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波的理性思维

从前,王小波也是个盲从的孩子,很容易相信一些未经证实的东西,是他姥姥启发了他,在《积极的结论》中,他这样写道:“我小的时候,有一段很特别的时期。有一天,我父亲对我姥姥说,一亩地里能打30万斤粮食,而我的外祖母一位农村来的老太太,跳着小脚叫了起来:‘杀了俺俺也不信。’她还算了一本细账,说一亩地上堆30万斤粮,大概平地有两尺厚的一层。当时我们家里的人都攻击我姥姥觉悟太低,不明事理。我当时只有6岁,但也得出了自己的结论:我姥姥是错误的。事隔30年,回头一想,发现我姥姥还是明白事理的。亩产30万斤粮食会造成特殊的困难,那么多的粮食谁也吃不了,只好堆在那里,以致地面以每10年七至八米的速度上升,这样的速度在地理上实在是骇人听闻。”通过这件事,王小波意识到:不可信的东西就不信,这就是理性。
王小波生活的那个时代,革命浪漫主义很盛行,许多青年人都胸怀救世情结,把“解放全天下三分之二的受苦人”当作自己的人生目标,王小波却认为:失去了理性的救世情结,就是瞎浪漫。通常的一种说法,认为吃苦受累尽管是一件不如意的事,但却是一件好事,因为人从苦难中受到了磨砺。王小波也同意“坏事也会转化为好事”这一说法,但他不认为坏的事情就是好的,就比如去云南插队这件事,虽然丰富了他日后的创作生活,但他还是认为这件事情本身不是好事。他进而举了一个例子:一个不良少年一脚把一个盲人踢下楼梯,那个盲人因此复明,虽然结果是好的,但把盲人踢下楼去仍是一件惨痛的事,不能因此说那个少年是个好人。
在日常生活中,王小波也保持了高度的理性,在美国的时候,有一回,朋友请他去听高雅的音乐会,王小波在里面熬了两个多小时,根本没听出高雅在什么地方,反而感觉痛苦不堪,他因此得出结论:一味追求艺术的格调,对人也是有害处的。米兰·昆德拉在《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中反复提到了“媚俗”,听音乐会其实就是“媚雅”。王小波家的卫生间没挂镜子,岳母拿了一面镜子和一枚钉子来,让王小波把镜子挂上去。王小波知道没有射钉枪,仅凭锤子是无法把钉子钉到水泥墙上的,他也跟岳母解释了,但老太太不信,他不好意思让老太太伤心、不好意思不试一下了,结果可想而知,墙面被砸成了麻子脸,钉子还是没能钉进去。王小波就此反思道:“按照儒家的标准,我岳母对待我们符合仁的要求,我们对待我岳母也符合仁的标准,结果在墙上打了些窟窿。”他进而推导出:“善良要建立在真实的基础上,所以让我去选择道德的根基,我愿选实事求是。”
王小波的理性思维,其实是对先秦理性精神的一种传承,理性思维是一种智慧的生存方式,王小波认为,人们的生活应该有很多东西,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理性,“信仰是重要的,但是应该从属于理性……”王小波虽然走了,但他的理性精神却依然闪烁着不灭的光芒:“智慧本身就是好的,有一天我们都会死去,追求智慧的道路还会有人在走着。死去以后的事我看不到。但在我活着的时候,想到这件事,心里就高兴。”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