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多点参与 留住元宵节传统文化

2015-03-05 10:25:27来源:张家港文明网

打印 字号: T|T
 自古以来,元宵节被视为春节里最后的高潮部分,强调“阖家团聚”、“普天同庆”,民间有“正月十五闹元宵”的习俗,并用闹花灯、猜灯谜、舞龙狮、踩高跷、吃元宵等各种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来庆祝这一天的到来。而近来的媒体网络调查显示,越来越多的网友认为元宵节习俗“不够味”,民俗文化离百姓越来越远。元宵节的传统文化内涵越来越被淡化,留下的只剩下吃汤圆这种空洞的形式,年轻人的参与度也普遍不高。

  客观而言,在中国城市化进程的转型过程中,本是春节中的重要构成——“元宵节”,对于出外打拼的人而言,很难返回故乡在吃顿团圆饭,在外过年冷暖自知,没有年味。对于城市生活长久的人来说,随处可见的速冻汤圆随处可见,亲手做元宵参与的快乐感越来越少;阖家团聚的幸福被“低头族”搞起了破坏,剩下的只是长者失落的眼神。沟通变得越来功利化。诸如“工资收入”、“逼婚催嫁”这类功利化的话题冲淡着浓浓的年味。

  笔者认为,在许多“洋节”的冲击下,不要忽视中国传统民俗节日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的民俗节日有浓厚文化底蕴,对开展传统民俗文化教育,营造和谐文明的精神氛围,提高百姓的道德素质,汇聚民族力量都会起到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让元宵节传统文化慢点式微,重在人人参与。作为春节文化中的精髓—“元宵节”要吸引最活跃的年轻人参与进来,将传统的一些诸如挂闹花灯、猜灯谜、舞龙狮、踩高跷等活动与年轻人的现代娱乐方式相结合,充分发掘这一传统节日的历史文化内涵,提高参与度。

  让元宵节传统文化慢点式微,需要构建机制。政府相关保护部门需要建立一支民俗文化传播队伍,发挥一些社区的作用,开展民俗文化技能的学习和培训,利用文化场馆开展民俗文化的专家讲堂,弘扬民俗文化的精髓,并传“真善美”的道德取向,宣扬文明新风尚。

  让元宵节传统文化慢点式微,贵在与时俱进。对于传统节日文化的精华,我们需要继承和发扬光大。传统文化在内容上要和时代涌现出的新思维、新观念、新取向相结合,使传统文化更具时代感和感召能力。同时,在文化传播方式上可以借助微信、微博等多种新兴沟通工具来传播传统节日文化精髓,易于百姓接受。

  可想而知,元宵节变得有“味道”、有文化,需要我们每个中国人在实际生活中去多参与活动,多创新内容和形式,去传承和发展文化精髓,去传播文化背后所蕴含的文明理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取向。否则,失去了文化精髓的浇筑,何谈实现伟大的“中国梦”。(陈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