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英:焊道就像工艺品
王英在焊接真空加热炉产品。张 巍 摄
5月3日,记者走进大庆油田装备制造集团容器制造分公司真空加热炉焊接车间,这里焊花闪耀,钢铁碰撞声、砂轮打磨声、天吊轰鸣声此起彼伏,一派繁忙景象。
在一堆钢管间,被严严实实的防护服遮挡得甚至有些难以辨别性别和年龄的王英摘下焊帽,露出一张白皙但渗着汗珠的笑脸,大声地对记者说:“进入生产旺季了,忙。”
38岁的王英自参加工作就是焊工,她凭借勤学苦练,如今已经成为单位焊接“大拿”。“真空加热盘管是容器核心部件,王英是我们单位能干好真空加热盘管焊接的女焊工之一,她肯干、能干、会干,她焊接的容器一次探伤通过率达99%以上。”这个分公司副经理刘占先对王英赞赏有加。
这个分公司30多名女焊工中,王英所有焊接工序都能干,且是唯一能完成氩弧焊的女焊工。去年全年,她完成102台加热炉、上万道焊口的焊接任务。特别是她的钨极氩弧焊接技术令人竖大拇指,一手续焊丝、一手拿焊枪、用牙叼焊帽,抛光、打底、焊接、盖面,很快就给钢管套上了一道“银镯”。“焊接是熟练工种,技术活,就靠多学多练,没有别的捷径。”王英说,“看着自己焊接的焊道像工艺品一样,很自豪。”
焊接工作条件艰苦,这么多年,王英有着许多苦和累,但她从不对人说。“年轻时,我的理想是当一名老师,而且要穿得好看些,可当了焊工,这厚厚的电焊工服一穿就是13年。”摘下焊帽的她笑得很灿烂。
“焊接盘管材质薄、技术要求高,而且盘管组数多、障碍多,有的伸不进去焊条,就要爬到底下,仰着脸焊;这活焊接周期长,还不能多人作业,有时一蹲就是半天,有时总是弯腰焊接……”王英边说边比画。
每次焊接前,王英都要仔细检查管材上的油污、小锈点,她说:“这些东西肉眼看不到,但必须清理干净,否则焊接时会产生气孔,焊接就有缺陷。”
“焊接产生的铁屑对身体伤害最大,尽管捂得严实,但是时常会有焊屑飞进眼里、钻进脖子里,又烫又疼,这样的情况是‘家常便饭’。”王英解开衣领,脖颈处红红的,“还有烟尘、粉尘,特别是进行氩弧焊时,一天下来,鼻子里、嘴里都是黑的。”即使这样,她还是一直坚守着,没有退缩过。
夏季对焊接人来说是最难过的季节。一是温度高,工作时必须穿厚工服,一天下来,浑身全是汗。二是需要在大罐里焊接,就像在蒸笼里一样。去年8月,需要电焊工钻进50多摄氏度的大罐里焊接。王英为了能在罐里多待一会儿,揣着带冰碴儿的矿泉水钻进了罐里。面部焊花烤着,冰凉的矿泉水贴在身上……王英愣是坚持了近1个小时,出来后,喘口气再钻进去。
工作再苦再累她从无怨言,可已上初中的女儿让她放心不下。有时工作忙,她就提前把饭做好,孩子回来自己热着吃;有时晚上加班,回到家时,孩子已经穿着衣服睡着了。
做生意的丈夫不只一次劝她,能不能换个工作,能不能换个部门,王英始终没有离开。她说:“焊接工作确实又苦又累,但有乐趣,我爱焊接,这算是我追求的事业吧。”
荣获了大庆油田巾帼建功标兵的王英已经离不开焊接。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