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古稀老人王嘉俊耗资百万传承羌文化

2015-02-14 10:47:37来源: 人民网(北京)刘洪文 摄影

打印 字号: T|T


岁数大了,时间和精力越来越少,一个人撑持博物馆的运营,王嘉俊已经力不从心。(刘洪文 摄影)

74岁的王嘉俊是四川省理县桃坪羌寨的一名羌族农民。20多年来,他自费近百万元在自己家里建起了一个羌族文化博物馆,用来陈列自己多年收集的1000多件羌族民俗文化藏品。

谈起收藏的文物,王嘉俊如数家珍,上千件宝贝每年都有难忘的故事和历史背景。藏品中有羌民族已不再使用的劳动工具,有羌族祭祀用到的器具,也有很少见到已经有些年头的动物皮毛等等。

羌族文化历史和渊源深厚,由于羌族只有语言没有文字,很不容易保存和传承。王嘉俊说:“现在寨子里大部分年轻人已不会说羌语了。虽然我们没多少钱,但看到这么多人关注我们的博物馆,关心羌文化,我们很满足,很骄傲。”

桃坪羌族文化博物馆分为民俗馆、文化馆和文物馆三部分,因为场地狭小,上千件文物几乎是堆放在一起。说到博物馆的经费来源,王嘉俊羞涩地说:“博物馆花费非常大,我以前靠打工、养猪赚钱,孩子们也帮助了不少,省吃俭用攒的一点钱几乎全部用在了收集文物上面。我现在每个月靠新农保和低保的一百多元钱撑持日常开销。年龄大了,时间和精力越来越少,一个人支撑博物馆的运营,实在力不从心。很多羌族传统的生活生产用品如今已经消失。因为博物馆没有防潮装置,一些古老文物正在慢慢坏掉。房子塌了可以再修,文物遗失了就很难再找回来。”

王嘉俊是桃坪羌寨里的第一个大学生,寨子里的人们都给叫“王科学”。他自学会了电脑和上网,还想出一本关于羌文化的书。每年义务接待大量的游客和专家学者,占用了王嘉俊大量的个人时间,他几乎无暇整理自己的书稿。

羌族文化博物馆曾经是桃坪羌寨的一号景点,每年都有大量的游客和专家学者慕名前来。现在,羌寨成立旅游公司,羌族文化博物馆却未能列入景点名册,王嘉俊对此一脸无奈。

谈到羌族博物馆的未来,王嘉俊说,希望政府相关部门能够接纳这个博物馆,让这些文物有个好的归宿。“如果有一天,我就这样老了死了,会很不甘心,我觉得自己还可以为人民做些贡献。” (刘洪文)

王嘉俊:70岁的羌文化守护者

2011年责任中国评选十大责任公民获奖者王嘉俊发表感言

藏族拍客刘洪文:传递真情的使者

2、博物馆分为民俗馆、文化馆和文物馆三部分,因为场地狭小,上千件文物几乎是堆放在一起。(刘洪文 摄影)

3、说到创办博物馆以来的收入,王嘉俊有些羞涩,他每个月靠新农保和低保的一百来块钱撑持日常开销。(刘洪文 摄影)


4、介绍起自己收藏的文物,王嘉俊如数家珍,上千件宝贝他都能细说它们的历史背景。


5、如今,王嘉俊自学电脑和上网,为的是完成自己未了的心愿,出一本关于羌文化的书籍

6、每年义务接待大量的游客和专家教授,也占用了王嘉俊大量的个人时间,他几乎无暇整理自己的书稿

7、羌族博物馆曾经是桃坪羌寨的一号景点,现在羌寨成立旅游公司,自己的博物馆未列入景点名册,王嘉俊一脸无奈。

8、谈到羌族文化博物馆的未来,王嘉俊希望政府相关部门能够接纳这个博物馆,让这些文物有个好的归宿

9、桃坪羌寨羌族博物馆珍藏的宝贝之一,战国时期的铜戈铁剑堪称国宝级文物。

10、桃坪羌寨羌族博物馆珍藏的宝贝之一,年代久远的羌族土陶器大概有六七百件。

11、桃坪羌寨羌族博物馆珍藏的宝贝之一,很多羌族传统的生活生产用品如今已经消失。

12、桃坪羌寨羌族博物馆珍藏的宝贝之一,因为没有防潮装置,一些古老文物正在坏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