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抗战不能被忘却的那些人]“疯将”王近山
2005年的军事题材电视剧《亮剑》让片中的主人公李云龙红透了大江南北,国仇家难之际,李云龙驰骋疆场,奋勇杀敌的英雄气概感染了很多观众。桀骜不逊,不按常理出牌的行事风格也让他在军中声名远扬。其实,李云龙这个英雄形象在历史中确有其人,他的原型就是人称“王疯子”的开国中将王近山。
历次作战王近山身先士卒,骁勇顽强,在一次与敌人肉搏战中,他用刀砍、用牙咬,直至抱住敌兵一起滚落到了悬崖峭壁之下。当人们见到他时,他已身负重伤,本以为他必死无疑没想到居然奇迹般的活了过来,因此获得了“王疯子”的美誉。
抗日战争爆发后,王近山先后任八路军第129师772团副团长、769团团长、385旅副政治委员、386旅旅长。电视剧《亮剑》中的大部分抗战情节取自于129师的历次战斗,相信看过这部电视剧的观众,一定会对剧中这样一个战斗情节印象深刻:李云龙率领一个营的兵力在阵地潜伏一昼夜,第二天日本战地观摩团进入包围圈,李云龙率部伏击,100多名日本战地观摩团成员悉数毙命,里面大部分是日本军方从各地抽调出来的军官,其中还包括一个少将,6个大佐。此一战,在李云龙所在西北战区传为佳话,也让日本人对李云龙更加恨之入骨。这个情节就是取自王近山将军在1943年对日的一次经典战斗。
这是一项十分棘手的任务:一方面上级要求尽快到达延安,路上尽量减少战斗,甚至不得战斗;另一方面沿途又因为日军即将进行扫荡,根据地外围布满了封锁线,不得不战斗;更重要的是16团还要拖家带口,保护大批非战斗人员,不能利索地投入战斗。
王近山却胸有成竹,所有人马化装成普通老百姓,离开太行山,在敌人眼皮底下迅速穿过同蒲路和汾河两道封锁线。
10月下旬,部队到达洪洞县附近的韩略村,王近山却不走了。韩略村地形险要,是天然的伏击战战场;而且根据情报,日军经常大摇大摆经过该村调动兵力。王近山决定把老首长陈赓“路上不要求战斗”的指示撇到一边,准备在此狠狠教训教训日本人。部队迅速展开部署:侦察、警戒、埋伏……整个晚上,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次日上午,日军13辆汽车旁若无人地进入16团预设的地狱。一声枪响过后,王近山振臂高呼:“跟我来,冲啊!”不到3个小时,120多个日军除3人逃脱外,悉数就歼。
王近山见好就收,善后工作交给地方武装处理,部队迅速转移。日军驻华北方面军司令部却炸了锅。据八路军的说法,16团消灭的这股日军并非普通的小分队,而是由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冈村宁次从各地抽调的100多名军官组成的“战地观战团”,其中包括一名少将旅团长、6名大佐联队长,准备赴太岳前线观战,结果刚走到韩略村就见了阎王。冈村宁次获悉后,暴跳如雷:“再牺牲两个联队,也要吃掉这股共军!”由于王近山早料到日军会来报复,大部队又化整为零,3000多日军连16团的影子也没找到。
1945年8月起王近山任太岳纵队副司令员,晋冀鲁豫野战军第6纵队司令员。率部先后参加了上党、邯郸、定陶、进军大别山、淮海等战役,被誉为“二野朱可夫”,同陈锡联并称为“二野两朵花”。
1955年9月,在中央军委第一次授衔仪式上,王近山被授予中将军衔和一级“解放”勋章、一级“自由”勋章,出任北京军区副司令员,1960年出任公安部副部长。1978年5月10日于南京逝世。
在王近山的坟前萋萋芳草第十三次泛绿的时候,他的老政委邓小平饱蘸浓墨为纪念他题了四个大字:一代战将。
原标题:[纪念抗战不能被忘却的那些人]“疯将”王近山

王近山
王近山,原名王文善。1915年10月生于湖北黄安县(今红安)桃花区许家田村,1930年6月不满15岁的王近山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转入中国共产党,20岁时成为红四军第十师第二十八团团长,成为红军历史上最年轻的团长,参加了鄂豫皖苏区反“围剿”、川陕苏区反“围攻”和红四方面军长征。历次作战王近山身先士卒,骁勇顽强,在一次与敌人肉搏战中,他用刀砍、用牙咬,直至抱住敌兵一起滚落到了悬崖峭壁之下。当人们见到他时,他已身负重伤,本以为他必死无疑没想到居然奇迹般的活了过来,因此获得了“王疯子”的美誉。
抗日战争爆发后,王近山先后任八路军第129师772团副团长、769团团长、385旅副政治委员、386旅旅长。电视剧《亮剑》中的大部分抗战情节取自于129师的历次战斗,相信看过这部电视剧的观众,一定会对剧中这样一个战斗情节印象深刻:李云龙率领一个营的兵力在阵地潜伏一昼夜,第二天日本战地观摩团进入包围圈,李云龙率部伏击,100多名日本战地观摩团成员悉数毙命,里面大部分是日本军方从各地抽调出来的军官,其中还包括一个少将,6个大佐。此一战,在李云龙所在西北战区传为佳话,也让日本人对李云龙更加恨之入骨。这个情节就是取自王近山将军在1943年对日的一次经典战斗。

抗日战争中,王近山将军(左)与陈锡联将军在一起
1943年兼任太岳军区第二分区司令员的王近山接到刘邓首长的一道作业:由于蒋介石妄图袭击陕甘宁边区,中央命令王近山率领386旅16团迅速秘赴延安并扩编部队,保卫党中央;同时护送一批干部及家属转移到大后方。这是一项十分棘手的任务:一方面上级要求尽快到达延安,路上尽量减少战斗,甚至不得战斗;另一方面沿途又因为日军即将进行扫荡,根据地外围布满了封锁线,不得不战斗;更重要的是16团还要拖家带口,保护大批非战斗人员,不能利索地投入战斗。
王近山却胸有成竹,所有人马化装成普通老百姓,离开太行山,在敌人眼皮底下迅速穿过同蒲路和汾河两道封锁线。
10月下旬,部队到达洪洞县附近的韩略村,王近山却不走了。韩略村地形险要,是天然的伏击战战场;而且根据情报,日军经常大摇大摆经过该村调动兵力。王近山决定把老首长陈赓“路上不要求战斗”的指示撇到一边,准备在此狠狠教训教训日本人。部队迅速展开部署:侦察、警戒、埋伏……整个晚上,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次日上午,日军13辆汽车旁若无人地进入16团预设的地狱。一声枪响过后,王近山振臂高呼:“跟我来,冲啊!”不到3个小时,120多个日军除3人逃脱外,悉数就歼。
王近山见好就收,善后工作交给地方武装处理,部队迅速转移。日军驻华北方面军司令部却炸了锅。据八路军的说法,16团消灭的这股日军并非普通的小分队,而是由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冈村宁次从各地抽调的100多名军官组成的“战地观战团”,其中包括一名少将旅团长、6名大佐联队长,准备赴太岳前线观战,结果刚走到韩略村就见了阎王。冈村宁次获悉后,暴跳如雷:“再牺牲两个联队,也要吃掉这股共军!”由于王近山早料到日军会来报复,大部队又化整为零,3000多日军连16团的影子也没找到。

抗日战争中的王近山将军
日军对太岳军区的“扫荡”草草收场,冈村宁次自创的“铁滚式三层阵地新战法”因此流产。消息传到太行、太岳和延安,人们都为吴下阿蒙的杰作尽情欢呼。当王近山到达延安时,毛泽东紧紧握着他的手说:“我早就听说有个红四方面军的王疯子现在成了吴下阿蒙了,了不起呀!”中央军委当即命令王近山为新组建的新4旅旅长,保卫延安。远在太行的刘邓首长也为学生的胆略和谋略感到欣慰。1945年8月起王近山任太岳纵队副司令员,晋冀鲁豫野战军第6纵队司令员。率部先后参加了上党、邯郸、定陶、进军大别山、淮海等战役,被誉为“二野朱可夫”,同陈锡联并称为“二野两朵花”。
1955年9月,在中央军委第一次授衔仪式上,王近山被授予中将军衔和一级“解放”勋章、一级“自由”勋章,出任北京军区副司令员,1960年出任公安部副部长。1978年5月10日于南京逝世。
在王近山的坟前萋萋芳草第十三次泛绿的时候,他的老政委邓小平饱蘸浓墨为纪念他题了四个大字:一代战将。
原标题:[纪念抗战不能被忘却的那些人]“疯将”王近山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