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最美乡村教师”王松鹤

2014-06-04 14:37:34来源:四川文明网

打印 字号: T|T

原标题:广安市2013年度“最美乡村教师”王松鹤

  

事迹概要
“生命在坚守中亮丽,人生在奉献中增辉。”这句话概括王老师的生命历程是最恰当不过的了。王松鹤,男,汉族,现年46岁,从教28年来,他甘于平凡,乐于奉献,女儿身患重疾,妻子黯然离去,独自一人侍奉70多岁的老母亲,而这一切的困厄只能让他对孩子们的爱变得更加浓烈——2009年汶川支教,2011年参加援藏工作,都深受当地孩子们的喜爱;回到新学初中后,他战斗在教育教学一线,耐心细致的班主任工作,温情关怀的留守学生工作,废寝忘食的英语教学工作,得到了学生、家长、同事的认可。累累硕果是最好的明证:多篇论文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什邡市教育局授予的“优秀支教教师”;马尔康县教育局授予的“优秀援藏教师”;武胜县委、县府授予的“优秀班主任”。
主要事迹
王松鹤同志,男,汉族,生于1968年5月,1986年7月毕业于四川省武胜师范学校,怀揣着对教育的热爱,他成为了一名初中英语教师。人到中年,更能体会到肩上那份沉甸甸的责任,但他心中“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颗草去”的信念却愈发的坚定,他的一生,必将是一幅用粉笔描绘出来的多姿多彩的画卷。
从走进教师队伍的那一刻起,他就知道自己将与平凡和奉献为伴,但他无悔于自己的选择,他更用自己的行动无愧于人民教师的称号。看到孩子们那渴求的眼神,教师的那份责任便让他的腰板本能地直挺起来。他爱这些可爱的孩子,就像爱他自己那多灾多难的孩子一样。或许是命运无情的玩笑,在他孩子12岁时,发现孩子患有先天性疾病,无法像其他孩子一样茁壮成长。我们得知这一消息后都呆住了,我们知道这个男人以后的岁月将要比其他父亲花费更多的心思在孩子身上!面对困厄,他没有逃避,反而更努力地让她像其他孩子一样快乐地成长。或许正是这种强烈而历经坎坷的爱给了他教育事业上源源不断的动力。此后不久,妻子黯然离去,他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但同时心中那份爱与责任却愈发的明晰,为了自己的孩子,为了班上那几十个孩子,他经常是把孩子放到教室后面的角落,任她坐跌摸爬,一边上课,一边抽空照料孩子。就在这样的日子中,耗去了他的大半青春年华。
2008年,汶川地震的巨大灾难牵动了全国人民的心,组织上需要派遣教师到灾区支教,出乎所有人的意料,王老师竟第一个报了名!于是,在09年9月他奔向了距家乡400公里之遥的什邡。残垣断壁,板房林立,生活条件差,食宿都成问题,又加上水土不服,一到节假周末,他就会觉得特别孤单,想念家人,想念他那多灾多难的孩子,想念他那70多岁的老母亲。那年暑假,为了治疗母亲的食管炎,他把母亲从广东接到学校,现在他的老母亲在学校生活两年多了。学校多次联系他,希望他能提前结束支教。但他说,看到灾区的孩子们,想到家乡各级领导的叮嘱,就婉转地回绝了组织的好意:“我把组织的关心作为我工作的动力,就能抛开一切困难,把精力用在批改学生试卷作业与备课上。”
面对着地震灾区的特殊情况,他把对学生的关爱放在教育教学的首位。他说:“在我心中,我真真切切地把每个学生都当成自己的孩子。在他们颓废的时候,我让他们看到生活的希望;在他们生病的时候,我会送上一句亲切的问候;在他们伤心的时候,我又会悄悄地写上一张纸条,捎去几句安慰;在他们犯错的时候,我还会对他们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引导他们改正错误。我用我的真诚唤醒了学生们对未来的憧憬,用我的爱心换来了孩子们更真诚、炽热的敬意。”他珍藏着许多孩子们送的圣诞卡及新年贺卡。上面写满了尊敬和留恋:“在我眼里,你就是一个好老师,对我们负责任”、“您是一位非常尽职的老师,您对我们也很好。”、“在我的心里,您是一位好老师,我钦佩您能说一口好英语”、“叶的离去是风的追求还是树的不挽留。王老师,感谢你对我们的教导和培养!我们永远爱您!”,其中一位名叫陈正的学生写道:“伟大的老师”。
灾区孩子的感恩和留恋让他体验到了奉献的快乐和进取的信心。2011年,王松鹤老师又奔赴距家乡700公里之遥的马尔康参加援藏工作。海拔2600米的高原,地广人稀,灼热的阳光,明镜般的月亮,雪白的云层,变化莫测的天气,让一个异乡人的支教生活多了一份喜悦和惆怅。
结束援藏生活后,带着对家乡教育事业的热爱,王松鹤老师回到了新学初中这片热土,并一直担任着英语教学和班主任工作,大家都说班主任是最苦也是最累的,但他却乐在其中。他常说“爱是一切教育的前提,只有和学生建立起有效的沟通才会有真正的教育。”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教书容易教人难”,乡村学校存在着许多缺乏亲情关爱的留守学生,这是教育教学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其繁杂的工作量和隐性的工作效果让许多人驻足不前,王老师却全身心投入,以温情路线走进了学生们的内心世界。在带2013级3班的这几年里,他几乎走访了全班每一个学生家庭,花了大量的时间和学生们促膝谈心,争取他们在情感上的接纳。有时也会遇到个别学生的访谈无法取得进展,他会用自己的摩托车将他送回家,借此和他的家庭取得联系,形成家校合力。他还调动起集体的力量,特意以留守学生过生日为主题搞了一个集体聚餐活动,活动中,学生们互致祝福,表达对彼此的关心,大家其乐融融,胜似家人,学生和老师在情感上的距离近了,他用真诚和爱心在德育教育方面赢得了家长们的认可和同事们的支持。
2013年中考临近时,成绩成了大家关注的焦点。学生们惜时如金的势头,家长们望子成龙的心情,把新中的每个学子都送上理想的学校成了老师们的心愿。还需要复习些什么,训练些什么,哪些学生还需要及时的心理疏导,这些问题时常萦绕在大家的脑海中,而在这个战场上,冲在最前面的无疑是王老师了。大家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学生放学后他就开始印制复习资料,到晚上11点才结束,12点时,办公室的灯再一次亮了起来,直到第二天凌晨6点,门卫来开办公室卷帘门时才发现王老师已经在办公室里睡着了。当大家在得知王老师赶了一个通宵完成了一套学生测验试卷的评卷工作后,只能竖起大拇指连连感叹了。
挥洒辛勤汗水,收获累累硕果。王老师的多篇论文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2012国培计划“优秀学员”,“优秀支教教师”,“优秀援藏教师”,“优秀班主任”,多次获得片区教学质量前三名。
二十几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他历经辛苦,坚守清贫,战胜急躁,走出彷徨,他为亲情付出,为学生奉献,他志坚不渝,用情至深,一往情深精诚所至,一心一意顽石为开!爱心所到,情感所至,必将春风化雨暖人心。

世界王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