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格调高迈 风规自远

2014-05-24 08:34:18来源:湖南日报

打印 字号: T|T

  

湖南省文艺人才扶持“三百工程”入选艺术家

  伍剑,字云渐。1975年生。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湖南省书法家协会理事、湘潭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湖南省摄影家协会会员。其书法厚重古雅,拙中见巧,平中见奇,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艺术感染力。作品荣获全国第八届书法篆刻作品展最高奖,首届大字书法艺术展二等奖,第二届隶书展览提名奖,全国第十三、十四届“群星奖”创作奖,湖南省第六届书法作品展览金奖等近10项重要奖项,入展全国第九届书法篆刻作品展览、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第五届楹联书法展览、第四届正书大展、首届行书大展、第四届中国书法百家精品展、中国书坛名家系统工程千人千作展、中国书法五百家精品展等16个大型专业展览,入编25部由中国书法家协会等权威单位主办或策划出版的书法作品集。作品先后多次在中国美术馆、中国军事博物馆、陕西省美术馆、湖南美术馆等地展出,作品和论文散见于《中国书法》、《书法导报》、《书法报》等权威报刊。

 


 

胡紫桂

中国书法的长河,从涓涓细流发端而渐至汪洋滋肆,历经了数千年发展进化之后,终于篆、隶、真、行、草五体皆备而各擅其美,留存至今的法书碑刻也蔚为大观。自东晋王羲之革新古法、裁成今体以来,二王一脉妍美流便的行草书开始大放异彩,并逐步汇成主流。而本来书法源头的篆隶,由于去今甚远,字形繁复,习者日渐稀少,遂为历史的风烟所掩。后世普通学书者,往往受时风陶染,流连于眼前的风景,不辨源流。直到清代碑学运动的兴起,才又重新将篆隶从历史的深海中钩沉出来,并涌现了一大批的篆隶名家名作。

时至今日,书坛秉承有清二百余年碑学运动的余绪,理应出现一批擅长篆隶的书法好手。遗憾的是,当今社会普遍浮躁、急功近利,书法界同样未能免俗。行草书由于书写相对便捷,容易上手,也便于模仿,故在书法界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而潜心研究篆隶并有所成就者寥寥无几。相较于年代较近且篆隶大盛的清代,当今的我们有着无可比拟的资源优势,如印刷水平的不断提高,新出土数量庞大且风格多样的简帛书法,以及书法教育的普及和书法家的不断专业化、职业化倾向,这些都是古人无法与我们比肩的。而我认为,当代书坛并没有多少人看清这种优势,或者很少有人愿意践行并把我们这个时代的优势充分运用和发挥出来。

寻根溯源,不畏浮云,不慕时风的创作态度需要眼界,更需要勇气。伍剑便是这极少数既审慎思考有独特见地且能始终如一践行的当代书法家之一。他的从艺条件没有所谓专业书法家和职业书法家们优越。因为他的肩上另有一副行政管理重担,与当年的王羲之、颜真卿、褚遂良、苏东坡一样,书法于身居要职的他而言只是余事。他能把工作经营得风生水起,又把余事做得如此精彩不俗,不得不让人心生敬佩之感。其实,书法本来也只是余事,岂能作为职业?我无从得知精力有限的伍剑是如何处理好工作与创作之间关系的,也未曾耳闻过他像其他人一样有过似乎“傲人”的书法专业游学经历。但他的书法作品却无时不提醒我他的存在,在各种重要展赛、各类书法专业报刊、网站甚至和某个朋友的一次无意闲聊,总能看到或听到他的好消息。他对书法线条的把握,对章法的理解、对形式的追求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每次看到他的作品,我总禁不住会有些小小的激动和微微的嫉妒。激动的是,他总能在自己的艺术世界里不断超越自我,敢于否定从前,找到属于自己的艺术符号和语言,令作品更趋完美,嫉妒的是,我怎么就不能如他一样拥有一个思维活跃、才思过人的头脑以及像他一般轻松睿智地对待艺术创作、适时改变观念的心态?

大约十年前,年纪轻轻的他就已以他风格独到的隶书影响着当代书坛,在全国各类书法展赛中摘金夺银,频频获奖,早早地占有了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这些奖项中,我所知道的就有全国第八届书法篆刻作品展最高奖、首届大字书法艺术展二等奖、第二届隶书展提名奖和第十三、十四届“群星奖”创作奖等,我当然无法准确统计他获奖的次数和具体展览名称,更不可能说出他入展的次数和具体参展的经历,也不必做这些无谓的统计。在这里,我们只需要他真正能打动人心的书法。

古人云:“取法乎上,仅得乎中;取法乎中,仅得乎下;取法乎下,仅得乎下下。”伍剑深谙此理,多年来以篆隶研究、学习和创作为主,因而取法很高,格局很大。同时也兼习二王一脉帖系书法。他的隶书以汉隶为基,得雍容豪迈之气象,并熔摩崖、秦汉简牍帛书于一炉。书风古雅,大气磅礴,耐人寻味。他的篆书取法钟鼎,得金文厚重之积淀,并取甲骨之气格、籀书之高古,独成体系,自成一家。平心而论,即使以他篆隶书法的创作水平,放眼全国,能与之比肩者也屈指可数。

当然,伍剑是理性的,也是发展的。他做的不只是单一功夫。他的篆隶格调高迈,其他书体自然也能相应受到滋养。伍剑虽以篆隶之名享誉书坛,其余书体创作并非广为人知,但实际上他的行、草、楷诸体水平已非常人所能望其项背。我们一直过从较密,因而我有幸见过他的很多行草书和一些小楷作品。他的行草厚重而不失灵动,既有碑派之沉着,又具帖学之灵气,笔力雄强,筋骨内含,思想丰富;他的小楷古雅清隽,飘逸而不浮滑,自由而不失法度,独成机杼,风规自远。

伍剑与齐白石同为湘潭人,他至今仍生活、工作于湘潭,连接的是大师的地脉,吸纳的是大师的养分。目前的他,的确还年轻,对于他未来的艺术成就,我们还有诸多想象空间。我想,以他的勤奋与聪慧,再加上他独特的思维、敏锐的视角和超前的意识,未来的湘潭,或许会再出现一位像白石老人一样的艺术大家也未可知。

我们大可期待。

伍剑书法集评

张海(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

根在传统,思维活跃,前景可观。

周志高(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书法》和《中国书法》原主编):

隶书达到了较高水平,行书也写得很好,创作思维很活跃,这样的作品在国展上应该是比较突出的。

聂成文(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草书专业委员会主任,辽宁省书法家协会原主席):

伍剑书法很不错,看得出很有才气。

许仁龙(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著名书画家):

他的书法很不错,有功底,有才气,有前途。透露出来的有一种正气和一种大气,而不是一种机巧和一种怪诞。回望先贤,回归传统,回到经典,方能成大器。我非常期待,在家乡湘潭出现大家。

张旭光(中国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中国书法家协会原副秘书长):

他的隶书根深传统,中国书协的展览获奖次数比较多,作品有一定张力。

周宗岱(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著名书画美学理论家、画家):

这么多年过去了,伍剑的作品提高很快。隶书作品中有时有胆气,线条很好,用在画画上肯定很高级。但我更喜欢他的一些尺牍小行书,体现出他内秀的一面,气息很顺畅,显现出一种文气。

刘振涛(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著名书法家):

伍剑的隶书厚重洒脱,端庄古雅,拙中见巧,平中见奇,根底深植于汉隶名碑,又兼借行草书的灵动,在国展脱颖而出,为湖湘书坛赢得荣誉是必然的。

张锡良(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第九、十届国展和“兰亭奖”评委):

伍剑的书法写得不错,透露出大气和厚实,文质相映。期待更大的发展。

世界王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