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诗佛王摩诘传奇

2015-06-24 08:58:17来源:三晋都市报(太原) 李振海

打印 字号: T|T
     “李杜诗篇万古传”,唐朝诗人最负盛名者,当然是李白、杜甫了。李白人称“诗仙”,杜甫不愧“诗圣”。能和李杜齐名者,只有王维。后人尊称王维为“诗佛”,人们给予他这个尊称的原因,除了王维笃信佛教之外,应该还有尊王维为诗界之佛祖的含义。还有一个说法,李白是天才,杜甫是地才,而王维是人才。天地人,又是三位诗人相提并论,等量齐观。

  王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名、字、号连起来,佛教含义颇深。佛教中,维摩诘是一个菩萨,《维摩诘经》是大乘佛教的早期经典之一。禅宗将《维摩诘经》作为宗经之一,对禅宗思想、禅悟思维影响极大。毫无疑问,维摩诘经就是王维名字的出处。

  王维是山西人,百度百科介绍他是蒲州人,也就是永济人。元代辛文房所撰《王维传》,说王维是太原人。再考,王维乃祁县人,其父辈迁居蒲州。祁县古代属太原,两种说法都没错,王维生于永济,原籍还是太原。

  唐代著名诗人中,山西人特别多,除了王维之外还有:王翰,太原人;王勃,河津人;王绩,万荣人;王之涣,太原人;王昌龄,太原人;卢纶,蒲州人;宋之问,汾阳人。还有很多,就不一一列举了。从这个名单中,可以看出,唐代山西诗人姓王的特别多,王姓诗人中,太原人居多。我想,这和王姓起源于太原有关。

  王姓是人口众多的大姓,据说全国姓王的有9000万人。若说这么多人全部起源于太原,肯定言过其实,但太原王氏,是王氏的一个重要分支。

  太原王氏的始祖是周灵王的太子,史称太子晋。太子晋姓姬,名晋,字子乔,是黄帝轩辕氏的第42世后人,因避难居住在太原。当时,人们称其王家,意思是周王室家的人。后来王就成为了姓氏,称为太原王氏,太子晋也就成为王氏始祖。

  太原王氏历代不乏名人,如鬼谷子名叫王诩就是太子晋的五世孙;秦大将军王翦是太子晋十六世孙;从春秋到唐代,已经过去一千几百年,难以考证王维是太原王氏的哪一代。但是可以判断,包括王维在内的诸多唐代著名王姓诗人,大抵都是太原王氏的后裔。

  或许是太原王氏的遗传基因在起作用,少年的王维就聪慧过人。十几岁写的诗就流传甚广,那首脍炙人口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之千古名句,就是他17岁时的作品。特别有必要说明的是,王维所说的山东,并非今天之山东,而是指蒲州,现在的山西永济。因位于华山、函谷关以东,所以称之为山东。20岁时,王维金榜题名,高中进士第一,也就是状元,随即进入仕途。

  王维虽然做了官,其内心还是向往田园生活。于是王维在西安蓝田山麓辋川修建了一所别墅,人称辋川别墅。那里有山有湖,有树林,有溪谷,其间散布着若干馆舍。王维和诗友经常在这里以山水田园为题材吟诗唱和,使其与孟浩然一起成为唐代山水田园诗人的代表。

  开元二十五年秋(公元737年),36岁的王维奉命出使凉州,担任监察御史兼节度使判官,直到三年后返回西安。凉州地处边塞,三年的边塞生活,王维得以创作了大量边塞题材的诗作。王维和高适、岑参、王昌龄一起被人们认为是唐代边塞诗的代表人物。

  此外,由于笃信佛教,还写过一些禅诗。这方面,王维独步唐代诗坛,就无人能与他比肩了。

  王维的诗作还救过自己。安史之乱爆发后,王维被安禄山俘获。安禄山慕其名,委任他做了给事中。在此期间,王维作了一首七绝:“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何日再朝天?秋槐花落空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安史之乱平定后,王维因为陷敌、任伪职被按六等定罪,因为这首诗表现了他对朝廷的忠心,才得以免罪。

  王维不仅是一名名闻遐迩的诗人,在音乐和美术方面也有极深的造诣,这在唐代诗人中是绝无仅有的。下一期,我们再介绍作为音乐家、画家的王维吧。


  杜甫有一首七绝《江南逢李龟年》:“岐王府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这首诗想必读者朋友都很熟悉。李龟年是唐玄宗时著名宫廷乐师,岐王李范是唐玄宗的弟弟,酷爱诗书画和音乐。王维也有一首与岐王有关的诗:《从岐王过杨氏别业应教》“杨子谈经所,淮王载酒过。兴阑啼鸟换,坐久落花多。径转回银烛,林开散玉珂。严城时未启,前路拥笙歌。”从题目就可以看出王维与岐王过从甚密。一本唐代的书,《唐国史补》曾记载了一段故事:岐王弄到一幅奏乐图,但不知所奏为什么音乐。于是询问王维,王维说:“画里乐师正在演奏《霓裳羽衣曲》的第三叠第一拍。”岐王为了检验王维说的对不对,特意请来乐师演奏,果然和画面分毫不差。

 

后人对《唐国史补》中的这个故事多有质疑,但无论故事真假,王维精通音律确实是不争的事实。

王维更擅长的是作画。北宋苏轼评价他的诗画称:“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关于王维的画,还有一个神奇的故事。

北宋有一个文豪姓秦名观字少游,诗、词、文皆佳。传说秦少游是苏东坡的妹夫,才女苏小妹的如意郎君。秦观曾为《摩诘辋川图》作跋,原作藏台北故宫博物院。跋文如下:“余曩卧病汝南,友人高符仲携摩诘辋川图,过直中相示,言能愈疾。遂命童持于枕旁阅之。恍入华子冈,泊文杏竹里馆,与斐(应作裴)迪诸人相酬唱,忘此身之匏系也。因念摩诘画,意在尘外,景在笔端。足以娱性情而悦耳目,前身画师之语非谬已。今何幸复睹是图,仿佛西域雪山,移置眼界。当此盛夏,对之凛凛如立风雪中。觉惠连所赋,犹未尽山林景耳。吁!一笔墨间,向得之而愈病,今得之而清暑。善观者宜以神遇而不徒目视也。五月二十日,高邮秦观记。”按照秦观跋文所说,王维的画居然能治病。秦观明确说明了看画而病愈的原因,看来并非秦观妄语,应该可信。

我没有去过台湾,无缘目睹《辋川图》真容。但知道《辋川图》是王维晚年隐居辋川别墅时的作品。《辋川图》画了20处胜景,画面群山环抱,树林掩映,亭台楼榭,古朴端庄。别墅外,云水流肆,偶有舟楫过往,呈现出悠然超尘绝俗的意境。在王维的山水画中,尤其这幅《辋川图》所创造的淡泊超尘的意境,给人精神上的陶冶和身心上的审美愉悦,旷古驰誉。晚唐会昌年间朱景玄在《唐朝名画录》以“山谷郁盘,云水飞动,意出尘外,怪生笔端”来描绘《辋川图》;元代汤垕在所著《画鉴》中评价说:“其画《辋川图》,世之最著也”。
 

关于王维的画,还有一个更神奇的故事。据元代伊世珍所著《嫏嬛记》记载:“王维为岐王画一大石,信笔涂抹,自有天然之致。王宝之,时常独坐注视,作山中想,悠然有余趣。数年之后,益有精彩。一日大风雨中雷电俱作,忽拔石去,屋宇俱坏。不知所以,后见空轴,乃知画石飞去耳。宪宗朝,高丽遣使言几年月日大风雨中,神嵩山上飞一奇石,下有王维字印,知为中国之物,王不敢留,遣使奉献。上命群臣以维手迹较之,无毫发差谬。上始知维画神妙,遍索海内,藏之宫中,地上俱洒鸡狗血压之,恐飞去也。”

人称《嫏嬛记》“满纸荒唐言”,我看此言不虚。画中石头居然化作真的石头,飞到韩国,真是匪夷所思。而且唐宪宗李纯登基时,王维已经去世44年。不过既然后人已经将王维如姜太公般神话,这些矛盾之处,不追究也罢。

直到近代,文人还是十分尊崇王维这位太原才子,钱钟书认为:“王维可以坐盛唐画坛第一把交椅,并且他精通音律,善书法,还有一手好篆刻,是少有的全才”。确实,古往今来,能在诗歌之外有如此广泛成就的诗人,大约只有王维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