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缑山文化荟萃·兴学篇(二)

2014-12-25 15:58:10来源:

打印 字号: T|T
缑山兴学大事记
     历代有许多鸿儒在缑山攻读或设帐讲学。
     北魏卢元明,字幼章,官至尚书右丞、兼黄门郎、本州大宗正。永熙末,居洛东缑山,涉猎群书,作《幽居赋》
(《古代诗人档案》)。
     隋末,名儒包恺曾在缑山开馆教书,李密、王世充皆求学其门下。“牛角挂书”的故事就发生于此。《后唐书•李密传》:(李密)闻包恺在缑山,往从之。乘一黄牛,被以蒲鞯,乃将《汉书》一帙挂于角上,一手扶牛蚓,一手翻阅读之。
     唐代,著名边塞诗人岑参曾在缑山结庐攻读(岑参《缑山西峰草堂》)。
     元惠宗至正二十五年(公元1365年),设缑山书院。
     明清之际,偃师治水名臣黄守才早年曾赴缑山学习。“初习洒扫应对之节,次尽格物致和之功,究正诚意之学,潜心深悟其理。”(《黄大王年谱》)
     清同治年间,在缑山设缑山书院(今府店镇府店村有清同治年间“缑山书院”碑)。
     清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县人杨鸣琴资助其子杨勉斋与戴惕庵创办缑阳警务学堂(又名巡警学堂)于缑山青牛观,戴惕庵任监学。有教职员3人,学生114人。经费除由杨捐资外,收学费1240串,庙产拨付40串。此校开河南警政先声,被评为豫西模范,有百余人在此毕业。
     清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缑阳警务学堂改名为缑山高等小学堂(又名缑阳高小),戴惕庵任校长。当时,全县共有高等小学堂两所。
     1914年,在缑山升仙观成立缑阳小学。
     1942年,成立私立缑山小学。
     1981年7月,府店镇建设缑山中学,占地面积9191平方米;
     1982年8月,缑山中学开始招生,设初一、初二、初三三个年级,共6个教学班;      
     1983年10月1日,洛阳地区行政公署为缑山中学立建校纪念碑。缑山中学建校集资达25余万元;   
     1984年,缑山中学考入偃师高中26人、中师中专6人。该年,偃师高中招录6个教学班; 
     1991年8月,初中布局,府店镇共设5所初中,缑山中学改名为府店一中。当时共三个年级6个教学班,教职工25人;
     2006年元月,因乡镇机构改革,撤消佛光乡,将佛光乡并入府店镇。全镇设3所初中,府店一中共设三个年级17个教学班,教职工66人;     
     2012年11月15日,府店一中复名为缑山中学,共三个年级12个教学班,教职工61人,校园面积29280平方米。
     1981年5月,偃师县政府投资7万元在缑山南麓建设青少年科学宫,同年10月竣工。
     1989年,偃师县政府投资3万元,在缑山之巅建设成缑山天文台。
     美籍华人胡天育先生分批为科学宫、天文台捐赠天文、光学、电子等仪器160余套(件),主要包括400mm光学反射望远镜一台(全国少有,河南最大)、200mm天文望远镜一台、60mm天文望远镜2台,21台电脑,全息激光照相机一台,50套电子线路板及有关图书资料等。
     缑山青少年科学宫和缑山天文台的建成,是偃师一大盛事,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缑山成为全县青少年科技夏令营活动的重要基地。
     2007年,胡天育在府店镇设“胡文夏(胡天育之爷)教育基金”,每年出资1000美元(合人民币18000元)奖励府店188镇三所初中品学兼优的学生。
     胡天育,美籍华人,原名胡宇平,1928年生,府店镇寨孜村人,少年时曾就读缑山小学,1961年旅居美国,为美国弗吉尼亚公立大学物理系教授。胡天育先生热爱祖国、回报母校、造福桑梓的壮举永载史册,激励后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