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姓名文化概述(二)
二、姓氏起源的传统解释和图腾学说解释
姓氏起源是指人类姓氏从无到有是怎么产生的,也就是最古老的原始姓是如何形成的。对这个问题,当前有两种不同的解释。
—是我国的传统解释。主要是以古代传说和古籍记载为依据,分析、判断、确认姓氏的起源。古代有关姓氏的传说和古籍记载很多,比较全面、系统的有:
(一)姓氏是在母系氏族社会中随母而产生的氏族标志。这一传说有来自地下出土的文物资料所证实。据出土的西周青铜器铭文所见,可以明确考定的姓字共有20多个,姓字几乎都带女字偏旁。如姬、姜、好、妃、碰、蜗、婢、嬉、姐、贏、妫、姚。科学家根据出土的文物和对原始氏族的研究,确认我国确实经历过母系氏族社会階段。在母系氏族社会中婚姻是群婚制,人们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生活、居住都以母亲为中心。氏族首领人物必然是女性并形成母女世家。当时虽然是群婚制,但群婚是族外的群婚,在一个母系家族之内是不通婚的,在家族之外才能通婚。由于氏族与氏族之间的人要互相通婚,再加上生产,生活以及纠纷、战争等原因,各氏族之间就要互相联系,互相交往。特别是进人部落时代以后,几个氏族联结为一个部落。群体的规模增大了,部落与部落之间的联系,包括正常交往与争端便更加广泛。在互相交往中就要分清你是哪个氏族的,他是哪个部落的。这样,就很自然地产生了部落居住地的名称或氏族、部落的名称。由于当时氏族、部落的首领人物为女性,所以,这些名称开始是女性首领人物个人所有。一个名称既是女头人之名,又是居住地的地名,又是氏族部落的名称。后来经过发展就逐步成为全氏族人所共有,并慢慢演变为姓。这是最古老的姓,是原始姓,也是随母产生的姓。这些姓字多数带有女字旁。其原因就是因为姓氏是在母系氏族社会中按母系氏族产生的。不但代表各姓的字带有女字旁,连“姓”字本身也有“女”字旁。 《说文解字》解释:“姓,人所生也,古之神圣,因感天而生子,故称天子;从女从生,生亦声”。按照这个解释,“姓”字是个形声字,其中的“生”只是表示读音,是声旁,意思是姓氏从女性得来的。所以,当时的姓是源于同一女性始祖的氏族的共同标志。
(二)三皇五帝的姓氏传说:
传说的“三皇五帝”是我国远古的开国先祖,也是我国姓氏的始祖。什么是“三皇五帝”呢?当时的“皇”是指天皇、天神。“帝”是上帝。“皇”“帝”既指神,也指氏族、部落的首领人物。三皇五帝有的是个人的名号,是自然人。有的是氏族、部落等群体的代称。是一群人。这些人物对人类开创世界,对当时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与人类发展有很大贡献。从而人们对他们很崇拜、很尊敬。所以,各种传说都给他们披上了神秘色彩的外衣,传说是神造了人,而实际是人造了神。经过传说,这些人变成了神。他们虽然在氏族、部落组织中有一定权力,但还不是政治实体的国家之君主。秦始皇以后,皇帝才是国家君主,因此,不要把三皇五帝看成是秦朝以后各朝代那样的皇帝,更不要看成是神。三皇五帝是指哪些人呢?《辞源》引证我国各种古代史籍,对三皇五帝的人物名号有多种不同的说法,对三皇的说法:①伏羲、神农氏炎帝、黄帝、②天皇、地皇、泰皇、③伏羲、神农、祝融;④伏羲、女娲、神农氏;⑤天皇、地皇、人皇;⑥伏羲、神农氏、燧人氏。对“五帝”的说法有:①伏羲(太皞)、炎帝、黄帝、尧、舜;②黄帝、颛顼、帝喾、尧、舜;③少昊、颛顼(高阳)、高辛氏、尧、舜。把以上三皇五帝的多种说法综合起来共涉及十余人。根据记载及传说三皇五帝所涉及的人是中华姓氏的始祖:
伏羲 伏羲作为上古时代氏族和部落的首领,他的名号既是自然人的个体,又是他所在氏族和部落集体的代称,甚至他还代表了当时所有先民的群体。传说盘古开天时天下只有伏羲和女娲两兄妹。他们所在的部落是天下最早的人群。
女娲 女娲是传说中的一位女神。是伏羲之妹,他们为了传宗接代而结为夫妻,传说当时有水神共工和火神祝融打架。共工打败后将撑天的柱子不周山撞倒了,天倒下半边。地面出现断裂,洪水从地底下喷出;龙蛇猛兽也出来吞食人类。从而发生了空前的大灾难。女蜗见此大难,感到无比痛心,于是决心补天。遂将各种各样的石子溶炼成楽,用石漿将天补好,结束了这场突难。这就是女蜗补天的神话故事。
传说伏羲、女蜗对社会贡献很大。他们不但在物理、医药、天文、哲理、宗教等方面有所建树,在姓氏方面,他们首推“定姓氏,别婚姻”。他们根据各个部落和氏族的特点和爱好,给人们确定各氏族的代号,氏族的代号就是后来的姓。他们自己的氏族认为风的威力大,便以风为姓。所以有的古籍记载,风姓是中国第一姓,是中华最古老的姓氏之但“风”字无女字旁,说明风姓与女字旁的姓不是同一个时期产生的。
炎帝 传说中的炎帝是远古时代姜姓部落的首领。《帝王世纪•任姒》载:炎帝母亲任姒’是有蛾氏之女,名女登,为少典妃,她在游华阳时见神龙显光而怀孕,后在常羊(今陕西宝鸡常羊山)生下一男孩取名石年,在金、木、水、火、土五行中属火,后人便称其为炎帝。又因尝百草,播五谷,教人种植,发展农业,是农业之神,后人尊称他为神农氏。他长于姜水,以河为姓,故姓姜。炎帝在位时间长,但具体年数和传位世数众说不一。《帝王世纪》称炎帝凡八世,共530年。陈建魁著《中国姓氏文化》引证《万姓统谱》载炎帝神农氏,姜姓……在位140年”。《吕氏春秋•审分览•慎势》称“神农十七世有天下”。炎帝死地和葬墓也有两说,一说在今陕西宝鸡市,一说在今湖南炎陵县。炎陵县原名酃县,因有炎帝陵,1994年经国务院批准改为炎陵县。这两地都建有炎帝陵。炎帝之后产生有数百个姓氏,其中主要有姜、齐、崔、雷、易、章、吕、卢、纪、许、申、焦、谢、路、宇文等姓。
黄帝 传说中的黄帝是黄帝族部落的首领。因生于轩辕之丘,(今河南新郑),故称轩辕氏,长在姬水,便以姬为姓。曾居有熊国,号曰有熊。因五行属土,土为黄色,后人便称其为黄帝,黄帝在世有许多发明创造,在生产、技术,物质生活,精神文化等方面都有较大贡献。是中华民族最受敬仰的始祖。黄帝死后,很多地方根据传说建有黄帝陵墓、黄帝宫、黄帝祠、轩辕庙等名胜古迹。规模最大的是河南新郑的黄帝故里祠。新郑在上古时称有熊国,炎帝、黄帝之父少典为有熊国国君,黄帝出生地轩辕属有熊国管辖,所以,新郑誉为“黄帝故里”、“中华第一古都”。每年清明,黄帝故里祠都要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海内外不少名人到此祭奠先祖和寻根问祖。相传,黄帝之后的姓氏,他有25个儿子,其中有14个儿子由他赐给12个姓,有九个儿子授于封国。给儿子赐授的12个姓是:姬、姑、酉、祁、己、膝、箴、荀、任、僖、儇、依。封国的儿子后来以封国名为姓,经过漫长的繁衍,黄帝后裔形成了很多支系,逐步演变成几百个不同的姓氏。
传说炎帝与黄帝是同父异母之胞兄,他们的父亲少典是居住在今河南新郑一带少典族的首领。他们的母亲都是有顿氏之女,炎帝母名叫任姒黄帝母名叫附宝。郭沫若在《中国史稿》中称炎帝、黄帝“两母为两个胞族”。炎帝、黄帝虽为胞兄,但他们成年后其父少典让他们各自带领一批族人各住一方。炎帝姜族分支为三个部落,逐水而行,一支向西至今甘肃,青海一带,一支沿渭水东行进人中原地区,分居今山西、河南、湖北、湖南、山东等地。还有一支定居古陈仓(今陕西宝鸡)。黄帝这支是一个武装的游牧部落,常逐水草而居,迁徙往来无常处。活动地区很广泛。他们从山东出发,到过河南、甘肃,又折回北到陕西、山西、河北、内蒙古,南到四川。当时,黄河流域部族林立,方国无数。各部落都无固定政治疆域国界。各部落为了争土地和食住财产,战争不断。其中炎黄二帝的部落相互之间就发生过三次大的战役,炎帝战败认输,后来与黄帝结成了联盟。并成为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其后都称之为炎黄子孙,但邻近的以蚩尤为首的九黎族经常掠夺和欺侮邻居部落。传说蚩尤有兄弟81人,个个勇猛异常。黄帝多方争取他,但无效果。最后,黄帝与蚩尤争执黄河流域一块肥沃土地而发生规模较大的战争,即黄帝战蚩尤的涿鹿之战,蚩尤战败。经过战争,黄帝威望大增,附近部落一致拥戴他为部落联盟的首领。因黄帝族主要活动在夏水,所以又称夏族,后来又因以华山为主要活动中心区域,故又称华族。经过夏、商、周三代的交往与融合,到了战国时期就形成了统一的、稳定的华夏族。
祝融 据《辞源》引证《吕氏春秋•四月》注“祝融,颛顼之后,老童之子吴回也,为高辛氏火正。死为火官之神”。火正为当时管火的官。祝融在生管火,死后为火神。以此官职将其列为三皇之一不太相称。但传说其后有八姓广为流传。八姓是:己、董、彭、秀、坛、曹、斟、半。以此成为姓氏的始祖之一
少昊(白皐)黄帝之子,赐姓己,名挚,又名青阳。为别于伏羲太昊,故称少昊。以金德王,又称金天氏。封邑穷桑,号称穷帝。建都曲阜。春秋时的郯国之君是少昊之后。其后有黄、赵、徐、江、谭等姓。
颛顼 颛顼是黄帝之孙,昌意之子,号髙阳氏。颛顼是传说中的神化人物,他12岁辅佐少昊,20岁登帝位,在位78年。他在治理社会,发展生产,天象历法等方面有很大贡献。颛顼后裔主要有三支,即舜族、禹族、陆终族。舜是颛顼的七代孙,部落领袖。其后有陈、袁、田等姓。禹是部落领袖,奉舜命治理洪水有功。其子启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个奴隶制国家即夏朝。其后也产生出一些姓氏。陆终有6子,其后出姓较多。
帝喾 帝喾姬姓,名俊,号高辛氏,黄帝之曾孙,祖父玄嚣,伯父颛顼均为五帝之一。帝喾是部落领袖,三十岁登帝位,建都于亳(今河南偃师),在位时比较平稳。相传有几个儿子是名人:长妃姜嫄在娘家踩巨人脚印而怀孕。当时无夫生子是丑事,故将所生之子先后弃于巷道内,荒林中和寒冰上,均得牛羊虎豹百鸟保护,多难不死。后起名为弃,弃长大后教人种植有术,被尊为后稷,成为周族的祖先。帝喾次妃简狄在娘家检食一燕卵而怀孕生契,是商族的祖先。三妃庆都本身为奇女,后生子尧即后来的帝尧。
帝尧 尧为帝喾三妃庆都所生,姬姓,黄帝之玄孙,名放勋,号陶唐氏,谥号为尧,因封于唐,史称唐亮。帝尧20岁接替其父帝喾当上中原部落联盟首领,继位后在政治、经济、军事上都有较大建树,后人尊称他为尧帝。尧在位时,对舜考验三年后命舜摄位行政并将自己的两个女儿嫁给舜。他死后由舜继位,史称“禅让”。另有一种说法,尧到了晚年被舜所囚,其位也被舜所夺,(见《辞海》)。
帝舜 舜为颛顼后裔。因生于姚圩而姓姚,又因在妫水住过又姓妫。号有虞氏,名重华,史称虞舜。另一说舜本为东夷人,因娶亮帝两女为妻,作人赘于帝売族。亮在位时,因年事已高,经四大臣推荐,将两个女儿嫁给舜,又将九个儿子与舜共处。经过三年考核和考騐,尧帝让位给舜,舜到老年时在继承人禹的逼迫下而成悲剧。《辞海》释:他“为禹所放逐,死于南方的苍梧”,具体地点在今属湖南的九嶷山。舜帝之后裔,有陈、姚、虞、遂、商、观、甄、卫、庐、莫、妫、舜、胡、负、蒲、潘、傅、邹、母、息、馀姚、襥阳等60多个姓氏”。
上述三皇五帝时代,时间垮度很长。《现汉》所附录的《我国历代纪元表》中,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尧、舜)所处时间为约公元前30世纪初——约前21世纪初。共10个世纪之久。由于这段时间长,距今时间久远,再加上当时无文字记载,传说本身又带神秘色彩,所以对三皇五帝的身份世系不可能记述准确,甚至互有讹误,但大抵上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远古史和中华姓氏的起源过程。
三皇五帝时期姓氏的产生,有的以地名得姓,黄帝的姬姓,炎帝的姜姓就是因游收居住在姬水、姜水而得姓。另一得姓渊源是赐姓。如黄帝对自己的25个儿子给14个儿子赐12个姓。其余的在封地多以地名作姓。
(三)古代很多文献对各种姓氏如何得姓有客观记载。对得姓途径作了分类。这些文献是姓氏起源传统解释的主要内容。这些传统解释是不能否认的(详见本书“各姓的得姓途径”)。传统解释各个姓氏的来源没有一个是来源于图腾的。
第二种解释是图腾学说解释。图腾制是西方学者先后在美洲印第安人部落和非洲、澳洲的部落中发现的一种古文化现象。是古代的宗教,图腾是英语“Toten”的音译。根据《现汉》和一些英语词典的解释,图腾的意思是原始社会的人认为跟本氏族有血源关系的某种动物或自然物,作为本氏族的标志”。具体地说,就是刘宗迪著《姓氏名号面面观》(齐鲁出版社)所指出的:
在原始氏族时期,氏族成员对图腾奉若神明,他们认为图腾就是他们的祖先,而他们就是图腾动物或植物的后代,因此,他们直接用图腾动物或植物的名字来称呼和命名自己,熊氏族的人称自己为熊,狼氏族的人称自己为狼。他们甚至会认为自己就是熊或狼。
按照图腾定义和内容,图腾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时间锁定在原始社会时代,其他社会时代即便有类似现象也不能称为图腾。二是主观上要“认为”图腾物与本氏族有血缘关系。把图腾物看成是自己的祖先。对图腾物要禁捕禁食,祭祀崇拜,按图腾物的名称来称呼自己的氏族。根据图腾学说的解释,姓氏的产生大致经过如下:
第一阶段是实物图腾。时间是氏族组织时期。氏族由有血缘关系的人联结而成的群体,他们有共同的图腾物,图腾物就是一个氏族共同崇拜的某种动物或自然物(主要是动物)。同一氏族的人用同一个图腾物来装束自己,打扮成图腾物的模样,或用图腾物的实物立挂在本氏族居住的地方。这个图腾物就代表这个氏族,并用图腾物的名称来称呼自己,这个名称就是这个氏族姓氏的雏形。
第二阶段是符号化图腾,时间是原始社会部落时期,部落是由血缘相同或居住在一处的氏族联结而成。几个氏族组成一个部落。这样,在一个部落内就有了不同血缘关系的族群(氏族)了。这就要在一个部落内用不同的图腾物作为部落的标志。形成了在一个部落内有多个不同的标志。这时期人们对图腾物的崇拜已有所淡化,不再用实物作标志,在一个部落内也不便于用几个不同的实物作标志,怎么办呢?他们就用刻画的图案、符号来代替图腾的实物。这些图案、符号就成了氏族的标志。这比实物图腾进了一步。
第三阶段是文字产生和政治性的国家出现以后,原来的实物图腾和符号图腾被语言文字所代替。从而形成了姓氏。不过,文字产生和国家的出现已不是危始社会时期了,如按图腾学说本身的解释,此时已不属图腾时代了。不应存在图腾制了。
现在用图腾制学说解释姓氏起源的著作越来越多,几乎成一边倒的态势。很多学者把摩尔根的姓氏图腾学说视为圭臬,视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并大大发展了这一真理,从而解释姓氏来源于图腾范围越来越广泛。摩尔根仅仅认为与动植物名称相同的姓就是图腾,而现在有的学者大大发展了摩尔根的学说,把所有姓氏都视为图腾了。虽然没有人宣称我国的传统解释有什么谬误,但用图腾制解释取代了传统的全部解释。有的著作还把姓氏图腾引伸到名字范围,认为有的名字也是图腾。有的不仅认为远古的姓氏是图腾,对中古产生的姓氏也认为是图腾。有的认为世界各民族的姓氏都经历过图腾制阶段。使姓氏的图腾学说的解释大有压倒传统解释之势。正如完颜绍元先生在《姓氏百问》(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中所指出的:“19世纪西方的图腾学说传到中国以后,更有一些人奉之如圭臬,认为古姓的来源t谜因此便能完全揭开了”。(该书第5页)。该书又指出我国一名已故的社会学家、历史学家论证“原始的姓都来源于图腾”。又说:这位社会学家“判定我国起初的姓只有12个,同时又认为这些古姓实是图腾的化身。图腾也就是古姓的原形“(见该书第7页)。按照图腾制的解释,我国的传统解释实际上已全被否定。
姓氏图腾制学说对姓氏起源的解释中,对各个具体姓氏的来源,很多姓氏志书也往往加上一些图腾事例。有的事例既未写明图腾物是什么,又未写明此图腾是怎么来的。突然说某姓有什么图腾物,使人莫明其妙。例如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百家大姓》第四集在记述董姓的来源时说:
帝尧时黄帝子孙颛顼裔孙叔安于蓼,为地方部落酋长....叔安与世长辞其子董父担任酋长....舜帝满面红光,神采奕奕,他对董父说董父啊!你将此地治理得如此之好,真是应该嘉奖,今天我倒有个想法,你本姬姓,但如今都称你为董父,不如我赐你为董姓怎么样?”董父大喜,跪谢舜帝。接着董父命族人备好祭祀贡品、图腾,董父、众族人....都跪拜在祭祀台前。董父神情庄重:黄帝先祖在上,我蓼邑万民康乐,连年丰收,今大王又赐我为董姓,感谢先祖对我董姓部族的恩惠,我董姓部族一定尊奉先祖功德,定姓董氏,以传千秋万代……董氏图腾高高飘扬……
为了核实上述董姓来源,我査阅了陈瑞松编著的《百家姓溯源》(中国华侨出版公司1990年出版),黄节厚编著的《百家姓探秘》(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9年出版)、陕西人民出版社和远东出版(新加坡)公司2003年出版的《百家姓书库》董姓分册,范又琪编著的《百家姓姓氏起源》(长江文艺出版社1999出版),田海英编著的《认祖归宗——中国百家姓寻根》(花城出版社1993年出版)。这些姓氏志书都以上述事例说明董姓其来源,有些书记述文字相互雷同。但这些著作都没有讲董姓有什么图腾,而写明是帝王赐姓的。与图腾制毫无关系。可是《中国百家大姓》在记述中突如其来地说“董父命族人备好祭祀贡品,图腾”,“董氏图腾高髙飘扬”。这图腾是什么?与董姓有什么关系?写得不明不白,读后真使人不解。并且,上述记述中说“不如我赐你为董姓怎么样”?既然是赐予的,又何来图腾呢?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以上两种解释,一种是中国姓氏的传统解释,—种是外国人提出的中国姓氏起源的图腾解释(即姓氏图腾)。中国姓氏的起源应以中国历史为据。中国姓氏产生的历史是中国历史的一部分。不要忘记我国历史,也不要忘记我国传统的姓氏历史。不要认为外国人提出的学说就一定高明。
姓氏起源是指人类姓氏从无到有是怎么产生的,也就是最古老的原始姓是如何形成的。对这个问题,当前有两种不同的解释。
—是我国的传统解释。主要是以古代传说和古籍记载为依据,分析、判断、确认姓氏的起源。古代有关姓氏的传说和古籍记载很多,比较全面、系统的有:
(一)姓氏是在母系氏族社会中随母而产生的氏族标志。这一传说有来自地下出土的文物资料所证实。据出土的西周青铜器铭文所见,可以明确考定的姓字共有20多个,姓字几乎都带女字偏旁。如姬、姜、好、妃、碰、蜗、婢、嬉、姐、贏、妫、姚。科学家根据出土的文物和对原始氏族的研究,确认我国确实经历过母系氏族社会階段。在母系氏族社会中婚姻是群婚制,人们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生活、居住都以母亲为中心。氏族首领人物必然是女性并形成母女世家。当时虽然是群婚制,但群婚是族外的群婚,在一个母系家族之内是不通婚的,在家族之外才能通婚。由于氏族与氏族之间的人要互相通婚,再加上生产,生活以及纠纷、战争等原因,各氏族之间就要互相联系,互相交往。特别是进人部落时代以后,几个氏族联结为一个部落。群体的规模增大了,部落与部落之间的联系,包括正常交往与争端便更加广泛。在互相交往中就要分清你是哪个氏族的,他是哪个部落的。这样,就很自然地产生了部落居住地的名称或氏族、部落的名称。由于当时氏族、部落的首领人物为女性,所以,这些名称开始是女性首领人物个人所有。一个名称既是女头人之名,又是居住地的地名,又是氏族部落的名称。后来经过发展就逐步成为全氏族人所共有,并慢慢演变为姓。这是最古老的姓,是原始姓,也是随母产生的姓。这些姓字多数带有女字旁。其原因就是因为姓氏是在母系氏族社会中按母系氏族产生的。不但代表各姓的字带有女字旁,连“姓”字本身也有“女”字旁。 《说文解字》解释:“姓,人所生也,古之神圣,因感天而生子,故称天子;从女从生,生亦声”。按照这个解释,“姓”字是个形声字,其中的“生”只是表示读音,是声旁,意思是姓氏从女性得来的。所以,当时的姓是源于同一女性始祖的氏族的共同标志。
(二)三皇五帝的姓氏传说:
传说的“三皇五帝”是我国远古的开国先祖,也是我国姓氏的始祖。什么是“三皇五帝”呢?当时的“皇”是指天皇、天神。“帝”是上帝。“皇”“帝”既指神,也指氏族、部落的首领人物。三皇五帝有的是个人的名号,是自然人。有的是氏族、部落等群体的代称。是一群人。这些人物对人类开创世界,对当时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与人类发展有很大贡献。从而人们对他们很崇拜、很尊敬。所以,各种传说都给他们披上了神秘色彩的外衣,传说是神造了人,而实际是人造了神。经过传说,这些人变成了神。他们虽然在氏族、部落组织中有一定权力,但还不是政治实体的国家之君主。秦始皇以后,皇帝才是国家君主,因此,不要把三皇五帝看成是秦朝以后各朝代那样的皇帝,更不要看成是神。三皇五帝是指哪些人呢?《辞源》引证我国各种古代史籍,对三皇五帝的人物名号有多种不同的说法,对三皇的说法:①伏羲、神农氏炎帝、黄帝、②天皇、地皇、泰皇、③伏羲、神农、祝融;④伏羲、女娲、神农氏;⑤天皇、地皇、人皇;⑥伏羲、神农氏、燧人氏。对“五帝”的说法有:①伏羲(太皞)、炎帝、黄帝、尧、舜;②黄帝、颛顼、帝喾、尧、舜;③少昊、颛顼(高阳)、高辛氏、尧、舜。把以上三皇五帝的多种说法综合起来共涉及十余人。根据记载及传说三皇五帝所涉及的人是中华姓氏的始祖:
伏羲 伏羲作为上古时代氏族和部落的首领,他的名号既是自然人的个体,又是他所在氏族和部落集体的代称,甚至他还代表了当时所有先民的群体。传说盘古开天时天下只有伏羲和女娲两兄妹。他们所在的部落是天下最早的人群。
女娲 女娲是传说中的一位女神。是伏羲之妹,他们为了传宗接代而结为夫妻,传说当时有水神共工和火神祝融打架。共工打败后将撑天的柱子不周山撞倒了,天倒下半边。地面出现断裂,洪水从地底下喷出;龙蛇猛兽也出来吞食人类。从而发生了空前的大灾难。女蜗见此大难,感到无比痛心,于是决心补天。遂将各种各样的石子溶炼成楽,用石漿将天补好,结束了这场突难。这就是女蜗补天的神话故事。
传说伏羲、女蜗对社会贡献很大。他们不但在物理、医药、天文、哲理、宗教等方面有所建树,在姓氏方面,他们首推“定姓氏,别婚姻”。他们根据各个部落和氏族的特点和爱好,给人们确定各氏族的代号,氏族的代号就是后来的姓。他们自己的氏族认为风的威力大,便以风为姓。所以有的古籍记载,风姓是中国第一姓,是中华最古老的姓氏之但“风”字无女字旁,说明风姓与女字旁的姓不是同一个时期产生的。
炎帝 传说中的炎帝是远古时代姜姓部落的首领。《帝王世纪•任姒》载:炎帝母亲任姒’是有蛾氏之女,名女登,为少典妃,她在游华阳时见神龙显光而怀孕,后在常羊(今陕西宝鸡常羊山)生下一男孩取名石年,在金、木、水、火、土五行中属火,后人便称其为炎帝。又因尝百草,播五谷,教人种植,发展农业,是农业之神,后人尊称他为神农氏。他长于姜水,以河为姓,故姓姜。炎帝在位时间长,但具体年数和传位世数众说不一。《帝王世纪》称炎帝凡八世,共530年。陈建魁著《中国姓氏文化》引证《万姓统谱》载炎帝神农氏,姜姓……在位140年”。《吕氏春秋•审分览•慎势》称“神农十七世有天下”。炎帝死地和葬墓也有两说,一说在今陕西宝鸡市,一说在今湖南炎陵县。炎陵县原名酃县,因有炎帝陵,1994年经国务院批准改为炎陵县。这两地都建有炎帝陵。炎帝之后产生有数百个姓氏,其中主要有姜、齐、崔、雷、易、章、吕、卢、纪、许、申、焦、谢、路、宇文等姓。
黄帝 传说中的黄帝是黄帝族部落的首领。因生于轩辕之丘,(今河南新郑),故称轩辕氏,长在姬水,便以姬为姓。曾居有熊国,号曰有熊。因五行属土,土为黄色,后人便称其为黄帝,黄帝在世有许多发明创造,在生产、技术,物质生活,精神文化等方面都有较大贡献。是中华民族最受敬仰的始祖。黄帝死后,很多地方根据传说建有黄帝陵墓、黄帝宫、黄帝祠、轩辕庙等名胜古迹。规模最大的是河南新郑的黄帝故里祠。新郑在上古时称有熊国,炎帝、黄帝之父少典为有熊国国君,黄帝出生地轩辕属有熊国管辖,所以,新郑誉为“黄帝故里”、“中华第一古都”。每年清明,黄帝故里祠都要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海内外不少名人到此祭奠先祖和寻根问祖。相传,黄帝之后的姓氏,他有25个儿子,其中有14个儿子由他赐给12个姓,有九个儿子授于封国。给儿子赐授的12个姓是:姬、姑、酉、祁、己、膝、箴、荀、任、僖、儇、依。封国的儿子后来以封国名为姓,经过漫长的繁衍,黄帝后裔形成了很多支系,逐步演变成几百个不同的姓氏。
传说炎帝与黄帝是同父异母之胞兄,他们的父亲少典是居住在今河南新郑一带少典族的首领。他们的母亲都是有顿氏之女,炎帝母名叫任姒黄帝母名叫附宝。郭沫若在《中国史稿》中称炎帝、黄帝“两母为两个胞族”。炎帝、黄帝虽为胞兄,但他们成年后其父少典让他们各自带领一批族人各住一方。炎帝姜族分支为三个部落,逐水而行,一支向西至今甘肃,青海一带,一支沿渭水东行进人中原地区,分居今山西、河南、湖北、湖南、山东等地。还有一支定居古陈仓(今陕西宝鸡)。黄帝这支是一个武装的游牧部落,常逐水草而居,迁徙往来无常处。活动地区很广泛。他们从山东出发,到过河南、甘肃,又折回北到陕西、山西、河北、内蒙古,南到四川。当时,黄河流域部族林立,方国无数。各部落都无固定政治疆域国界。各部落为了争土地和食住财产,战争不断。其中炎黄二帝的部落相互之间就发生过三次大的战役,炎帝战败认输,后来与黄帝结成了联盟。并成为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其后都称之为炎黄子孙,但邻近的以蚩尤为首的九黎族经常掠夺和欺侮邻居部落。传说蚩尤有兄弟81人,个个勇猛异常。黄帝多方争取他,但无效果。最后,黄帝与蚩尤争执黄河流域一块肥沃土地而发生规模较大的战争,即黄帝战蚩尤的涿鹿之战,蚩尤战败。经过战争,黄帝威望大增,附近部落一致拥戴他为部落联盟的首领。因黄帝族主要活动在夏水,所以又称夏族,后来又因以华山为主要活动中心区域,故又称华族。经过夏、商、周三代的交往与融合,到了战国时期就形成了统一的、稳定的华夏族。
祝融 据《辞源》引证《吕氏春秋•四月》注“祝融,颛顼之后,老童之子吴回也,为高辛氏火正。死为火官之神”。火正为当时管火的官。祝融在生管火,死后为火神。以此官职将其列为三皇之一不太相称。但传说其后有八姓广为流传。八姓是:己、董、彭、秀、坛、曹、斟、半。以此成为姓氏的始祖之一
少昊(白皐)黄帝之子,赐姓己,名挚,又名青阳。为别于伏羲太昊,故称少昊。以金德王,又称金天氏。封邑穷桑,号称穷帝。建都曲阜。春秋时的郯国之君是少昊之后。其后有黄、赵、徐、江、谭等姓。
颛顼 颛顼是黄帝之孙,昌意之子,号髙阳氏。颛顼是传说中的神化人物,他12岁辅佐少昊,20岁登帝位,在位78年。他在治理社会,发展生产,天象历法等方面有很大贡献。颛顼后裔主要有三支,即舜族、禹族、陆终族。舜是颛顼的七代孙,部落领袖。其后有陈、袁、田等姓。禹是部落领袖,奉舜命治理洪水有功。其子启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个奴隶制国家即夏朝。其后也产生出一些姓氏。陆终有6子,其后出姓较多。
帝喾 帝喾姬姓,名俊,号高辛氏,黄帝之曾孙,祖父玄嚣,伯父颛顼均为五帝之一。帝喾是部落领袖,三十岁登帝位,建都于亳(今河南偃师),在位时比较平稳。相传有几个儿子是名人:长妃姜嫄在娘家踩巨人脚印而怀孕。当时无夫生子是丑事,故将所生之子先后弃于巷道内,荒林中和寒冰上,均得牛羊虎豹百鸟保护,多难不死。后起名为弃,弃长大后教人种植有术,被尊为后稷,成为周族的祖先。帝喾次妃简狄在娘家检食一燕卵而怀孕生契,是商族的祖先。三妃庆都本身为奇女,后生子尧即后来的帝尧。
帝尧 尧为帝喾三妃庆都所生,姬姓,黄帝之玄孙,名放勋,号陶唐氏,谥号为尧,因封于唐,史称唐亮。帝尧20岁接替其父帝喾当上中原部落联盟首领,继位后在政治、经济、军事上都有较大建树,后人尊称他为尧帝。尧在位时,对舜考验三年后命舜摄位行政并将自己的两个女儿嫁给舜。他死后由舜继位,史称“禅让”。另有一种说法,尧到了晚年被舜所囚,其位也被舜所夺,(见《辞海》)。
帝舜 舜为颛顼后裔。因生于姚圩而姓姚,又因在妫水住过又姓妫。号有虞氏,名重华,史称虞舜。另一说舜本为东夷人,因娶亮帝两女为妻,作人赘于帝売族。亮在位时,因年事已高,经四大臣推荐,将两个女儿嫁给舜,又将九个儿子与舜共处。经过三年考核和考騐,尧帝让位给舜,舜到老年时在继承人禹的逼迫下而成悲剧。《辞海》释:他“为禹所放逐,死于南方的苍梧”,具体地点在今属湖南的九嶷山。舜帝之后裔,有陈、姚、虞、遂、商、观、甄、卫、庐、莫、妫、舜、胡、负、蒲、潘、傅、邹、母、息、馀姚、襥阳等60多个姓氏”。
上述三皇五帝时代,时间垮度很长。《现汉》所附录的《我国历代纪元表》中,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尧、舜)所处时间为约公元前30世纪初——约前21世纪初。共10个世纪之久。由于这段时间长,距今时间久远,再加上当时无文字记载,传说本身又带神秘色彩,所以对三皇五帝的身份世系不可能记述准确,甚至互有讹误,但大抵上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远古史和中华姓氏的起源过程。
三皇五帝时期姓氏的产生,有的以地名得姓,黄帝的姬姓,炎帝的姜姓就是因游收居住在姬水、姜水而得姓。另一得姓渊源是赐姓。如黄帝对自己的25个儿子给14个儿子赐12个姓。其余的在封地多以地名作姓。
(三)古代很多文献对各种姓氏如何得姓有客观记载。对得姓途径作了分类。这些文献是姓氏起源传统解释的主要内容。这些传统解释是不能否认的(详见本书“各姓的得姓途径”)。传统解释各个姓氏的来源没有一个是来源于图腾的。
第二种解释是图腾学说解释。图腾制是西方学者先后在美洲印第安人部落和非洲、澳洲的部落中发现的一种古文化现象。是古代的宗教,图腾是英语“Toten”的音译。根据《现汉》和一些英语词典的解释,图腾的意思是原始社会的人认为跟本氏族有血源关系的某种动物或自然物,作为本氏族的标志”。具体地说,就是刘宗迪著《姓氏名号面面观》(齐鲁出版社)所指出的:
在原始氏族时期,氏族成员对图腾奉若神明,他们认为图腾就是他们的祖先,而他们就是图腾动物或植物的后代,因此,他们直接用图腾动物或植物的名字来称呼和命名自己,熊氏族的人称自己为熊,狼氏族的人称自己为狼。他们甚至会认为自己就是熊或狼。
按照图腾定义和内容,图腾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时间锁定在原始社会时代,其他社会时代即便有类似现象也不能称为图腾。二是主观上要“认为”图腾物与本氏族有血缘关系。把图腾物看成是自己的祖先。对图腾物要禁捕禁食,祭祀崇拜,按图腾物的名称来称呼自己的氏族。根据图腾学说的解释,姓氏的产生大致经过如下:
第一阶段是实物图腾。时间是氏族组织时期。氏族由有血缘关系的人联结而成的群体,他们有共同的图腾物,图腾物就是一个氏族共同崇拜的某种动物或自然物(主要是动物)。同一氏族的人用同一个图腾物来装束自己,打扮成图腾物的模样,或用图腾物的实物立挂在本氏族居住的地方。这个图腾物就代表这个氏族,并用图腾物的名称来称呼自己,这个名称就是这个氏族姓氏的雏形。
第二阶段是符号化图腾,时间是原始社会部落时期,部落是由血缘相同或居住在一处的氏族联结而成。几个氏族组成一个部落。这样,在一个部落内就有了不同血缘关系的族群(氏族)了。这就要在一个部落内用不同的图腾物作为部落的标志。形成了在一个部落内有多个不同的标志。这时期人们对图腾物的崇拜已有所淡化,不再用实物作标志,在一个部落内也不便于用几个不同的实物作标志,怎么办呢?他们就用刻画的图案、符号来代替图腾的实物。这些图案、符号就成了氏族的标志。这比实物图腾进了一步。
第三阶段是文字产生和政治性的国家出现以后,原来的实物图腾和符号图腾被语言文字所代替。从而形成了姓氏。不过,文字产生和国家的出现已不是危始社会时期了,如按图腾学说本身的解释,此时已不属图腾时代了。不应存在图腾制了。
现在用图腾制学说解释姓氏起源的著作越来越多,几乎成一边倒的态势。很多学者把摩尔根的姓氏图腾学说视为圭臬,视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并大大发展了这一真理,从而解释姓氏来源于图腾范围越来越广泛。摩尔根仅仅认为与动植物名称相同的姓就是图腾,而现在有的学者大大发展了摩尔根的学说,把所有姓氏都视为图腾了。虽然没有人宣称我国的传统解释有什么谬误,但用图腾制解释取代了传统的全部解释。有的著作还把姓氏图腾引伸到名字范围,认为有的名字也是图腾。有的不仅认为远古的姓氏是图腾,对中古产生的姓氏也认为是图腾。有的认为世界各民族的姓氏都经历过图腾制阶段。使姓氏的图腾学说的解释大有压倒传统解释之势。正如完颜绍元先生在《姓氏百问》(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中所指出的:“19世纪西方的图腾学说传到中国以后,更有一些人奉之如圭臬,认为古姓的来源t谜因此便能完全揭开了”。(该书第5页)。该书又指出我国一名已故的社会学家、历史学家论证“原始的姓都来源于图腾”。又说:这位社会学家“判定我国起初的姓只有12个,同时又认为这些古姓实是图腾的化身。图腾也就是古姓的原形“(见该书第7页)。按照图腾制的解释,我国的传统解释实际上已全被否定。
姓氏图腾制学说对姓氏起源的解释中,对各个具体姓氏的来源,很多姓氏志书也往往加上一些图腾事例。有的事例既未写明图腾物是什么,又未写明此图腾是怎么来的。突然说某姓有什么图腾物,使人莫明其妙。例如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百家大姓》第四集在记述董姓的来源时说:
帝尧时黄帝子孙颛顼裔孙叔安于蓼,为地方部落酋长....叔安与世长辞其子董父担任酋长....舜帝满面红光,神采奕奕,他对董父说董父啊!你将此地治理得如此之好,真是应该嘉奖,今天我倒有个想法,你本姬姓,但如今都称你为董父,不如我赐你为董姓怎么样?”董父大喜,跪谢舜帝。接着董父命族人备好祭祀贡品、图腾,董父、众族人....都跪拜在祭祀台前。董父神情庄重:黄帝先祖在上,我蓼邑万民康乐,连年丰收,今大王又赐我为董姓,感谢先祖对我董姓部族的恩惠,我董姓部族一定尊奉先祖功德,定姓董氏,以传千秋万代……董氏图腾高高飘扬……
为了核实上述董姓来源,我査阅了陈瑞松编著的《百家姓溯源》(中国华侨出版公司1990年出版),黄节厚编著的《百家姓探秘》(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9年出版)、陕西人民出版社和远东出版(新加坡)公司2003年出版的《百家姓书库》董姓分册,范又琪编著的《百家姓姓氏起源》(长江文艺出版社1999出版),田海英编著的《认祖归宗——中国百家姓寻根》(花城出版社1993年出版)。这些姓氏志书都以上述事例说明董姓其来源,有些书记述文字相互雷同。但这些著作都没有讲董姓有什么图腾,而写明是帝王赐姓的。与图腾制毫无关系。可是《中国百家大姓》在记述中突如其来地说“董父命族人备好祭祀贡品,图腾”,“董氏图腾高髙飘扬”。这图腾是什么?与董姓有什么关系?写得不明不白,读后真使人不解。并且,上述记述中说“不如我赐你为董姓怎么样”?既然是赐予的,又何来图腾呢?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以上两种解释,一种是中国姓氏的传统解释,—种是外国人提出的中国姓氏起源的图腾解释(即姓氏图腾)。中国姓氏的起源应以中国历史为据。中国姓氏产生的历史是中国历史的一部分。不要忘记我国历史,也不要忘记我国传统的姓氏历史。不要认为外国人提出的学说就一定高明。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
最新排行
- · 湖南王氏源流
- · 《王氏开族始祖—太子晋及其后人迁徙分布》
- · 重庆市王氏宗支派别录(一)
- · 重庆市王氏宗支派别录(二)
- · 湖南王氏家族源流:湘潭王氏
- · 浙江苍南县王氏
- · 三槐王氏世系总圖
- · 网络钩沉·王姓源流
- · 太原琅琊三槐王氏源流
- · 王姓家族地域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