缑山文化荟萃·兴学篇(二)
缑山兴学大事记
历代有许多鸿儒在缑山攻读或设帐讲学。北魏卢元明,字幼章,官至尚书右丞、兼黄门郎、本州大宗正。永熙末,居洛东缑山,涉猎群书,作《幽居赋》
(《古代诗人档案》)。
隋末,名儒包恺曾在缑山开馆教书,李密、王世充皆求学其门下。“牛角挂书”的故事就发生于此。《后唐书•李密传》:(李密)闻包恺在缑山,往从之。乘一黄牛,被以蒲鞯,乃将《汉书》一帙挂于角上,一手扶牛蚓,一手翻阅读之。
唐代,著名边塞诗人岑参曾在缑山结庐攻读(岑参《缑山西峰草堂》)。
元惠宗至正二十五年(公元1365年),设缑山书院。
明清之际,偃师治水名臣黄守才早年曾赴缑山学习。“初习洒扫应对之节,次尽格物致和之功,究正诚意之学,潜心深悟其理。”(《黄大王年谱》)
清同治年间,在缑山设缑山书院(今府店镇府店村有清同治年间“缑山书院”碑)。
清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县人杨鸣琴资助其子杨勉斋与戴惕庵创办缑阳警务学堂(又名巡警学堂)于缑山青牛观,戴惕庵任监学。有教职员3人,学生114人。经费除由杨捐资外,收学费1240串,庙产拨付40串。此校开河南警政先声,被评为豫西模范,有百余人在此毕业。
清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缑阳警务学堂改名为缑山高等小学堂(又名缑阳高小),戴惕庵任校长。当时,全县共有高等小学堂两所。
1914年,在缑山升仙观成立缑阳小学。
1942年,成立私立缑山小学。
1981年7月,府店镇建设缑山中学,占地面积9191平方米;
1982年8月,缑山中学开始招生,设初一、初二、初三三个年级,共6个教学班;
1983年10月1日,洛阳地区行政公署为缑山中学立建校纪念碑。缑山中学建校集资达25余万元;
1984年,缑山中学考入偃师高中26人、中师中专6人。该年,偃师高中招录6个教学班;
1991年8月,初中布局,府店镇共设5所初中,缑山中学改名为府店一中。当时共三个年级6个教学班,教职工25人;
2006年元月,因乡镇机构改革,撤消佛光乡,将佛光乡并入府店镇。全镇设3所初中,府店一中共设三个年级17个教学班,教职工66人;
2012年11月15日,府店一中复名为缑山中学,共三个年级12个教学班,教职工61人,校园面积29280平方米。
1981年5月,偃师县政府投资7万元在缑山南麓建设青少年科学宫,同年10月竣工。
1989年,偃师县政府投资3万元,在缑山之巅建设成缑山天文台。
美籍华人胡天育先生分批为科学宫、天文台捐赠天文、光学、电子等仪器160余套(件),主要包括400mm光学反射望远镜一台(全国少有,河南最大)、200mm天文望远镜一台、60mm天文望远镜2台,21台电脑,全息激光照相机一台,50套电子线路板及有关图书资料等。
缑山青少年科学宫和缑山天文台的建成,是偃师一大盛事,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缑山成为全县青少年科技夏令营活动的重要基地。
2007年,胡天育在府店镇设“胡文夏(胡天育之爷)教育基金”,每年出资1000美元(合人民币18000元)奖励府店188镇三所初中品学兼优的学生。
胡天育,美籍华人,原名胡宇平,1928年生,府店镇寨孜村人,少年时曾就读缑山小学,1961年旅居美国,为美国弗吉尼亚公立大学物理系教授。胡天育先生热爱祖国、回报母校、造福桑梓的壮举永载史册,激励后人。

相关文章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