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王可:妙手仁心耀杏林

2015-05-30 10:02:52来源:山西黄河新闻网

打印 字号: T|T
 
    弹指一挥间,二十年的韶华在指缝间悄悄流逝。二十年来,王可从事着救死扶伤,悬壶济世令人尊敬的职业,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刻苦专研,将一颗滚烫的执着之心献给了医学事业,为人忠厚,淡泊名利,低调做人,得到了患者的赞誉和同事的好评。1995年,王可以函授大学专科学历毕业于山西省中医学校,怀着赤子之心投入到工作中,但他深知自己的不足,在工作了7年后带着临床工作积累的问题重返校园、回炉深造。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以优异的成绩取得临床本科学历。他积极进取,在2006年赴心血管疾病的权威医院——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进修学习,通过一年多的刻苦学习,掌握了心内科领域最先进的诊疗方案及先进管理经验。2012年,王可赴“山西省心血管病医院”参加“冠心病介入诊疗技术资质国家培训项目”培训一年,并在2013年成功的通过考核。拿到了“冠心病介入资质”,成为朔州有介入资质的第一人。填补了我市的空白。在工作期间,他还先后赴北京、西安、济南、郑州、沈阳、南京、太原等地多次参加短期培训,学术交流等活动,学习先进的诊疗经验和技术,是目前为数不多的能处理急、危、重、难等病症的青年专家。

  医生这个职业,是受人尊重的神圣的职业,要想当个好医生,首先要有过硬的本领,精湛的医术,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打铁先要自身硬”,否则一切都是空话。王可同志从选择这个职业那天起,就深谙这个真谛。但他也深深懂得,当个医生难,当个好医生更是难上加难,从医20年来,王可同志一直保持着高度的责任心、良好的职业道德、严谨的工作态度,并有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在空前紧张的医患关系面前,不抱怨,牢记救死扶伤的职责。此外,自己还非常重视诊疗过程中的心理疏通,在给病人看病时,关注患者的心理变化。从自己做起,从点滴做起,视病人如亲人,艰苦的付出必然换来丰厚的回报,赢得了病人的理解、支持与尊重。经他治疗后康复出院的患者,将感谢信送到医院。当然也不乏送“红包”的患者及患者家属,每每遇到这样的事情,他都会严肃拒绝。

  王可将其丰富的医学知识,崇高的医德修养运用于临床工作中。心脏病患者具有发病急,病情重,病情变化快,抢救时机稍纵即失,遇有危重患者,无论白天黑夜,不管春夏秋冬,无论何使何地,他总是随叫随到。遇到危重患者坚持守候患者床前,加班加点抢救病人在他已经习以为常,有时候,病房连续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抢救病人,他连续守护患者床前十几个小时,直至患者都脱离危险,他才离开,连续24小时或更长时间守在科室,对他来说已是司空见惯的事情。2001年8月的一天,在刚刚值了急诊夜班下班回家的路上,一位心脏病患者突然发病倒在路边,陪同的一个小孩哭着向路人求救,他在简单的检查后凭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判断为因急性心肌梗死而诱发的心脏骤停的急诊患者,他不顾劳累和风险立即开始了专业的心肺复苏抢救,一直坚持到救护车赶到,送回医院后继续参与抢救直到病人转危为安。再回家时,已然是华灯初上了。数年来,他没有休过一个完整的节假日。一年内,他加了多少班,熬了多少个不眠之夜,没有任何一个人包括他自己能够数得清、记得住。

  王可同志所在的科室——心内科是医院的重点核心科室,这个科室(独立科)成立于1991年。经过20多年不断发展,目前在朔州地区小有名声。因心血管医生培养周期长,科室长期处于医务人员缺乏的状态,尤其是近年来,由于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伴随着的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大幅度增加以及社会老龄化的日益严重。王可同志是科里的重要骨干力量,他深知团队力量要远远大于个人力量,因此他在同事面前并没有吝啬自己的知识、经验与技术,而是与同事共享,一旦有新的知识或理论发布,他总是尽快地完整地告诉同事,在他的带动下,科里的同事们也都无私地分享学习所得,形成了良好的学术氛围。

  踏实努力、勤劳无私。20年如一日的工作也给王可带来了沉甸甸的荣誉,因多次被院里评为先进工作者、劳模而受到表彰。如今,王可正用自己的勤勉、睿智与公心,实践着做一名新时代合格医生的无悔追求。

  (张林贵 贾惠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