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为分餐很时髦?其实很传统

近年来饮食界开始提倡公筷母勺,实行分餐制,似乎有悖于我们业已形成的饮食习惯。其实,翻开三《礼》一看,鼎豆的时代,我们的先民便已经实行了我们今天认为科学卫生的分餐制度。
古人实行分餐制的证据材料十分丰富,除了鸿门宴为我们描述的分餐具体情况,再比如《史记·孟尝君列传》中的这个小故事:“孟尝君曾待客夜食,有一人蔽火光。客怒,以饭不等,辍食辞去。孟尝君起,自持其饭比之。客惭,自刭。”这场以“自刭”结局的误会正是由分餐引起的。除了文字记载,考古发现的汉代壁画和画像砖也还原了席地而坐、一人一案分餐制的情境。
也许我们会疑问,是否这只是在贵族阶层流行的制度?毕竟历史的书写很少涉及平民阶层的日常生活。幸好,在浩瀚的典籍中我们还能找到一些平民生活的线索,《礼记》和《仪礼》的“乡饮酒礼”中都有分餐进餐的记录,《论语·乡党》也说“席不正不坐”。从这些比较底层的士人生活中可以推测,分餐是涉及各个阶层的。
那么在古老的宗周时代实行今天看起来高端大气的分餐制,分餐制又是如何消失的呢?饮食习惯的形成和改变涉及我们器物文明的很多方面。周秦汉晋时代,人们进食时铺席于地上,身前放置桌案。受西北地区少数民族风俗影响,隋唐时期桌椅开始进入中原地区,桌椅的出现使得人们有了围坐的基础,进而影响到人们进食方式的变化。唐代敦煌壁画中经常可以看到众人围坐在一起合餐共食的场景。合餐最先在一些底层不富裕的家庭开始出现,但在上层或正式的场合,分餐还是主流进食方式。当然,从分餐到合餐也有一个渐变的过程。最初人们围坐在一起一桌共食,但是馔肴还是一人一份。
至于分餐制消失的具体年代不可考。《红楼梦》四十回中有过分餐的描述:“谁素日爱吃的拣样儿做几样,也不要按桌席,每人跟前摆一张高几,各人爱吃的东西一两样,再一个什锦攒心盒子,自斟壶,岂不别致。”从文字叙述中可以看出分餐是这个钟鸣鼎食之家偶尔为之的形式。《红楼梦》中记载的宴会大多数还是按身份等级实行合餐的。像刘姥姥那样的庄户人家应该是早已不知分餐为何物了吧。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