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岁老人王勉:十年制作了三十多个绢人


制作的绢人栩栩如生
在我国众多的民间工艺中,绢人制作称得上是一枝奇葩。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北宋时期民间开始出现“剪绫为人,裁锦为衣,彩结人形”的布偶,这应该是最早的绢人雏形。
带着几分好奇,10日,记者敲开了古矿南区王勉的家门。洋气的蓝色上衣,时尚的烫发,白里透红的皮肤,眼前的这位老人完全不像已年近八十岁。王勉家客厅电视的上方,专门装了一个放置绢人的玻璃橱柜。里面共有13个绢人,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古代“四大美女”,4个绢人形态各异,个个传神逼真。王昭君身披红色斗篷,手持琵琶,眼神楚楚动人;西施花容月貌、国色天姿;貂蝉千娇百媚、倾国倾城;杨贵妃端庄文雅、姿态万千。此外,江姐、林黛玉、关公……每个绢人都栩栩如生,仿佛都有鲜活生命,在向世人讲述他们那个时代的故事。
来王勉家的人,在看到这些绢人后都爱不释手,很多人都曾想买走她的绢人,但她没舍得卖一个。“这些人物就像我的儿女,我舍不得啊。”王勉对记者说道。
每个绢人都倾注了她大量的心血
王勉称,制作一个绢人往往需要花费近两个月的时间。为了做成一个绢人,她除了吃饭睡觉,几乎一整天都趴在阳台上,一做就是几个小时。每个绢人都倾注了她大量的时间和心血。
王勉边说边现场给记者演示起绢人的制作过程:最难的是头部制作,要用白面、糯米粉、蜂蜜等按比例调和,才能使塑成的胎不开裂保存时间长久。在鹌鹑蛋大小的头上涂上乳胶,经过打磨、雕刻等一系列程序才能完成。骨架用铁丝支撑,折出四肢和躯干,塑出性别特征,这才算完成了绢人基本框架。然后用画笔沾着颜料画出人物的眉、眼、嘴唇,这样一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就出现了。最后是给绢人穿衣,先给它们穿上睡衣,然后在五彩缤纷的丝绸中选择合适的颜色进行搭配,对技术的要求极高,堪比“时装大师”。
此时的王勉仿佛化身成“女娲”,记者看到,一堆面粉在她灵巧的手下变成一个个活灵活现的人物。
用一双巧手让历史人物“活”起来
记者了解到,绢人制作工艺繁复,在我市很少有人涉足。王勉凭着自己对绢人的热爱和灵巧的双手,让很多人领略到了绢人的风采和魅力。
说起制作绢人的初衷,王勉说,受父亲影响,她从小就酷爱绘画,对历史人物尤为喜欢,在学校读书时,绘画课上的作业常常受到老师表扬。之后,王勉又痴迷布料和裁剪。看到一个个历史人物在自己手中“活”起来,很有成就感。
1986年,王勉48岁时第一次接到了制作元宵节彩灯的任务。她清楚地记得当时她制作的是天安门大型彩灯,彩灯上的每一个人物从面部特征到民族服饰无不精确到位,美轮美奂,一亮相就引起一片惊呼。接下来的几年中,她年年花样翻新,将《西游记》、《天仙配》等古典名著和神话传说中的人物故事成系列地搬上了展台,赢得好评如潮,多次去北京、西安等地展出,有的彩灯甚至漂洋过海去了新加坡。
王勉老人说:“我爱那些沉睡于书中的人物,一个人物就是一个故事,一个故事就是一段历史。希望更多年轻人加入进来,一起把传统的民间工艺发扬光大。”
(本报记者 史娇星)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