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来首次重启 三大画派间艺术对话
■今年还是齐白石诞辰150周年,展览虽然只展出五张齐白石的作品,但张张是精品。北京画院美术馆馆长吴洪亮介绍,其中最大的亮点是齐白石画的《背面仕女图》,临摹的是王梦白的一张仕女图。本次展览两幅作品放在一起展出,两个人谁画的好,谁画的不好,读者可以自己亲眼去判断。
“20世纪京派、海派、岭南画派的艺术生态与时代内涵”研讨会举行——
“当下中国画要如何发展?在思想层面进行思考,做非常有意义的中国画学研究,我想对于中国美术将会带来非同小可的影响。”
——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省文联主席、广东美术家协会主席许钦松
展览
“丹青京华——二十世纪的北京中国画坛”
展期:3月18日-5月18日
地点:广东美术馆
新快报讯 记者王春燕报道 5月10日至11日,“20世纪京派、海派、岭南画派的艺术生态与时代内涵——2014年度中国画学研讨会”在广东美术馆召开。本次研讨会由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理论委员会、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广东美术馆、北京画院共同主办。
此次活动正值北京画院藏品特展“丹青京华——二十世纪的北京中国画坛”在广东美术馆展出,而作为广东美术馆 系列展览交流活动之一,广东美术馆也将于明年前往北京画院,举办“二十世纪上半叶的岭南风——广东美术馆馆藏作品专题展”。这样规模的交流活动,将极大地吸引业界及公众的关注。
“ 丹青京华——二十世纪的北京中国画坛”展览,以北京画院藏品资源为基础,荟萃了齐白石、黄宾虹、李可染、陈师曾、李苦禅、徐悲鸿、蒋兆和、叶浅予、黄胄、吴作人等60余位中国画大师的百余件国宝级绘画精品。这是广东美术馆开馆以来最大规模的20世纪中国画大师作品展,也是全国首次大规模地整体呈现20世纪百年京派绘画的面貌。除此之外,本次展览还是对京派绘画一次全方位的学术总结和展示,力图通过对京派绘画历史脉络的深度梳理,展现和还原中国画的正统面貌。
在这一背景下,广东美术馆组织专家学者召开“20世纪京派、海派、岭南画派的艺术生态与时代内涵——2014年度中国画学研讨会”,重启京派、海派、岭南画派这三个中国当代画坛最具重要影响力的画派的百年对话。
本次研讨会围绕“京派、海派、岭南画派的历史意义”、“民国时期中国画的民族化与地域化”、“国粹派的南北回响”、“广东画人与北京画坛”等几个议题分四场进行。薛永年、袁宝林、吴洪亮、尚辉、罗一平、朱万章、梁江、毛时安、舒士俊、王平、乐祥海、陈继春、林木、皮道坚等国内重要的学者参会讨论。
京派、海派、岭南画派影响了20世纪中国绘画发展
20世纪初的晚清最后十年与辛亥革命成功至五四运动爆发的十年,新旧文化的激烈对峙与中西文化的撞击融合构成了纷繁复杂的局面,总的趋势是传统向现代的转化,作为美术中心之一的北京美术界也经历着新旧文化的转型,并逐渐形成独具特色的京派美术。
抗日战争爆发之前的二三十年代,京派绘画与海上绘画、岭南画派形成鼎足之势,深刻影响了20世纪中国绘画的发展。三大画派,相互借鉴,相互交融。京派绘画作为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最华美的篇章,用最精致的笔墨效果描绘经典。在此基础上,以虚谷、任熊、任熏、任颐、吴昌硕等为代表的海上画派拓展了京派绘画的题材,做到了雅俗共赏,并逐渐与江南的精明相结合,走向市场。与此同时,以高剑父、陈树人、高奇峰等为代表的岭南画派,以文以载道为思想内核,关注点从书斋投射到民生现实、国家命运上,发国家之忧愤,哀民生之多艰,兴文人志士之兴,成为20世纪中国精神的代表。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20世纪初,在接受西方思潮冲击最强、商业最为发达的岭南文化发源地广州,出现了一系列的金石书画组织,以回应西方思潮“弘扬国粹”为旗帜,坚持传统绘画的纯洁性,同时适应画家生存之需,在艺术交流、出版和销售方面发挥作用。南方画坛的活跃气氛,与北方的相对沉寂形成对比,也为中国画研究会的创立提供了借鉴。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