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弘扬德孝文化需夯实“三个基础”

2015-06-16 16:08:17来源:贵州文明网

打印 字号: T|T
山西运城市雷家坡村12日迎来全国各地参会人员,向他们展示该村的德孝文化。中宣部、全国妇联在这个基层交流点上举行“弘扬德孝文化 践行核心价值”现场交流会。强调要大力弘扬中华孝道,持续深化家风家教培育,引导全社会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家庭里生根、在亲情中升华。(新华社 太原6月12日)  

  百善孝为先,孝为德之本,孝德观念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弘扬德孝文化,对于家庭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家庭里生根、在亲情中升华“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当前,传承弘扬德孝文化,关键是要夯实思想、人媒、阵地三个基础方能立竿见影,卓见成效。  

  着力夯实思想基础。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什么样的思想就决定了什么样的行动,扬德孝风帆打好思想基础,就是将德孝文化内化于的全过程。这就要求各地各级宣传部门加强的对德孝文化的宣传引导,让德的风尚、孝的传承深入人心。通过张贴孝老爱亲公益广告、发送相关宣传资料、在当地报刊、网络媒体、乡、村橱窗、板报墙报开设尊老爱亲专题专栏等方式,宣传本土孝老爱亲模范先进事迹,营造“比学赶超”孝德模范的良好氛围,引导各级干部群众用实际行动孝老爱亲。同时,采取设立“黑榜”、“曝光台”的方式,及时对不尽孝心、虐待老人的人和事进行张榜公之于众,并辅之以教育谈心,促其改正,对于屡教不改的,横加通报批评,以此推动德孝文化村寨、向社区、向家庭延伸,力促德孝文化的“知行合一”。  

  着力夯实人脉基础。崇德敬孝,人人都是实践者,人人都是受益者,可以说,孝老爱亲,事关人人,人人皆是责任主体,弘扬德孝文化,贵在公众参与,公众即为人脉,是检验德孝文化弘扬与传承成效的一个标尺。夯实人脉基础,需要各地各级相关部门,以当地传统德孝文化底蕴为铺垫,精心打造“包装”一批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本土实际,群众喜闻乐见的德孝文化“产品“,本着密切联系群众,不流于形式、不走过场的根本态度,让德孝文化宣传教育粘泥土的馨香味,尤其是我们乡(镇、办事处)、村(社区)干部要带头身体力行,坚持身入、心入,通过深入基层,深入家庭传播德孝文化,让每一个家庭的家风家教清新扑面沁人心脾,切实让老百姓真切感受到作为主流核心价值个人层面的“敬孝”培育与践行带来的实惠和可喜变化,并自觉自愿地投入参与到德孝文化活动中来,以此激活农村、社区丰富的人脉资源,确保弘扬德孝文化的公众“参与率”。  

  着力夯实阵地基础。孝德文化具有提高群众素质、化解社会矛盾、融洽人际关系、推动社会文明和谐与进步、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不可替代之功效,各地在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在家做一名孝顺子、好媳妇、好子女,在单位做一名好职工,在社会做一名好公民的基础上,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着力打造德孝文化阵地。笔者认为,雷家坡村既是运城市盐湖区的一个缩影,更是全国各地构建德孝文化体系的样板田,雷家坡村的做法值得各地学习借鉴。相信,自全国“弘扬德孝文化 践行核心价值”现场交流会在雷家坡村召开之后,各地势必掀起弘扬德孝文化新高潮,在此过程中,打造“德孝文化工程”必不可少,亲临学习参观者,更应趁热打铁效仿做法立即安排部署;未到现场观摩的地区也应派专人前往“取经”或邀请行家里手到当地指导,促使雷家坡村“八位一体”的德孝文化活动平台在本地农村、社区、企业、学校落地生根,确保当地德孝文化交流有平台,比学有典型,培育有基地,践行有场所,参观有长廊,真正使德孝文化的育人功能迸发而出。  

  俗话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德与孝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弘扬德孝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深方能叶茂。各地应借学习贯彻“雷家坡村”现场会议精神之东风,持续推动德孝文化深入发展,全面提升干部群众的价值责任感和道德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赵卫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