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闽台文化相继----地名溯源
福建、台湾有许多地名是历史遗留下来的,有一些明显地带有中原迁民的痕迹。例如,河南有一个“九朝古都”洛阳,因地处洛水之阳而得名;福建也有一个小镇名洛阳,位于闽东南由北而南注入泉州湾的一条小河畔,这小河名叫洛阳江。河南洛阳有著名的“洛阳桥”,固始有“洛阳桥”;闽南也有“洛阳桥”。河南淮滨有“乌龙集”,福州有“乌龙江”,两地都有“乌龙庙”。河南固始有“杨集”,杨集的人南迁到福建同安县境,仍住在一起,便称其地为“杨宅”。
台湾有许多“冠姓地名”和“冠籍地名”。所谓“冠姓地名”,是指以血缘关系组合、同姓聚族而居并在聚居地名前加上本族姓氏而形成的地名。这种地名,在台湾南部的农村比较多,例如,台南县的谢厝寮,迄今谢姓仍占半数;六甲乡的三姓寮,就是陈、黄、吴三姓移民所创建。冠姓地名,绝大多数是当年移民中同姓人组建的村落,但也有少数例外的情形,例如,宜兰的苏澳,是为了纪念最初移民该地的首领苏士尾而得名;花莲附近的吴全城,也因道光年间吴全率众在此建城而得名,因此,苏澳和吴全城并不表示苏姓和吴姓是当地大姓。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冠姓地名被新的地名所代替,如宜兰县礁溪乡时潮村即是王通塭,大隐村即张公围;台北县淡水镇水源里即邹厝仑,八势里即高厝坑;新竹县湖口乡中势村即吴厝;苗栗县铜锣乡即彭屋;台中县大里乡夏田村即詹厝园,梧栖镇福德里即陈厝;彭化县鹿港镇诏安、海埔两里即颜厝,溪湖镇东溪里即巫厝;南投县鱼池乡大林村即司马按;云林县斗南镇将军里即温厝角,复兴村即吕厝庄;嘉义县兴中村即江厝店,大林镇西结里即陈井寮;台南县西港乡金砂村即施厝;高雄县喜峰都即田厝,大寮乡即翁公园;屏东县潮州镇彭城里即刘厝庄;台东县卑南乡利嘉村即吕家;花莲县富贵乡吴江村即吴阿再;澎湖县望安乡中社村即花宅;台北市双厝区顶硕里即洪厝,福益里即龙厝,信义、博爱二里即林厝,和平里即陈厝,信安里即黄厝,爱乡里即施厝;基隆市七堵区莺歌里即石厝坑,等等。但是,目前台湾仍存在的冠姓地名还有不少,如刘厝有9个,许厝有7个,陈厝、林厝、黄厝、张厝、吴厝、郑厝、何厝、彭厝、柯厝、廖厝、罗厝、颜厝、朱厝坑、钱厝坑、胡厝寮、江厝店、许厝港、何厝庄、许家村、宋屋、吴寮…… 等等,不计其数,仍称得上是洋洋大观。
“冠籍地名”指以地缘关系组合、相同籍贯的移民同居一地并在地名前加上籍贯而形成的地名。例如,一个地方,泉州人多了,往往便会称为“泉州厝”;兴化人多了,往往便会称为“兴化厝”;来自广东的客家人聚居之处,则被称为“客人庄”……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总之,这类村名、厝名,往往就是故里,它曾吸引诸多的同里“老乡”,到台湾从事开垦,久而久之,这村、厝便成为同籍贯的“老乡”们的天下。
台湾的冠姓地名和冠籍地名,以及与移民垦殖有关的其他许多地名,都是随着闽、粤移民的拓殖步伐而在台湾岛上产生的,因此,从本质上说,它反映的仍然是豫、闽、台祖根的渊源关系。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