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王三留:久病床前有孝子

2015-05-08 16:09:12来源:焦作日报

打印 字号: T|T


王三留正在记录母亲当日的饮食情况。 本报记者 张 冬 摄
    本报记者 张 冬

  “6时40分,尿100毫升;7时20分,体温37摄氏度;9时,豆沫10勺……21时40分,尿250毫升……”这篇日记的右下角标注着日期:2007年11月7日。

  ……

  这是2015年4月30日,记者在解放区民生街道枫华园社区,看到居民王三留日记本上的内容。

  这是一本护理日记。

  日记本的主人王三留,用它记录着八年来母亲卧床生活的点点滴滴。

  今年65岁的王三留曾任焦作制动器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为公司取得优异的销售业绩立下了汗马功劳。2007年,王三留的母亲刘莲青患上脑梗死,瘫痪在床,丧失了语言功能和吞咽能力。从此,王三留把全部精力都用在了照顾母亲上。

  “母亲出院后,我一直在家照顾她,公司领导了解到我家的情况后,为我开‘绿灯’办了内退手续。”王三留坐在床头,一边为母亲按摩,一边对记者说。

  环顾四周记者发现,老人居住的卧室不足10平方米,王三留把屋子收拾得干净整洁。老人的床头摆放着整齐的衣物和小褥子,旁边便是王三留的床铺。

  记者翻开日记本发现,这12本日记记录了刘莲青老人早晚进食、排尿、体温等生活起居情况。从老人患病之日起,王三留每天都在写日记。

  为什么坚持写护理日记呢?原来,老人从医院回家养病前,护士告诉王三留,要时刻注意病人的生活状态,几点几分的小便量是多少毫升,几点几分吃多少饭、多少药,每天吃了什么东西都要记录下来。通过这些记录,病人家属不去医院就能判断病人的身体状况。

  这些日记,不但记录了老人的生活,也记录了王三留的生活。

  每天6时,王三留起床为母亲清洗晚上尿湿的衣服和床单,然后为母亲做饭、喂饭、喂药……

  记者从日记上看到,刘莲青老人没有味觉也无法咀嚼,王三留为母亲做饭特别用心,豆沫、苹果、肉类……只要能用搅拌机打碎的食物,王三留都会为母亲做。

  记者一边翻看日记,一边与王三留聊起这些年的生活,试图了解一下王三留在照顾母亲之外的生活轨迹。每天8时至9时、14时至15时、20时至21时,王三留只有在这三个小时才会回到自己家中看看妻子和孩子。

  尽管一直都是自己在照顾母亲,但王三留对兄弟们没有任何怨言,反而非常理解他们。“尽孝不能攀比,不能相互依赖,不能计较。在孝敬老人方面,没有谁干得多谁干得少的说法。兄弟们太过计较,最后苦的还是老人。其实,兄弟们很关心母亲,经常给钱、给物,来家里看望母亲。我们的关系很融洽!”王三留笑呵呵地说。

  8年来,王三留仅为母亲洗被褥、衣服的洗衣机就用坏了两台,而他也因为长年抱母亲活动使腰椎严重扭曲。王三留说,这些内容日记本里不用记。

  记者手记

  王三留很健谈,记者问他一个问题,他往往能讲很久。记者向社区工作人员询问才知道,王三留干了一辈子的销售工作,工作能力很强,退休后依然有不少人慕名上门找他,许诺给他丰厚的待遇,请他再次“出山”。但考虑到母亲的病情,王三留每次都毫不犹豫地谢绝了。对他来说,把母亲照顾好,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事。

  王三留一直把母亲比喻为春蚕。

  他说,母亲辛苦了一辈子,不能这么早就走。记者在采访中深切地感受到,王三留对母亲的感情很深厚;老人为有这样一个孝顺的儿子感到很欣慰。这对母子在这平淡如水的生活中感受着“幸福”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