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缑山文化荟萃·兴学篇(十三)

2015-01-08 17:56:26来源:世界王氏网

打印 字号: T|T
我心目中的缑山中学
缑山中学85届毕业生李宏伟
      我哼唱着自编的歌曲《缑山有一段英雄气在纵横驰骋》行进在路上,忽然,路边一位儒雅的老者笑着问我:“你在唱缑山中学吧,你心目中的缑山中学究竟怎么样?”我想了一下说:“对于我这个缑山中学的学子来说,缑山是播种机,缑山是加油站,缑山是灯塔。”老者听后说:“你能不能解释一下。”我看到老人真诚的目光,就说:“好。”然后对他讲了如下三段话。
我的同学王轩虎
      1983年我在缑山中学上初二时,我和同学王轩虎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有一次闲谈时,提到了班里一位家境好又好炫耀的同学,当时我说了一句话:“如果我家的条件像他那样,我一定不会那样烧。”没想到王轩虎听后立即严厉的回了我一句话:“你咋能这样没良心,俺叔俺婶待你有哪点儿不好。”我当时听了很震惊,同时为拥有这样的好朋友感到高兴。轩虎的话让我明白真正的好朋友也应该尊敬对方的父母,更重要的是让我这个自以为很孝顺的孩子明白,一个人不应该埋怨自己的父母,哪怕是藏在自己心底的一丝一毫怨气都不应该。从那以后,这个思想犹如一粒种子,在我的脑海里生根发芽,长成了一棵参天大树,我渐渐地清晰的认识到:埋怨出身和环境是一种为自己推脱的思想,而正视出身和环境是一种担当,是一种勇于负责的表现。孝是中华文化的根基,是人的立身之本。这种认识被我不断传播,传给那些我有缘结识的人,特别是一批批年轻的孩子。当我在传经布道时,我的脑海里常想起在缑山求学的那段时光,想起我一生中最为感激的同龄朋友一一王轩虎。
反思与写作,我不竭的人生动力
      82—83学年,我在缑山中学上初一,当时的语文老师对我们的周记写作要求很灵活,可以一周一记,也可以一天一记,不拘篇幅长短,只要有真情实感即可。这让我这个害怕写作的人也敢于写出了一些短文字,没想到老师对我的批语让人很受鼓舞。记得有一次是一个“好”字加了三个感叹号。有一次是三个“好”字,每个“好”字后面都有一个叹号。在老师的激励下,我渐渐地产生了写作的兴致。到了初二,我班的语文老师在正常的教学之余,用铁笔钢板刻写了很多页子,对各种描写方法,如肖像描写,心理描写,白描等十几种,都做了详细的介绍,并列举了一些范文,同时让我们照着练笔,这些训练让我的写作功底逐渐扎实起来。到了初三,学校搞了一次作文竞赛,我有幸获奖,这更加激发了我写作的热情。后来,语文老师又在我们班倡导成立文学社,办手抄报。这在当时开了偃师初中语文教学之先河。我积极参与,办出了几期名为《雏鹰》的手抄报。缑山中学这一系列关于写作的教学活动,在当时的那个年代非常可贵,它促使我形成了勤于反思,不断练笔(大部分是日记体)的好习惯。尽管初中毕业近三十年来,我写日记总断断续续,累计不超过五年。但在每一个人生阶段,我总会反思生活,写写心得,使我能不断地改正缺点,增添生活的勇气,保持昂扬向上的动力。身边的人总说我就像加足了油的汽车,动力无限。我明白,这主要得力于当年缑山中学老师的栽培。
一位人生导师
      在缑山中学上初二时,我的英语成绩极差,总分排名很靠后,总害怕老师看不起自己。有一天我的班主任老师把我单独叫到办公室,问我:“你觉得咱班谁比你强”。我听了一愣,尽管我的总分名次总在二十名以后,但我服气的人却真不多。我就怯生生的说了两个排名在第五、六名的人。老师说:“他们不如你,你继续说。”我就说出了班里的第一名,老师说:“他也不如你。”这句话让我非常感动。当时我正年少气盛,内心深处藏着当第一的渴望,但却被一次次的落后给削弱了,幸亏老师及时地给予了我极大的鼓励。尽管后来我想到老师并非真的看好我,只是为了激励我,但永不服输,勇争第一的精神被我一直保持了下来。这种精神让我在初中毕业时,后来者居上,一举考入了洛阳市第一师范偃师班,并让我在以后漫长的学习工作中,处处争上游,事事当先进。有几个时期,我的生活和工作出现了极大地困难,在我几乎要选择逃避和退缩时,老师当年对我的教导及时地浮现在我的脑海中,犹如灯塔指引了我前进的方向。我对自己说,我现在不是最棒的,但我有潜力成为最棒的,我要努力成为最棒的。就这样,我人生中的一次次山重水复,都一次次的变成了柳暗花明。
      老者听了我这些话,说,“看来缑山中学对你的影响真不小,像你这样对缑山中学怀着深厚感情的人多不多?”
      我说:“当然多了,我们这些八十年代毕业的千余名缑山学子,哪一个不对缑山怀着深厚的感情,哪一个不珍藏着对缑山的丰富记忆。缑山中学的独特与光彩犹如一片大海,我讲的三个例子仅是其中的几朵小小浪花。”
      老者听后微微一笑说:“你说说看,缑山中学为什么能有这样大的影响力?”
      我说:“在那个物质和文化都相对贫乏的年代,府店大地上一群优秀的少年和一批优秀的教师聚集在一起,交流,碰撞,发生聚变,产生了无限的正能量,这就成就了缑山的独特与光彩。”
      老者听后若有所思,然后赞许的点点头,说了一声“谢谢”就悠然走了。我继续哼唱着歌曲,匆匆前进。无边的旷野上,传来了浑厚的回声:
      天地鸿蒙,几多英雄。
      缑山宝地,卧虎藏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