州县”,处在封建社会中下层官吏位置上,举凡刑名诉讼、办学兴教、农桑棉麻、水利海防等政务,他都亲身经历,管理钱政有超常才能,是称职的“财政专家型官员”。他办事果断明敏,施政效率高,“不可者千金不移,可者立即施行,从无宿诺”。他断案迅速,认为处理案件“迟一日则民受一日之累”。
二是忠诚坦率,刚直不阿。他在昆山任知县时,学宪(官名)主持岁试,因为小事便想罗织罪名。眼看该县不少学子要因此受累,王溯维再三向学宪讲明事由,要求停止构讼。学宪很生气地说:“我官比你大,你敢不听我的?”王溯维说:“我就是因为坚持己见,不媚上官,二十多年了,仍然是区区县令。”学宪也被他打动,终于让步。他待人接物内外如一,有话当面讲,光明磊落。他这样评价自己:“此胆颇壮,若畏首畏尾,天下事无一可为。”
三是不避繁难,清廉慎勤。王溯维曾刻“清”“慎”“勤”三个印来自勉,他说:“清、慎、勤三字,官不可缺。若不清,则慎、勤也就是为了满足一下自己的私欲罢了。”
刑名诉讼用“慎”字,核查钱粮用“勤”字,王溯维说:“打官司不出县衙,光凭清廉,若不‘慎’,则‘勤’也会失误。至于钱粮,国家有一定之额,只要‘勤’就不会有失误。”这是颇有见地的从政心得,至今仍可作为从政箴言。他从不以官职低微而自卑,只以赤子之心履职任事。他常常感叹:“做知州、知县最难,天下政务全部在州县落脚,古代名臣都是从这里磨炼出来的。”
四是视民如伤,忠孝两全。王溯维出身耕读世家,少年、青年时代曾在家乡务农。他牢记祖训,视民如伤,爱民如子,在任二十余年,凡事皆从民生出发。初任潞城令时,他即兴学校、浚河道,开垦荒地,扩大生产。后来,他在江南富庶之地任职,仍心系百姓。他曾说:“吾宁弃一官,不忍再扑(以鞭扑催赋)吾民。”他不媚上、不欺下,爱惜民力,既受朝廷嘉许,又深得百姓称颂。(洛阳晚报记者余子愚通讯员万志敏文/图)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