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王小善:亲手活捉了 3个日本兵

2015-07-20 11:41:22来源:太行日报·晚报版

打印 字号: T|T
    位于泽州县西南部山区的李寨乡土岭村,是一个革命老区村。这里曾经是中共晋(城)、沁(水)、阳(城)三县工作委员会和三县联合办事处驻地,闻名全国的“土岭事件”就发生在这里。

    1945年6月,也就是“土岭事件”发生后的第五个年头,饱受革命气氛熏陶的王小善等10名土岭青年,在家人的支持下报名参军。短短几个月内,王小善所在的部队与日本鬼子有过几次交锋,均以俘获日兵、缴获枪械胜利告终。

    王小善老人回忆,当年他们一起参军时都只有十八、九岁,大家为了好照应,全部加入到太岳纵队(后改为晋冀鲁豫野战军第4纵队),他被分在10旅29团2营5连3排8班,成为一名普通的步兵。顺着日军南下撤退的路线,部队一边行军一边打仗,主要活动区域在晋南曲沃、侯马、运城一带。

    29团是一支在战法上驰名我军的精锐部队,擅长声东击西、穿插迂回、利用夜战暗捣敌穴。“白天,鬼子的飞机在头顶嗡嗡地飞,我们不敢轻举妄动,就驻扎在村里按兵不动。战士们吃住在老百姓家,白天替老乡打扫打扫院子,干点力所能及的活儿,一到天黑太阳落山,就立即开拔。在夜间行军,大家都练就了一双‘千里眼’,对面来了什么人,什么穿着,是不是小鬼子,大家摸黑都能分辨得出来。”王小善说。

    就是在这样的危险形势下,王小善亲手活捉了3个日本兵。“当时我军奉行‘缴枪不杀’的原则,俘虏把枪交给我们后,我们就把他们都放了,让他们回自己的部队去。因为我们没有粮食供养他们,语言也不通。”老人回忆。老人还说,当年在运城,29团的战友曾用高射机枪打下来过一架敌机。

    时光荏苒,一晃69年过去了。回首当年,88岁的王小善老人至今还清晰地记得29团2营5连连长的姓名。“他叫郭建华,好像是河北人,跟我们一样很年轻,有力气,能打仗,不怕吃苦,不怕死。可惜后来在解放战场上牺牲了!”

    老人说,打仗就得牺牲和流血,他透露,当年一同报名参军的10名土岭青年当中,就有王下雨等4人牺牲在了战场。“去了10个人,4个人没了(牺牲),4个人留在部队提了干。我和另外一个人退伍回了农村。”老人说。

    参加解放战争时,王小善不幸腰部中弹,因伤下了火线。这次炮弹弹片贯穿后腰的重伤,被定为三等伤残,王小善因此退伍回到了土岭村。回乡后,王小善背部佝偻了20多年才直起腰身,但由于丧失了劳动能力,老人一辈子呆在土岭村没有外出务过工。步入晚年后,老人享受着子女的照料,并且每年到荣军疗养院住两三个月。

人物简介

年龄:88岁

籍贯:泽州县李寨乡土岭村

当年身份:太岳纵队10旅29团2营5连3排8班战士

现住址:泽州县李寨乡土岭村

(文/本报记者吴希莲 图/本报记者豆晓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