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湖北罗田:苏轼手植千岁银杏 见证岁月更迭苍桑

2013-01-23 23:57:03来源:丁怀德、王哲膑、王守宬/图文

打印 字号: T|T

          

           (上图)掩映在大别山青山怀抱中的王开明“军属之家”和千年“东坡古银杏”     

     大别山主峰脚下的湖北省罗田县九资河镇“银杏居”村子里,有一棵近千岁古银杏。据《罗田县志》记载,苏轼谪居黄州任黄州刺史,元丰五年(1082)初夏,来到罗田拜访当朝枢密副使王韶的父亲王世规,在罗田县治凤山镇留下“东坡井”、“钓鱼台”古迹和著名的《浚井》诗,在民间留下了“东坡肘子”美食。此行他还到多云山(大别山主峰天堂寨旧名)游历,山野风光迤逦,他曾对首一棵成年银杏树发出“四 壁峰山,满目清秀如画;一树擎天,圈圈点点文章”的慨叹。时逢植树季节,他同山夫栽茶种杏,感受农趣,留下《种茶》诗一首。近千年过去,苏轼手植银杏枝繁叶茂,为山民遮风挡雨,岁月更迭只在当地留下一个乡土气息浓郁的“白果树”村落名称和世代纯朴勤劳的村民。
     大别山红旗漫卷,英雄辈出,是红军的故乡,将军的摇篮。以天堂寨为中心的大别山区是中国红军第四方面军诞生的摇篮,长征会师后的8万红四方面军主力为共和国的诞生立下了不可磨灭的汗马功劳。1947年,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刘邓大军开辟大别山根据地,严重地威胁了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湖北重镇武汉。1948年,刘邓总部在罗田天堂寨脚下的九资河召开战略部署会议。九资河镇木瓜园村的王麦生参加红军掉队后被地主武装“小保队”杀害,王麦生的六弟王开明后来迁居于“白果树”,他小时就亲眼见过刘邓大军解放军在此“过兵”、银杏树下宿营。所以,这棵银杏树见证了红色老区沧桑历史的一页。
    大跃进年代,这棵直径一米多的古银杏被大集体砍伐归公。所幸的是此树根部很快萌发出新芽,经王家细心呵护长至今日直径逾尺的“银杏二弟”。因这棵银杏树是远近闻名的雄树,每年都有村民前来采花为自家雌性银杏授粉。每年春天,树下的古桩仍旧焕发出生生不息的活力,不断地萌发新芽。王开明通过修理整形,选育出一株使之长至茶杯口粗细,他将“银杏三弟”成功嫁接为雌株并令其挂果。今天,人们仍能通过硕大的树桩蔸子想见“银杏哥哥”风采,并感叹千年一盼:一代文豪苏轼手植“公孙树”终于结下了银杏果!
     斯水斯土育斯人,代代传承“红基因”。上个世纪末,王开明夫妇发扬爱国传统、响应国家号召,送独子参军入伍。随后王家创办了全国首家军属民间联谊组织“军属之家”,军属们隔三差五聚集在古银杏树下,在当地党委、政府及武装部的领导下,形成了以 “有了心话儿一起说一说、有了高兴事儿一块乐一乐、有了困难相互帮一帮;给子女添动力不拖后腿、给政府添亮点不添麻烦、给军属脸上添荣誉不抹黑”为宗旨的军属联谊平台,宣传国防教育、支持子女立志军营献身国防。他还建成了黄冈市首家“国防书屋”传播国防知识;收集了大量军人军属荣誉证书奖杯等,建成“军人军属荣誉室”激励军人军属再立新功。
     其事迹先后被《人民日报》、《解放军报》、《中国青年报》、中央电视台、新华通讯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媒体报道。百岁将军孙毅等离退休老首长通过报刊了解到王开明拥军事迹后,为王开明题写了大量墨宝。其中,原南京军区司令员、二炮首任司令员向守志上将(1955年少将)为他题写了“银杏居”、“古银杏”题匾予以勉励。今日,这块“银杏居”的牌匾挂在军属之家的门首,大别山区的人民仍在继续书写新的拥军传奇……

     (图一)生生不息的苏轼手植大别山千年银杏桩上,“银杏二弟”、“银杏三弟”茁壮成长

              (图二)向守志上将为“军属之家”题写的“银杏居”、“古银杏”牌匾

      附:苏轼《浚井》诗:“古井没荒莱,不食谁为恻。瓶罂下两绠,蛙蚓飞百尺。腥风被泥滓,空响闻点滴。上除青青芹,下洗凿凿石。沾濡愧童朴,杯酒暖寒栗。白水渐泓停,青天落寒碧。云何失旧秽,底处来新洁,井在有无中,无来亦无失。”

      苏轼《种茶》诗:“松间旅生茶,已与松俱瘦。茨棘尚未容,蒙翳争交构。天公所遗弃,百岁仍稚幼。紫笋虽不长,孤根乃独寿。移栽白鹤岭,土软春雨后。弥旬得连阴,似许晚遂茂。能忘流转苦,戢戢出鸟咮。未任供臼磨,且可资摘嗅。千团输大官,百饼衔私斗。何如此一啜,有味出吾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