缑山文化荟萃·兴学篇(三)
在克服困难中前进
缑山中学1982-1983学年工作总结
缑山中学1982-1983学年工作总结
府店公社缑山初级中学
一九八三年十月五日
缑山初中位于缑山东麗,与少年科学宫相毗邻,建于一九八一年七月,一九八二年九月招生开课。现有教师二十四人,学生三百二十六名,分三级六个班。一年多来,我校从无到有,由小至大,坚持克服困难,在艰苦奋斗中英勇前进,受到了全社三万群众的信赖、支持和上级组织的嘉奖、重视,今年春季公社田径运动会中,获少年甲组总分第二,少年乙组总分第一。去年“四有两能”检查评比,被县里评为先进单位。“五讲四美”,开创教育新局面。双先会上,两次被评为县先进单位。地区领导也曾多次表扬、鼓励,一九八三年中招中,六十五名考生升入中专;升入重点高中十七人,占26.3%;升入普通高中有三十三人,占50.7%,总升学率为77%。一九八三年十月五日
回顾我校发展历史,我们先后战胜了设备不足、师资短缺、思想动摇、吃水紧张、经验贫乏、场地狭窄、缺医少药等重重困难。我们具体做法是:
白手起家顽强拼搏
一九八二年九月份刚开学,我校出现“三缺一紧张”的困难局面(缺乏桌椅、缺乏坎具、缺乏教师、宿舍紧张)。教师不足,好多课无法上;桌椅不齐,四个班的学生在膝上写I字,学生家长担心地问:“这样的学校质量啥劲呀!”各班不断有学生转往其他学校就读。几个班主任焦急地向学校反映:“学生走了这么多,咋办哩?”在这内部、外界、人力、物力的种种重压下,学校挺起腰杆,在师生中掀起:!“一比,二讲,三议,四拼”热潮,稳住了阵脚。首先,在全体教职工中开展几个对比:拿延安杭大的校风与缑山初中的现状相比,拿学校的困难条件与十年浩劫后的祖国相比,拿群众的办学热情与大家的工作情绪相比;引用报纸上的论题,深入开展讨论:“祖国落后,我们怎么办?学校困难,我们怎么干?群众大力支持,我们怎样渡难关?”以此来激发教职工的工作信心。
接着,学校开大会,分班分组开小会,在学生中讲缑山的校史和前景。三万群众捐助兴学的高度热情,十余名教师首创建校的百般辛酸,都激励了几百名学生的求学热情。
同时,全校师生广泛深入地开展讨论:“府店三万人民的希望在哪里?缑山中学第一代学生的重任是什么?怎样完成双重教学任务?缑山育出多少胜似胡天育的人材?”这些问题扣动了数百师生的心声,大家纷纷说:“我们不仅有决心办好重点中学,并且第一年就要送出高质量的毕业生!”
继之,师生们开始拼命大干。为克服设备困难,兵分四路,两天两夜将所缺桌椅凳购齐运完,教室门窗,照明全部装好,食堂,宿舍修好。为克服师资不足困难,领导带头挑重担。校长董长河同志担一年级•政治课,副校长韦惠普同志教三年级一班语文,带二年级两班语文,两名教导主任孙元均、吴应福分别教三年级的政治和物理,年轻教师王光军教一年级一班的语文又兼全校历史……好多教师都是这样任劳任怨,不误课程。
十月份,上级给我校又调进一批老师,情况初有好转。但大家未喘过气来,和公社丝粉厂共用的机井坏了,几百人的生活受到威胁。全校教职工人人参战,加班加点到数里外的夹沟三队、夹沟八队、少年科学宫拉水吃。期末考试时,白天忙,下班之后,学校几位领导带领师生抹黑拉水。师生们一身水,一脚泥,满头汗,保证了大家吃水、用水。紧张的日子过了三个多月,教学未受到大的影响。去年年内全县统考,初中三个年级二十二个学科在公社获第一名二十一个,第二名五个,一年来发生了三次大的缺水困难,都被我们一一战胜。
靠师生振兴教育的热忱,靠师生以校为家的忠诚,靠师生乐观向上的志趣,我校得以战胜困难,蓬勃向上,树立威信。第二学期开始,转出的学生悔恨不己,要求转向外校的学生也迫切地到缑山求学。
文明爱国清除污染
扎实的政治思想工作,保证了学校的良好开端,略有成绩时各种错误思想逐渐冒了出来,造成了工作上的困难。怎么办呢?我们坚持以爱国主义为中心,以抵制和清除精神污染为主要任务,组织师生,突出“学习,批评,端正,建设”八个字,打好政治思想仗。一、学习英雄张海迪,树立正确人生观。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我们以张海迪为榜样,对师生进行人生观的教育。全校师生学习了《是颗流星就要把光留给人间》、《生命的支柱》、《张海迪日记》等报刊文章,特意购进幻灯机一架,由上海邮购《生命的支柱一一记当代保尔张海迪》幻灯片,录音带一套,在师生中放映达三十余场,还让学生给英模写一封信:“与玲玲姐比童年”,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为四化建设献身,为振兴中华读书的热忱。
二、批评错误思想,抵制精神污染。尽管我校远离村但学生来自四面八方,社会上的各种思潮都会在我校得到反映。我们及时组织师生开展反腐蚀、清污染活动。刚开学有的学生比打扮,讲穿戴,带手表,衣服一天换几套;上课照镜子,看照片,下课哼流行曲。我们发现后,就组织师生举行“四不准”:不准烫发,戴手表(学生);不准穿港衫,喇叭裤;不准看黄色书种,听流行歌曲;不准穿拖鞋、背心上课。有一男生,父母有工作,自幼缺乏教育,转到我校后,不安心学习,在社会上交女朋友,深夜外出,学校发现后,校长和班主任夜里亲自找到他家,配合家长对其严肃教育。该同学后来发生转变,每晚下自习后关好教室的电灯,门窗,数月如一日。有一同样条件的女同学,转来我校,恶习未改,偷拿同寝室学生的钱,校长协同班主任在短时间内解决了这个问题,这位女同学痛哭流涕,认识了错误。学校发现二.二班一男生看一篇为《选择对象多高合适》的文章后,拿此事件在学校开展教育,倡导全校学生“每周读一本优秀书”,语文组教师推荐书刊,引导学生阅读。学校还放映了电影《牧马人》,组织师生看电视剧《华罗庚》以激发师生爱国热情。清明春游,全校师生到少林寺参观,回校写了《祖国河山多秀丽》、《祖国文化多灿烂》等文章,培养师生的民族自信心。
三、端正办学方向、克服片面升学。个别师生曾一度被教学成绩冲昏头脑,认为“所教课程分数高就是好老师”,“考分多就能上重点高中”。有的教师抓尖子生情绪高,抓差生嫌费力;有的学生光知听课做作业,不爱参加各项政治活动。针对此情况,学校先组织教师联系实际学十二大文献,学《邓小平文选》,明确了重点中学同样具有为高一级学校培养合格人材,为农业生产输送后备力量的任务,定出了面向全体学生,促使差生转变的计划;利用校会、班会、政治课,在学生中大讲德、智、体全面发展,把三项成绩同等看待记入学籍档案。于是,全校呈现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为完成全面双重教学任务努力奋斗的崭新局面。
四、抓典型带全面,建设文明学校。刚开学,师生中就涌现出一批精神文明的新人新事。学校及时树立了深夜送学生看病、给同学晒被褥的齐宏轩同志;接学生到室内喂饭喂药的丁朝龙同志,护送同学看病作后进同学思想工作;模范团员董鲜玲同学,打扫校院、厕所,默默无闻为大家服务的关西义同志;荣获县朗读比赛第二名,为校争光的薛二青等优秀典型。深入持久地开展“五讲四美”活动,在第二个全民文明礼貌月活动中,全校涌现出文明班组十个,文明少年七十二个,文明教师七个,被公社评为文明校。
为使政治思想工作经常化、制度化,教师每周坚持两小时政治学习,一个学期全校写政治心得二百三十多篇。学习《邓小平文选》以来,有的教师记心得笔记达十篇以上。
因为我校政治思想工作雷打不散,任何错误思想都难不,阻不住我们。学生家长说:“学生送到缑山中学不到三天就能学好,我们很放心。”
改革教学提高质量
我校二十四个教师中,无一个大专毕业生,青年教师占70%以上。没有那么高的学历,还缺乏教学经验,质量又是怎样提高的呢?我们的体会有十六个字:“勤学,善带,精讲,广听,深评,细查,稳补,巧传。”一、教师勤奋自学,提高业务水平。学校分教研组订有对口业务杂志,并鼓励教师本人订报纸杂志,所有业务书籍全部借给任课教师,组织教师自修好学科业务。还倡导支持教师自学深造。我校两名青年教师上着刊大函授辅导班,学校号召全体教师向他们学习,带动了一大批教师走自学成才的道路,这也就是使教师基础薄弱的困难逐渐得得到解决。
请进走出,以老带新。根据我校青年教师多的特点,教学上坚持以老带新的原则。课程分配上,每学科都有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做“带头人”;各年级都有一至两名老教师作教学骨干;从今年起又逐渐施行小循环。去年让青年物理教师刘志高同志到洛阳市听取了物理学术报告,今年暑假又送王光军同志去参加了省里中学历史教师培训班,上学期还聘请我县数学名家董党庆、张秉成老师搞了数学讲座,努力克服教师经验不足的困难。
三、坚持精讲善练,改革课堂教学。重点中学学生程度较齐,采用程式教学不利于学生智力的开发。学校刚开办,我们即向教师提出了改革课堂教法,向四十五分钟要质量的任务。教师们努力探讨,不搞题海战术,不加班加点,死打硬拼,精心设计四十五分钟,多数教师善于指导学生预习,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语文老师王光军同志在作文精讲善练教学观摩中引导学生一节课写出三个作文提纲,让学生掌握了列写作提纲的原则和技巧。理化科克服实验困难,因陋就简,购买、借用、自制教具相结合,在教室内做实验,组织学生到少年科学宫搞实验,效果良好。八三年春,学生在少年宫做实验曾被拍进省电视。
四、坚持听课制度,促进研宄提高。为深入了解情况,准确指导教学,学校领导坚持每周听课三节,多的达到四至五节,教师一般听二节,多的达三节四节,新任英语教师刘保柱同志,在领导听课后主动征求意见,并逐条作记录,把改进措施在教案上体现出来。这一点有利于克服教学上盲目性的困难。
五、深入评教评学,共同管理教务。我校坚持实行“四级把关”:学校抓期中期末统考关,教研组抓单元(章节)关,教师抓双基训练关,学生评定效率关。对学生实行“三对照”(入学成绩,期中成绩,期末成绩)、“三评定”(分析能力,作业质量,进步幅度),并将有关情况及时记入学籍档案。每学期都召开了两次学生座谈会,反应教师的教学效果,这就克服了教学中漏洞多的困难。
六、细致抽查,掌握详情。教导处每周按单、双月分别在早上抽查各种背诵情况;每学期抽查作业、教案两次,对作业量过大及考试过频加以限制;每期还举行两次优秀作业,优秀考卷展览。这就克服了基础训练不科学的困难。
七、面向全体学生,弥补差生缺陷。每期各科根据学生学习情况,搞两次分类站队,组织教师给有缺腿课的学生补课,给程度差的学生补课。这就克服了学生程度差异过大的
困难。
八、传授学习方法,指导学生自学。学校每期都举行两次学习方法报告会,由校长教导主任引用报刊有关文章、列举中外名家动人事例、推荐各班同学中的好的学习方法,指导学生,善与自学。
靠深入扎实的教学改革,靠对学生智力的挖掘开发,我校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体育卫生双管齐下
我校活动场地不足,又缺少校医药物,对保证师生身体健康,造成了一些困难,但我们用“坚持、比赛、苦练、检查、预防、评比、体贴、改善”十六字方针搞好体育卫生、生活管理工作。一、坚持体育训练常规化。体育课不缺,不挪,不侵占,每人学会一套少年拳,坚持两操两活动,培养学生自觉锻炼的积极性。
二、不断举行各种体育比赛。去年冬天举行了两次全校性越野长跑,表彰了班级第一名和各组的前十名。一学期还分别搞一次篮球、乒乓球、羽毛球“三球赛”,分别对优秀队、优秀选手进行了奖励,这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体育锻炼积极性。
三、发奋苦练,突破难关。为使全体同学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全校性开展苦练活动。没有器材,把铁棍捆在树上当单杠。成绩差的同学体育课完不成训练任务,课间、活动I时间继续练习,体育教师组织辅导。三•二班乔某同学文化课成绩优异,但达标成绩不好,他一有空就锻炼,引体向上由拉两次上升到拉十三次。由于学生共同努力,我校达标率奋斗到87%。
四、重视身体检查,建立健康档案。招生时,普遍进行了一次体格检查,每学期又普查一次,把体格情况记入学生的健康档案。第二学期普遍对师生进行了一次“耳疗”检查,经过诊治,近百名师生解除了病痛。
五、加强防疫,防预疾病。学校规定班主任每两周给学生寝室喷洒一次药物,分单、双两周男女同学各晒一次被褥,一年来,学生普遍打防疫针两次,服防疫药一次。
六、不断评比,搞好卫生。教导处,团总支,抓检查评比,总结表优,推动全面。一年来,涌现出卫生模范班四个,最佳寝室十个,个人卫生模范近百名。
七、体贴学生,给予温暖。学校号召“教师为学生服务”对学生做到“三温暖”(温暖到课堂,温暖到伙房,温暖到寝室)。把有尿床和患病的学生安排到教师屋内住,学校领导深夜查寝室,给学生盖被子,喊常尿床的学生解手。一*二班班主任马朝斌同志给学生檫被子上的呕吐物,炊事员马学思同志给学生做病号饭,送到床前。八三年春,二•一班女同学陈某患出血热,班主任丁朝龙同志拿出十元钱,校长董长河同志亲自联系车辆,带男女教师、学生数十人护送该同学住院,学生们感到学校真是温暖的大家庭。
八、改善伙食管理,服务到教学第一线。我校学生灶基本做到四热(热汤、热馍,热菜、热水),四方便(粗细配吃方便,捎馍加工方便,红薯蒸熟方便,病号就餐方便)。每月坚持六改善。更为可贵的是后勤人员服务到学校的第一线,没有饭厅,每逢雨天,管理员董志欣同志就和炊事员一道挽起裤腿,淌着深水,送饭到教室。八•三班中专预测时,总务主任武二宏同志率领坎事员冒暴雨,踏泥泞,挑着担子,把热腾腾的饭菜送到考点。靠学校的高度重视,靠教职工的群策群力,靠学生的勤奋刻苦,我校体育卫生、生活管理不断有新的提高。
我校工作尽管有一些成绩,但办好农村重点中学,开辟一条新的路子,需付出巨大的努力。我校底子薄、基础差,新的困难还在不断出现,各项工作也有待进一步的完善。我们的深刻体会是:第一步迈出不容易,略有成绩;第二步肩上担更重,一鼓作气;攀高峰征途多坎坷,劈荆斩棘。

相关文章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