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稀老人王嘉俊耗资百万传承羌文化
岁数大了,时间和精力越来越少,一个人撑持博物馆的运营,王嘉俊已经力不从心。(刘洪文 摄影)
74岁的王嘉俊是四川省理县桃坪羌寨的一名羌族农民。20多年来,他自费近百万元在自己家里建起了一个羌族文化博物馆,用来陈列自己多年收集的1000多件羌族民俗文化藏品。
谈起收藏的文物,王嘉俊如数家珍,上千件宝贝每年都有难忘的故事和历史背景。藏品中有羌民族已不再使用的劳动工具,有羌族祭祀用到的器具,也有很少见到已经有些年头的动物皮毛等等。
羌族文化历史和渊源深厚,由于羌族只有语言没有文字,很不容易保存和传承。王嘉俊说:“现在寨子里大部分年轻人已不会说羌语了。虽然我们没多少钱,但看到这么多人关注我们的博物馆,关心羌文化,我们很满足,很骄傲。”
桃坪羌族文化博物馆分为民俗馆、文化馆和文物馆三部分,因为场地狭小,上千件文物几乎是堆放在一起。说到博物馆的经费来源,王嘉俊羞涩地说:“博物馆花费非常大,我以前靠打工、养猪赚钱,孩子们也帮助了不少,省吃俭用攒的一点钱几乎全部用在了收集文物上面。我现在每个月靠新农保和低保的一百多元钱撑持日常开销。年龄大了,时间和精力越来越少,一个人支撑博物馆的运营,实在力不从心。很多羌族传统的生活生产用品如今已经消失。因为博物馆没有防潮装置,一些古老文物正在慢慢坏掉。房子塌了可以再修,文物遗失了就很难再找回来。”
王嘉俊是桃坪羌寨里的第一个大学生,寨子里的人们都给叫“王科学”。他自学会了电脑和上网,还想出一本关于羌文化的书。每年义务接待大量的游客和专家学者,占用了王嘉俊大量的个人时间,他几乎无暇整理自己的书稿。
羌族文化博物馆曾经是桃坪羌寨的一号景点,每年都有大量的游客和专家学者慕名前来。现在,羌寨成立旅游公司,羌族文化博物馆却未能列入景点名册,王嘉俊对此一脸无奈。
谈到羌族博物馆的未来,王嘉俊说,希望政府相关部门能够接纳这个博物馆,让这些文物有个好的归宿。“如果有一天,我就这样老了死了,会很不甘心,我觉得自己还可以为人民做些贡献。” (刘洪文)
王嘉俊:70岁的羌文化守护者
2011年责任中国评选十大责任公民获奖者王嘉俊发表感言
藏族拍客刘洪文:传递真情的使者
2、博物馆分为民俗馆、文化馆和文物馆三部分,因为场地狭小,上千件文物几乎是堆放在一起。(刘洪文 摄影)
3、说到创办博物馆以来的收入,王嘉俊有些羞涩,他每个月靠新农保和低保的一百来块钱撑持日常开销。(刘洪文 摄影)
4、介绍起自己收藏的文物,王嘉俊如数家珍,上千件宝贝他都能细说它们的历史背景。
5、如今,王嘉俊自学电脑和上网,为的是完成自己未了的心愿,出一本关于羌文化的书籍
6、每年义务接待大量的游客和专家教授,也占用了王嘉俊大量的个人时间,他几乎无暇整理自己的书稿
7、羌族博物馆曾经是桃坪羌寨的一号景点,现在羌寨成立旅游公司,自己的博物馆未列入景点名册,王嘉俊一脸无奈。
8、谈到羌族文化博物馆的未来,王嘉俊希望政府相关部门能够接纳这个博物馆,让这些文物有个好的归宿
9、桃坪羌寨羌族博物馆珍藏的宝贝之一,战国时期的铜戈铁剑堪称国宝级文物。
10、桃坪羌寨羌族博物馆珍藏的宝贝之一,年代久远的羌族土陶器大概有六七百件。
11、桃坪羌寨羌族博物馆珍藏的宝贝之一,很多羌族传统的生活生产用品如今已经消失。
12、桃坪羌寨羌族博物馆珍藏的宝贝之一,因为没有防潮装置,一些古老文物正在坏掉。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