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开闽第一宗,福安王氏第一村的见证

2015-03-14 15:06:21来源:微信@掌上福安

打印 字号: T|T
    福安穆阳桂林王氏祠堂,位于福安市穆云乡桂林村。因其后面有一座形似田螺的螺峰山,故俗称螺峰王祠。该祠堂始建于明朝万历已酉年(1609年),后因焚于火,到清朝光绪22年(1896年)迁址重建。整个王祠面阔23.2米,八柱七开间,进深79.2米,建筑面积1821平方米,坐西向东,穿斗式抬梁混合式梁架。主体建筑依次为戏台、祠厅、神龛、后坛,具有鲜明的清后期祠堂建筑特色,主体建筑规模宏大,造工精巧,保护较为完好。尤以木雕艺术为突出,集民间建筑之大成,为研究晚清时期闽东一带祠雕艺术提供了实例。
    牌楼正面顶层屋檐下竖挂牌匾:“状元及第”,署有:“明万历已酉年”,大门额置横匾“开闽第一宗”,大门内侧横匾题写“彝伦攸叙”。祠堂内现存有明代天启皇帝颁发圣旨一道。
    祠堂内戏台高1.38米,台面为5.68×8.72米,戏台两侧为厢房。戏台进深4柱,面宽6柱,台中顶棚设八角藻井,饰人物画像,两侧均分两个长方形藻井,有祥鱼吉龙画饰,台檐柱出枋梁挑垂柱承托檐檩,两垂檐柱间连接弓梁、弓梁与檐檩间设6朵“合模”,垂檐柱底下施垂灯,雕刻精湛、垂灯外侧檐檩施垂柱,并饰雕盘柱龙,栩栩如生。
祠厅进深6间,面阔7间,悬山顶鹊尾脊,前后廊顶棚均为轩顶,明间施假屋面。祠厅用材粗大,通透宽敞,两侧厢房为三间二层楼房,双坡顶。祖堂面阔7间,进深6间,屋面为悬山顶鹊尾脊,有设置耳房脊,并饰灰雕花卉、彩画双凤、双龙等,明间八角藻井前枋梁上悬挂“先民是程”牌匾,左款:“钦命提督福建学政都察院左副都御史纪录四次赵佑为”,右款:“乾隆五十八年十二月本宅耆叟王殿教立吉旦”。2004年9月8日,穆云乡桂林王氏祠堂被福安市人民政府核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3月20日晋级为省文物保护单位。

开闽第一人&开闽第一宗由来

    唐光启元年(885),河南光州固始人王潮、王审邽、王审知率领光、寿二州乡勇五千余人,连同被挟持的声望家族及其眷属,由固始南下入闽,征战“封闽疆”,建立闽王国。闽台地区的王氏家谱称十八姓随扈“三王”入闽,实际远不止这个数。大抵所言的十八姓,本属于中原望族。据河南固始史志资料征编委员会考证入闽的有67姓,且以固始人居多。其后裔分居福建各地,成了名门望族。据福建《枯荣溪坪谢氏族谱》详细记录,有吴、萧、卓、林、陈、周、何、刘、郑、孙、黄、缪、姚、阮、郭、赵、李、高、程、杨、詹、朱、薛、施、谢等二十五姓随王氏人闽。王氏开闽伟业虽始于王潮,但却成于其弟王审知,因此,后世开闽王氏都尊王审知为“开闽第一人”,并奉为开闽王氏大始祖!开闽王氏后裔开枝散叶,分支迁徙到福建各地繁衍生息,修建祠堂,多悬挂“开闽第一宗”以彰祖宗功业!

    穆阳桂林王氏祠堂同时又是福安王氏第一村——桂林村兴旺发达的一个见证。桂林村王氏乃属太原王氏,是开闽王王审知之后,其开基始祖寿公之子畴德公选择了这块桂树环抱的宝地,作为自己的家园,繁衍子孙后代,至今已有900来年的历史。整个村位于穆阳的下游,现人口达到了6000多,是穆云乡最大的一个行政村。

福安王氏祠堂分布情况

    据统计,福安现有王氏祠堂31座,但并未提供详细资料,本卷根据福安王氏分布资料,整理以下半数王祠名称。
1.溪柄楼下王祠:派衍琅琊,福安唯一的江左世系。祠始建于民国十七年(1928),坐落楼下村双峰境下,占地面积260平方米。重修扩建于2006年,至2009年竣工,总占地面积2000多平方米。
2.上白石佳浆王祠:始建于明弘治丁已十年(1497)八月初八日,公元2004年再重建宗祠。
3.上白石郑家山王祠:始建于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
4.上白石东峰王祠:始建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
5.甘棠英岐王祠:肇基祖略公,系开闽王氏祖王彦复第十四世孙。祠始建于清道光年间,解放后遭损毁。重建于2012年,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今祠下人口1000多。
6.韩城金山王祠(图下左):肇基祖贞一公,始居地福安城内金山头,宋末建祠,不幸遭火灾。至清末,于城内后巷重建金山王祠,重修建于2004年,并重建前座和中座,建筑面积960平方米。祠内分东西两大支(房),人口3600多。现为中华王氏文化研究会福建工作站和福建省王审知研究会长溪王氏文化委员会的办公址。
7.康厝苏坂王祠(图上右):(具体未详)
8.湾坞浮溪王祠:(具体未详)
9.范坑上坪王祠:(具体未详)
10.溪潭洪口坂中王祠:(具体未详)
11.溪潭磻溪澳坪王祠:(具体未详)
12.坂中湖口王祠:(具体未详)
13.潭头南岩王祠:(具体未详)
14.坂中许洋王祠:(具体未详)
15.穆云桂林螺峰王祠(图下左):开基祖寿公。村内有宗族建筑两座,位于城门兜的“螺峰王祠”即王氏宗祠,坐西向东,门匾上书“开闽第一宗”,始建于明万历乙酉年(1585),遭火灾后重建于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祠面阔23.2米,八柱七开间,进深79.2米,建筑面积1821平方米,主体建筑依次为戏台、祠厅、神龛、后坛。祠下子孙已逾6000人。祠内现存有明代天启皇帝颁发圣旨一道。2004年9月8日,被福安市人民政府核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3月20日晋级为省文物保护单位。
16.穆阳福源王祠(图上右):肇基祖拱台公。祠始建于清道光年间,坐落穆阳镇街(今穆阳镇中心小学右边)。重建于2014年,建筑面积1800平方米。祠下人口1000多。
17.穆云外洋瑙峰王祠(图下左):(具体未详)
18.下白石黄岐王祠(图上右):肇基祖为王彦复十三世孙吕公。旧祠建于下白石街,毁于战火。重建新祠于2006年,占地面积1.6亩,建筑面积514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