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陈毅与王统照,文坛挚友30年后久别重逢

2015-04-13 17:40:29来源:南京日报

打印 字号: T|T
    1923年10月,22岁的陈毅从故乡四川来到古都北京,进入中法大学陆谟克学院读书。在这里,他有了充裕的时间和环境重温旧梦,向往着做一个文学家。

  1924年初秋的一天,同学、文友金满城匆匆地找到陈毅,不容分说地拖着他就走,陈毅急着问:“干啥子去?”金满城只报以诡谲的微笑,闭口不答。两人进城后,来到一家报社门前,金满城掏出一封信,对报馆门房说:“贵报王统照先生托鄙人引见这位陈先生。”陈毅愣了,王统照是当代知名作家、“文学研究会”发起人之一,陈毅读过他不少作品。这样一位文坛名将,会约见无名之辈?

  原来,王统照当时任《晨报·文学旬刊》编辑,金满城翻译的法国小说《阿佰衣女》(法郎士著)投寄该刊后,得到王统照的赏识。一星期前,他曾约见金满城。见面时,金满城向他推荐了陈毅,说陈毅1920年就开始新文学创作。金满城没有想到,很快接到了王统照来信,信中要他得便邀请陈毅进城一见。金满城熟知陈毅有不肯攀附名人的脾气,怕陈毅不肯来,所以才事先不露一丝口风。

  其实,当时王统照只是一个比陈毅长4岁的山东青年,质朴、和善,没有一点名作家的架子,一见面,他对陈毅说:“听金君介绍,陈毅君有志于新文学,咱们彼此同怀此心,交个朋友吧。”交谈之间,王统照诚恳地希望他俩写稿,他一再向陈毅约稿:“我的铺子一切都要的。”

  此后,陈毅有时带稿子登门请教,王统照偶尔也到香山来相聚,你来我往,两人成了知心好友。有一次,陈毅当面评说王统照的作品有雕琢的缺点,王统照不仅不见怪,反而更加喜欢他快人快语的豪放性格。

  1925年初秋,党组织需要陈毅从事实际的革命斗争。1926年8月,陈毅奉命回到四川,不久就开始了他戎马倥偬的军旅生涯,数十年驰骋疆场,南征北战。王统照则于1927年3月回山东诸城为母奔丧,随之,举家又迁居青岛,之后又去东北、上海,一直艰难地战斗在文学这个阵地上。陈毅、王统照两位文坛挚友长期天各一方。

  1954年夏天,两位老友在泉城重逢。时年53岁的陈毅已是赫赫有名坐镇华东的统帅,而文坛宿将王统照时任山东省文化局长、省文联主席。30年的离情别绪,使两人分外激动。王统照含泪紧握着陈毅的双手,一时说不出话来。陈毅说:“今天咱们重逢泉城,我请你一同观赏这个古城的风光吧?”接着,他还鼓励年近花甲的王统照,再拿出新的著述回报人民。

  这次泉城重逢令王统照感慨万千,回来以后,他意犹未尽,拿起毛笔,饱蘸浓墨,写下了《赠陈毅同志》诗四首。可惜的是,这四首诗一直放在作者的案头,生前没有寄送陈毅。1957年王统照先生逝世之后,他的家人将先生遗物三件赠给诗人臧克家作为永久纪念,其中之一就是用彩笺楷体字写的《赠陈毅同志》诗四首。那时,臧克家在《诗刊》工作,于是在1958年2月号的《诗刊》上发表了这四首诗,并把王的彩笺题诗手稿送给了陈毅。

  综合《中国青年报》、《百年潮》、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