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德孝文化是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2015-06-18 11:00:44来源:日照文明网

打印 字号: T|T
    中华孝道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涵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厚资源,在基层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和广泛的价值认同。6月12日,中宣部、全国妇联在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召开“弘扬德孝文化 践行核心价值”现场交流会。(中国文明网6月17日报道)  
    泱泱中华5000年,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德孝的伦理观念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重要精神基因,也是中华文化的价值内核之一。所以,古人云:百善孝为先。而且,任何一个民族的发展都不可能割断自己的历史。为此,笔者认为,孝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固然有“父为子纲”“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等需要批判和摒弃的东西,但其积极方面对于我们今天的核心价值观仍然是重要的源泉。  
    众所周知,我国目前已经走入人口老龄化。老龄人口基数大,增速快,困难老人数量多,“未富先老”、“空巢老人”等现象十分普遍。“何 处安放我们的暮年”是我们每个人无法回避的挑战。对于建构养老保障这样一个社会系统工程,我们固然要大力发展经济,但与此同时,也必须弘扬孝道,文化养 老,发挥孝文化应对老龄化的重要作用。正如曾国藩所说:“读尽天下书,无非是一个孝字”。 再如,马克斯·韦伯也曾经说过中国人“所有人际关系都以‘孝’为原则”。可见,孝不仅影响到家庭、社会关系,而且影响到国家安定。  
    然而,随着社会的急剧转型,传统的道德价值体系尤其是孝道遭受激烈的冲突与损毁,部分青少年的孝观念处于断裂与冲突之中:“独生子女”一代的出现和家庭结构日趋小型化,使一些家庭的代际关系失衡和重心下移,家庭的培养教育功能弱化;信息化及生产力的发展导致父母的地位和权威受到挑战。纷繁复杂信息的左右,代沟的形成与加深,使少数青少年对父母缺乏孝敬感,对他人缺乏道德感;多样经济成分和多元文化的冲击影响,使得部分青少年的家庭观念淡化,功利思想严 重,从而使传统孝文化中尊长敬老的道德观念受到冲击。  
    并且,在传统孝文化看来,父母对子女的无私之爱,有助于培育子女对父母等亲人的爱,进而外推到对其他社会成员以至民族和祖国的爱。这就是孟子所说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因此,为父母尽孝是一切教化之本。谁相信一个连“亲亲”的德行或情感都没有的人会真心诚意地关心他人、热爱自己的祖国呢?可见,我们必须以创新精神,继承孝文化,弘扬其精华,把孝文化内在的现代意义充分地发掘出来,古为今用,推陈出新。  
    所以,笔者认为,尽管已经德孝文化已经历经了几千年的风雨,但依然是我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应该大力弘扬。“行进中的中国”需要孝文化。因为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民族,要生存、要发展,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必须依靠本民族在长期探索中形成的独特文化来支撑和壮大。(吕海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