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四面山麓江津柏林镇双凤原始森林发现神秘庄园
重庆四面山发现神秘庄园
■关于主人四个版本 ■关于庄园三大谜团
在重庆四面山麓江津柏林镇双凤原始森林中,暗藏着一座占地两万多平方米的神秘庄园———会龙庄。
会龙庄坐西南朝东北,复式四合院布局,规模宏大、气势磅礴,庄园总占地面积20468平方米(约30.7亩)。庄园内共16所院落、18口天井、202间房、308道门、899个窗户,虽多而不乱。山庄是一个由328根石柱擎起的石木结构建筑群,满园亭台楼阁曾经全是雕梁画柱、绘彩描金。
会龙庄至今仍保存着完整的建筑群。而且,这个建筑群的格局竟和北京紫禁城相似。修建庄园的主人是谁?具体从何时开始修建?花多少年完成总体建筑?建筑为何仿紫禁城格局?明显高于当地水准的建筑工艺,由谁设计?如何督建完成的?修建该庄园共花费了多少资金,资金从何而来……不解之谜一个接着一个。
庄园规模宏大,主人十分富有
精致的亭台建立在水池之上,据说不论天干大旱,它从未干涸过
正屋屋顶精美的木雕,采用的是双面的镂空雕刻技艺
探秘庄园内部
庄园曾有三道围墙
从柏林镇双凤场新街步行3分钟,即可到达会龙庄。青瓦白墙的大型建筑群,座落在农田、林木间,显得气势恢宏、颇有霸气。
曾经在双凤中学任校长的戴华德生在庄内,长在庄内,工作在庄内。他家的房屋是父亲抗美援朝复员后由政府分的,位于会龙庄的小朝门一侧。据戴华德介绍,到文革前夕,会龙庄仍有高高的围墙,容易被人攻入的部位均设三道围墙,每道间隔10—30米,内两道为土墙,外墙用石头砌成。石头外墙酷似长城,高4至5米,绵延数千米,墙顶上筑有巡逻用的步道,还分设若干处土堡用于防御外侵。
池水终年不枯不漫
穿过中堂,两边是天井,天井内有花台各两处,天井外是花厅。其中一天井后接一水池池水从来没干涸过。即使头天因清淤抽干池水,第二天早上池水依然会到平时的水位。哪怕是去年百年不遇的干旱,还是今年115年不遇的强暴雨,池水也不涨不落。
会龙庄除庄外有一水井外,没有其它水源,不知庄园水池内常年不枯的池水从何而来。下雨天庄内排水沟内水流滔滔作响,也不知流往何处。据当地村民介绍,会龙庄的排水系统,无论遇到多大的洪水,从来没有失效过,院内从无积水。
修缮要耗40吨油漆
会龙庄内有一座五层碉楼,高38米,号称西南最大碉楼。碉楼每层楼设有不规则的漏斗状枪眼和遮蔽式小窗。一层碉楼大门后还有一间密室,用于扼守碉楼大门,可谓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会龙庄作为学校时,曾有多位老师住在这里,老师们无意中发现,碉楼结构极其隔音,如果楼上、楼下有人说话,根本不能互相偷听。
登上碉楼顶层,木质阁楼四面临风,视野开阔,可观周围四方景色。从碉楼上俯瞰会龙庄全景,全庄严格按照中轴线对称修建。据研究过此庄园的重师大教授黄中模称,该庄园的建筑格局仿照紫禁城。
据会龙庄旅游资源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陈作伦介绍,修缮工作预计将在明年五一前结束,修缮工作将花费500万元,光是恢复雕梁画栋,就要耗掉40吨油漆。
庄园主人流传四个版本
建文皇帝宫殿说
会龙庄的建筑风格既不是寺庙,也不是宗祠;既不是集镇商铺,也不像川东民居,却属于典型的宫廷建筑。仅靠当时的建设规模,以及建筑技术和西南土著居民的视野,都不可能建造如此宏大的“紫禁城”。于是,有专家认为,该建筑群是明朝第二个皇帝———明惠帝朱允火文,后来被称为“建文皇帝”的宫殿。
重庆师范大学教授、三峡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黄中模说:“会龙庄的建造肯定与朝廷政治背景有关,但由于可考的文献资料非常少,当地的地方志只留下‘明末清初山西太原人王财美来津修建会龙庄’等寥寥几字,无论从正史还是从野史中,都很难找到有关会龙庄庄主的历史踪迹。”
黄中模说:“会龙庄的建造时间肯定在明代,因为他为此专门去过北京故宫研究过,而会龙庄的石柱比故宫的柱子还大,清代的人没有这样大的大胆量将庄园的建制超过当朝皇宫。”
贪官和珅官邸说
关于会龙庄主人的传说,最为出名的是和珅官邸说。相传和珅政治生涯晚期,特别是乾隆皇帝禅位嘉庆后,企图逃离清廷,远走他乡隐姓埋名。为此,他委派自己的党羽,一名王姓侍卫携巨资为他修建出逃后的住所。
而会龙庄正是王姓侍卫代和珅修建的官邸。这位侍卫即是王姓家族的祖先,后来和珅没能如愿逃出清廷,王姓侍卫天官为避免被牵连,也不再回京,携家人在会龙庄安住下来。
以和珅的财富,修建一座会龙庄当然不在话下,况且和珅生活讲究,会龙庄按照他的意愿修建,必然十分奢华。会龙庄的建筑特色与紫禁城十分类似,由皇城侍卫督建倒也显得顺利成章。因此,许多王姓家族后人倾向于此种说法,认为修建会龙庄的出资人是和珅。
明代官宦避难说
王家族谱上有记载,祖上曾有人官至明朝吏部。王氏祖先因官场斗争,家族动荡不安,后为躲避祸乱,举家外迁,最后至双凤修建会龙庄。
这种说法有王氏家族族谱上寥寥几字可证,但说法并不详细。王氏家族后人王永建告诉记者,会龙庄内多处雕刻均雕龙画凤,还在庭院内立有华表,之所以敢于不避讳,是因为王家曾有一位老祖婆是皇帝的堂妹,因此该家族与皇家颇有渊源。
关于王氏家族曾有皇族联姻的说法,在会龙庄旁的古墓墓志铭上可以找到一些印证。会龙庄西面百米处,有一座清代墓葬,墓碑上刻有一条清晰的龙,墓志铭上还有“金枝玉叶”的字样。从此看来,说王氏家族的祖婆是金枝玉叶似乎并不牵强。
清朝高官失职说
还有一种说法是王家祖先得罪了当朝皇帝,不得以藏匿到原始森林中。此传说发生在清代。
相传王氏家族与清朝皇族过往甚密,还曾有过联姻。后乾隆委派王氏家族一官吏南下为他寻找棺木材料。王氏家族祖先找到合适的寿材后,不慎遗落阴沉木寿材,怕回京后被乾隆责罚,于是避难于此。
连门闩的柱头都很花心思
站在碉楼之上,俯瞰会龙庄,气势恢宏
三大不解之谜
财富之谜
会龙庄的财富来源也成为了不解之谜。历时百余年,修建出此座庄园,从庄园格局来看,庄园的建筑规划一次成形,此后百余年的修建工作严格按照设计执行,没有出现过前后修建风格不统一、规格不同的问题。
修建一座会龙庄到底需要多少钱,明显高于当地建筑水平的建筑工艺由哪里来的工匠完成?如此浩大的工程,需要大规模开采石料、林木几十年,如果主人修建庄园原本为了避祸,这样大肆张扬的修建工作又如何能掩人耳目?
修建会龙庄、装饰会龙庄需要大笔财富作支撑,但会龙庄的财富并不光限于这座院子。据江津收藏协会会长邹鸿光介绍,江津地界的古董特别是官窑瓷器,多从会龙庄流出,夜明珠等宝物不计其数。
据说盗墓贼已熟知,会龙庄的墓葬主人不仅自己下葬时穿金戴银、陪葬品更是丰厚,每次掘开一口墓,收获都颇丰,引得越来越多的盗墓者以身涉险。
从盗墓者流通到古玩市场的古董就可看出会龙庄的富有,据说曾有人以低价购得一方王氏家族流落出的砚台,后来买家在砚台背后发现有大诗人陈子昂的题跋。另外还有首饰、珠玉等小件器物,4两重的赤金足链在首饰中不足为奇。
解放后,王氏家族的家具器物等被分给当地村民,村民家中还存有王家的牙床等物,家具上雕龙刻凤,精美非凡。
王氏家族的地盘南接贵州,西接合江县,东靠綦江,北到江津李市镇,人称“王半城”。据王氏家族后人王永建称,王家人丁兴旺,主仆数百人生活在庄内,庄内有大小两处厨房,是真正的钟鸣鼎识之家。王氏家族重视教育,解放前的王家青年学子皆毕业于清华、复旦等高等学府。
足以让一个家族富庶一方200余年,王氏家族来到双凤时到底带来了多少财富?这些财富究竟是不是来自于和珅?还是王氏家族祖先在朝为官所得?会龙庄的财富之谜也许永远无法得到解答了。
建造之谜
当地西南民居的建筑技术与仿紫禁城修筑而成的会龙庄,完全不可同日而语。修建庄园的石匠、木匠、漆匠、瓦匠等手艺人,手艺技术均高于当地工匠。百年间,这些源源不断的工匠是从哪里召集而来,他们的手艺为什么带有明显的紫禁城特点?
为掩人耳目,会龙庄外历年来没有大道。全庄用石柱300余根,有的石柱有数十吨重,还有石台阶、地面、墙基等,如何运装到位?
会龙庄全庄所耗石材、木材、黄土、砖瓦等材料,从哪里取材?庄园的设计者是谁,为何敢于大胆采用龙凤图案?
庄园为何选址于此,从何时破土修建、何时完工?以上这些会龙庄建造过程中产生的谜题,亦难以寻找到答案。
保密之谜
会龙庄虽然工程浩大,装饰又及其奢华,但是当地知道会龙庄的人并不多,只有双凤附近居民知道会龙庄,柏林镇和四面山的居民很少有人知道会龙庄。
王氏家族历代如何让会龙庄隐于山林,无人能答。王氏家族为什么把家族的历史也隐藏起来,不给后人留下确切的说法,只余下传说供人猜度,他们到底希望隐藏什么秘密?
不管建造者保密的初衷为何,但王氏家族的先祖们的确做到了,现在不仅会龙庄成谜,王氏家族的历史更是成为了最吸引人的谜团。 (值班编辑:王玉梅)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