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杜甫、李白:那个时代的诗人际遇(图)

何大草 著名作家
公元701年,王维生于山西祁县。同年,李白出生,确切的出生地,至今是个谜。
王维离开故土去京城,期望有一番发展,实龄才14岁。20岁,他即进士擢第,开始做官,虽然官小职轻,但不能说仕途坎坷。至于是不是顺遂,却也难说,他达到的最高官阶,是尚书右丞,正四品下,世称王右丞,不算小,也不算大,做了约莫一年就死了。不过,较之进士落榜、黯然还乡的孟浩然和世称工部员外郎的杜甫,也很不错了。他思进,但也能知难而退;意愿是向上走,但下坠时还能稳住神。他的诗中,有喜乐,却没有狂喜,有忧伤,但没有悲愤。他曾献诗给丞相张九龄,请求汲引。平心而论,这诗写得还大方。他愿意做官,做官的时候,每次送别荷杖云游的朋友,却又真心充满羡慕。
他写《桃源行》,才十九岁,洋溢着平静的愉悦,不强说愁、也不强说隐。他歌吟喝美酒、骑骏马的少年游侠,仅仅以旁观者的姿态,就像手无缚鸡之力的博尔赫斯,老爱写赌棍、流氓、杀手,是浪漫想象,当不得真。他经历了安史之乱,有过沦陷、耻辱、生死一念的痛苦记忆,可他对这场动乱写得很少。这很像画家马蒂斯,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却从未把战争画入自己的画中。马蒂斯向往的艺术,始终是平衡、宁静、纯粹的化身。相反的例子是杜甫,他笔下的安史之乱,充满噩梦般的现实,也是占据他后半生的梦魇。
唐代的大诗人,王维与李白、杜甫鼎足而三,他的个人色彩最不强烈,却又最为鲜明。他自小随母亲信佛。佛教是教人出世的,王维能透过色相看到空。后人称他诗禅、或者诗佛,称李白诗仙、杜甫诗圣。
李白学道,但他的所为实在跟不争、无为相去很远。炼丹、成仙,也没有那个耐心。他年过不惑应诏赴京时的自画像是:“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他是诗的天才,但志在做宰相。后来没有做成,追随造反的永王李璘,错上贼船,成了朝廷的罪人。
杜甫则是忧戚而辛苦的。他自然也想做宰相,而且志向比李白还要高,不是让乱世回复到盛唐,而是要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他自然没有知遇名主,遇到了也没这个才能。他后半生颠沛流离,终于在富庶、平静的成都过了几年好日子,团圆而和睦。然而,成都留不住他。他还是想走,他心心念念之地,是君王所居的长安。每当夜晚有星星,就想象自己依偎着北斗,苦恋着京华。这个意思,写在《秋兴八首》中。《秋兴八首》是杜甫诗艺的巅峰,这也再次印证了诗人不幸诗歌幸。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
最新排行
- · 王姓宗祠对联门楣题辞
- · 吟族谱诗
- · 王氏宗祠通用對聯
- · 宁溪王氏诗词歌赋
- · 闽南王氏宗祠联之一
- · 福鼎召开赤溪楹联楼群全国征联大赛颁奖大会
- · 夏日诗词:何以消烦暑,端坐一院中
- · 中国历史上高水平的40首诗词
- · 王士进录安徽王懿修诗抄
- · 户县王氏先辈诗词辑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