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传奇“女汉子”——句容市法院下蜀法庭庭长王丽的故事
烈日当空,室外气温高达40多度,记者赶往句容市法院下蜀法庭。网上调侃,这样高温之下,如果还去赴约的话,必定是“生死之交”。而记者此行赴约的“生死之交”正是下蜀法庭庭长王丽。
王丽,1980年出生,2004年大学毕业后进入到句容法院派出人民法庭工作,扎根基层整整十年。年纪轻轻,荣誉却不少,先后被最高法院评为“全国法院系统先进个人”、被省法院和省人社厅联合授予“先进工作者”、被省法院授予“优秀法官”、被授予“镇江政法系统优秀党员干警”“无涉诉信访法官”称号等等。句容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市委书记尹卫东,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章壮钧也分别作出批示,充分肯定了王丽作为一名普通的“80后”女法官扎根基层、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
初见这位句容法院的“传奇人物”,没有一句寒暄,记者就被领到了下蜀法庭调解室,第一时间见识到了王丽办案时的耐心和技巧。一天的“贴身”采访之后,记者慢慢对这位“80后”女庭长有了更多的了解,感受到了从她身上散发出的满满的正能量。
基层一线磨炼意志
2004年王丽毕业之后就被安排到后白法庭,担任三年书记员之后,2007年她开始独立办案,年均办案超300件,位居全院之首。七年来,王丽办结的2000余件案件中,没有一件错案,没有一件因处理不当导致上访。
王丽的性格坚毅果断,而且能吃苦。上面的数字可以窥见一斑,而她和记者闲聊的两件事情亦可佐证。第一件,王丽家境贫寒,连上大学的学费都是从亲朋好友那儿借来的,然而毕业工作第一年她就把欠的债全部还清了。“那个时候每个月工资我只留200块钱给自己。”还完债,王丽继续抠着自己的生活费供妹妹读完大学。另一件,2005年王丽准备参加司法考试,这一年当时的男友现在的老公向她表达了结婚的意愿,而她的答复是“司法考试不过,我是不会结婚的”。最终王丽一考即中。
王丽身上的韧劲除了性格使然之外,另一方面也与她在后白法庭八年的工作生涯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后白法庭位于后白集镇,管辖后白、天王、郭庄和茅山风景区、赤山湖风景区两个管委会,辖区面积596.70平方公里,人口约27万,经济条件相对于其他地区较为落后,群众的法律意识比较薄弱,民风比较彪悍。这里的当事人嗓门比法官大,说话比法官多,脾气比法官坏,开庭过程中,还时不时有当事人掏出棍棒或者在法庭上以死相逼。
然而,正是这段不寻常的经历锻炼了王丽的意志和韧劲,同时也让她对于容易激化矛盾的案件有着敏锐的预感。记者采访当天王丽调解的一起离婚案件,就因为预感到有可能会激化双方家族的矛盾,而提前一天从院部多调来了一个法警。
“女汉子”更有爱民之心
送达、调解、开庭……王丽办起案子来,干脆、果断,从不埋怨不叫苦,是个不折不扣的“女汉子”,连老公都调侃她“越来越没有女人味”。可是,接触过王丽的当事人都知道,其实她有着一颗比别人更细腻更柔情的爱民之心。
“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从城市上学到回归农村办案,我想这正是给了我感恩的机会。就想多一分努力,多一点奉献,能让更多的父老乡亲少一些纠纷,多一些和谐。”多年的法庭经验也告诉王丽,真心对待当事人,真心为当事人着想,面临的矛盾就会迎刃而解。
让王丽深受触动的一起案件是一位76岁老人与其儿子丁某之间的赡养纠纷。丁某经多次传唤拒不到庭,于是,王丽带着书记员到其家门口去等候,一次、两次,但仍不见丁某。王丽通过走访邻居了解到丁某的打工地点,最终在一建筑工地上找到了丁某。当他得知王丽的来意后情绪非常激动,他说,“我兄弟姐妹有5人,他们都住在市区,只有我经济条件不是很好,但母亲一直都是我在照顾,自政府实施村庄整治工作,农村要搞拆迁,其他兄弟姐妹都跑回来说风凉话,说我故意在母亲面前邀功,就是为了母亲的一套老房子,他们冤枉我,我受不了,所以现在我干脆也不管老母亲了。”
听了这番话,王丽才明白了丁某不肯出庭的原因。为解决好老人的赡养问题,也为了让他们一家认识到亲情的重要,王丽反复做丁某的思想工作,并将老人的其他子女通知到庭,经过多次苦口婆心的调解,最后老人的子女被她的执著和真诚所打动,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领会了家和万事兴的道理,决定每人每月给付母亲200元赡养费,并承诺一定要让母亲安享晚年,兄弟姐妹间也不再斤斤计较。
“如果我们没有去了解情况,而一味地认定丁某是‘不孝子’,那么处理的方法就会有偏差。这起案件告诉我,身处基层,无论案件大小,无论贫富贵贱,一定要和老百姓拉近距离,要多听听他们的心声。”后来,王丽对老人进行了回访,看到老人脸上满意的笑容,她心里踏实了许多。
“80后”庭长顺利转型
问“女汉子”:“你累不累?”“很累!可是累中有快乐!”王丽还清楚地记得当初到学校进行政审的法院领导说过的一番话,她说:“法院工作不比其他单位的工作,特别是女同志非常的辛苦,不仅要舍弃一些家庭的责任,有时还要受到不明真相的当事人的冷嘲热讽,但只要你用心去体会,你会从工作中寻找到快乐的!”
在基层法庭工作的岁月里,王丽有过辛酸,但更多的是甘甜。每当当事人哭着进来笑着出去,每当复杂的纠纷案结事了,她心里都会有一种小小的成就感,同时也有一股隐隐的压力。“压力大的时候,我就躺着,什么话都不说,什么事都不想,把大脑放空。”王丽通过这种简单的方式来缓解压力。
2013年3月,王丽迎来了更大的压力,她被调至下蜀法庭主持工作。这个在老法官眼里依然略显稚嫩的“小丫头”,要来掌管一个人民法庭,她行吗?
可是,就是这样一个“小丫头”把下蜀法庭管理得井井有条。“说实话,当时内心很忐忑,从办好自己手中的案件到管理好全庭工作完全是两个概念,但我想,只要用心,就能把事情做好。”一年来,下蜀法庭所办理的案件,没有一件因处理不当而导致上访、信访或其他不良评价。不仅如此,法庭还建立起由18名司法联络员和72名人民调解员共同构成的以司法审判为保障的联动调处纠纷机制,得到了当地老百姓的交口称赞。
每天在往返于市区与法庭的三十多公里的车途中,王丽跟大家聊的除了案件的法理,更多的还是如何对待当事人。“衡量我们工作的好坏,除了案件的数量,我想,真正有话语权的还是当事人,他们的感受才是对我们工作最好的评价。”王丽用她的诚意带动着大家,也感染着每一位当事人。
2013年5月,下蜀法庭受理了一起蹊跷的案件:原告刘某在某电器店购买了空调,店主便安排素有业务往来的李某上门安装。可是,安装当日刘某却不慎摔伤并用去数千元的医疗费。刘某一纸诉状将李某诉至法庭,并在诉状中称,是在帮助李某安装空调时从平台上摔落而受伤的。李某收到传票后异常气愤,坚称是刘某自己从梯子上摔下受伤的,与他无关。
真相到底是什么?为还原事实,公平、公正处理案件,王丽与此案的主审法官杨惠玲讨论后决定前往事发地点亲自体验一下。搬梯子、爬平台、测量、演示,刘某受伤部位仅是脚跟骨折,而平台近三米高,如果真的是从平台摔下来的话,绝不可能是这么轻的伤。最终,她们得出一个肯定的结论,刘某说的不是事实。事后,刘某来到法庭撤诉并对王丽说:“看到你们能爬梯子办案,尤其是女同志,我是真服了,今天我来是打个招呼,我当时真是一时糊涂啊!”
如今,已经成功转型的“80后”庭长王丽更增添了几分成熟和自信,虽然荣誉傍身,却早已懂得淡泊名利。“其实,我真的只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法院人’,我身边还有太多太多的同事正默默地奉献着,无怨无悔地努力着!如今,我什么也不想,只想和全庭同志一起,认认真真做事,为群众做点实事,做些好事,让我们的司法方式不断地去适应社会、适应群众、适应实践!”
世界王氏网转载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