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清朝外逃百年王姓后代DNA助寻祖归宗

2013-01-23 23:57:00来源:原创

打印 字号: T|T

 西部网讯(陕西广播电视台《第一新闻》记者 马艺菲)19世纪中期,大约就是清朝的道光和咸丰年间,河南有一户王姓人家,家里共有8个儿子,在当地是一个庞大的家族。1855年,老七比武过程中,失手用暗器致对方死亡。为了不连累家族,老七和老八一起逃离河南。如今150多过去了,王氏家族的后代一直在寻找老七和老八的下落。

    祖先清朝比武杀人外逃

    六旬老人王承光,家住河南,十几年来,一直是他在坚持不懈地寻找七爷爷的下落。记事时起,王承光的爷爷就经常给他说,清末年间冀鲁豫地区民间崇尚比武,家里兄弟几个也热衷于此。可不料1855年,弟弟老七和别人比武时,甩出暗器,失手致对方死亡。为了不连累家人,他和老八同时离开河南。家谱中,只记载着老八去了山西长治,老七到了宁夏同心县。作为家里的老三,王承光的爷爷一直在寻找两个弟弟的下落,但直到他含泪离去都没有任何关于老七、老八的消息。王承光为了完成爷爷的遗愿,开始了十数年的寻找。

    王正福:他们也只是知道七爷跑到同心这边来了,但具体在同心哪一块不知道,然后通过比较原始的方法,像邮件、传真把宁夏的各个角落用挂号信都已经挂到了,但是一直没有得到回复。

    十年间,王承光老人发了300多封挂号信,听到有人去山西和宁夏,就让人帮忙寻找。好在两年前,老八的后代被成功找到,现在居住在山西的长治市,家族已经发展到了750人。

    王正福:把原来的老房子,以及他们住过、去过的地方都保留着,保留着就是为了找他们弟兄几个,房子已经100多年了,破的不像样子了,但是他们一定把房子留着,就是想有一天一定会找到,让他们回家。

    之后王承光老人开始专注寻找七爷爷的后代。可是三百多封电报已经发出去了,这种大海捞针的事情可能实现吗?

    “老七”六代孙王正福:两个月前收到一个信,说河南那边也是寻亲的,也是姓王,听起来这个情况和我们比较类似。打电话听这个信息比较吻合,我爸他们弟兄四个就带着我弟到河南去了一趟,就看长相、性格都比较类似。

  DNA助百年后代寻祖归宗

    原来,王正福家在宁夏,他的父辈也一直在按祖上遗言,寻找老家河南的亲戚。这次的“幸运”,让两家人倍感兴奋。为了保险起见,王承光老人采集了自己的胡子和王正福小叔的血样,并让王正福拿到有DNA鉴定资质的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做检测。

    第四军医大学DNA分型中心主任吴元明:这次我们把宁夏王姓一家和河南王姓这家成功地鉴别出来,他们的Y染色体是一样的,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宁夏王姓的这个分支就是从河南王姓而来的。就成功来说,据我所知目前在国内还是第一例。

    拿到鉴定结果的王正福,第一时间给双方亲人打了电话,远在河南的王承光老人听到“是一个家族”的话时更是喜极而泣。

    王家传人王承光:现在终于找到了,我心情非常激动。已经100多年了,现在有结果,我心里非常激动。

    “七爷”六代孙王正福:准备什么时候再去一趟河南,来一个正式的认亲。

    专家:Y染色体只遗传男性

    这个已经发展到有1000口人的大家族至此终于“团圆”,而这种利用DNA检测技术鉴定父系寻根的成功案例目前在全国尚属首次。那它到底是如何实现寻根归宗的呢?DNA技术为什么比滴血认亲科学呢?

    电视剧中,我们常能看到滴血认亲的场景,虽然这说明古人已经认识到了可以遗传、有了血型区分的模糊概念,但是现代科学证实,即使血型不同的两滴血,在水中也可以相融,所以滴血认亲并不可靠。第四军医大学DNA分型中心的吴元明主任告诉记者,寻租归根要通过检测人体Y染色体实现。

    这就代表人类的23对染色体,其中前22对叫常性染色体,最后的这一对叫性染色体,而它里面又分为X、Y两种,这个Y染色体正是决定男性性质的。科学研究表明,如果这对染色体是XY组合则为男性,XX组合为女性。Y染色体检测就是对比两个男性样本Y染色体内部结构是否一样。

    第四军医大学DNA分型中心主任吴元明:同一个父系,它的遗传上Y是一模一样的,那我们解读Y染色体上的密码就可以达到认祖归宗的目的。

    吴主任解释说,利用Y染色体寻宗只适用于男性,只要家族来自是同一个父系,同时各代繁衍过程中都有男孩,那么他们的Y染色体结构具有遗传性,所以,这次认亲的王姓家族恰好符合所有鉴定条件。与此同时,女性母系遗传可以通过NDA线粒体检测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