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七百年酬志堂重建庆典
700年前,少怀公承父命来湘,择衡西三湖町钟武城东居印堂村油榨塘,为展先王父之志故颜其堂曰酬志。三湖王氏开祖少怀公肇基之地,祯宗房后裔守宗护祠。祖堂分三进,后进始建于明朝初年,土木结构,700年来,多次修缮,最近一次是在光绪三年重修;前进是青砖瓦结构,始建于清康熙年间,经三次大修,最近一次是在清光绪十六年。由于基础下降,墙体倾斜,梁柱变形,2013年夏重修。
2014年2月5日,衡阳县三湖镇先锋村酬志组隆重举行三湖王氏第一宗祠“酬志堂”七百年暨重建庆典,700位宗亲聚集“酬志堂”,祭拜先祖、颂家史、振家风、聆家训、弘扬“酬志”精神
一、 酬志堂的历史
1. “酬志”名字的产生
50年前我出生在酬志堂,酬志在我童年的记忆中烙下了深刻的印记,在我会写字的时候,对“酬志”这两个字的理解很模糊的,当我读过家谱时才解酬志堂的历史,真正了理解她的涵义。
元朝末年,江西吉安社会动荡,王应贤命儿子少怀迁移到衡西三湖町,沿蒸水河西进,选址钟武城城东印堂村,筑私塾教书谋生。少怀公在其堂屋正中挂一块木匾上书写“酬志堂”三个大字,从此立下雄心壮志,一定要扎根三湖,实现父亲嘱托,传承家族香火,开拓王氏家业。
酬志堂——儒雅、高深,寓意深刻,志向高远,目标远大,很有抱负,全国独一无二,绝无尽有。
酬――索取、去实现,
志――志向、志愿、目标、愿望。
意思是努力探索、实现志愿。
按现代说法是实现梦想――“圆梦”。
少怀公就是秉着“酬志”精神,实现了在三湖町扎根的梦想。
2.酬志堂的历史
酬志堂前身是少怀公的书斋兼堂屋,一间茅草房,泥巴墙,木头梁,原始的土木结构,十分简陋。明清两朝不断扩建、重修,清朝初年形成现在这个雏形,两进带天间,整体建筑不显太高,多数是土呸砖,前进采用的是青砖山字墙。
最后两次重建是在光绪三年(1877年)和光绪十六年(1890年)分别由仰止和纪侯主持:升高前进,增设骑马厅,修正砖墙。
二、 三湖王氏家族
少怀公的子子孙孙就是在“酬志”精神的激励下,奋发图强、努力开拓,在不同时期实现不同的梦想。700年来,三湖王氏由少怀公一户发展成为现在拥有五、十两甲,八滩六房十五个支系,繁衍到27代,主要分布在湖南、湖北、四川、重庆、陕西、云南、贵州等省市,衡阳地区内人口四万多,外省的主要有重庆垫江三万人,湖北竹溪一万多人,总人口突破十万。
少怀公仁爱执教多年,桃李遍衡西,深受土著居民爱戴,为其后代承担五、十两甲打下了良好的群众基础。明朝初年,衡阳受陈友谅冲击,盗贼横行,二世祖本立率众人平寇有功,受封三湖町五、十两甲。
三湖王氏格局从此形成,三世祖大宾、国宾承五甲(王母河以南),希宾无后,朝宾随付友德征云南后定居曲靖(后裔众多、无联系),嘉宾承十甲(王母河以北)。
五甲后分一、二、三、四、七、八、九、十滩,十甲属于嘉宾公后代,嘉公生子三人:学兴、学臣、学富。学富子孙现在称竹园房,学臣子孙现在称学堂房,惟有学兴生子三,从开三房 “祯宗”“祥宗”和“开宗”。十甲派衍六房:祯宗、祥宗、望岳、东塘、学堂和竹园房。学堂(90 75+15人迁徙四川南溪县和梁山县)竹园房全部迁四川。
我们祯宗房就是嘉宾公长孙兆临公一支,传到第十代,又开六房:友鼎、友鼐、友昇、友旻、友政、友葵。
“友鼎”系大房,主要居住地:鼓峰乡瑶林村、杨林洋西东风町。
“友鼐”系二房,主要居住地:鼓峰瑶林张家岭、洋溪友于塘,“友昇”系三房,住甘泉乡沙山湾、渣江镇野鹅组。
“友旻”系四房,主要居住地:先锋村酬志堂、檀山村贺部渣江洲上村。
“友政”系五房,分石灰町和湖北竹溪两支,现只找到竹溪一支,主要居住地:湖北省(郧阳府)今十堰市竹溪县。
“友葵”系六房,主要居住地:西渡镇豆陂村。
随着时代的变迁,各房后裔逐步走出三湖町,奔向五湖四海。在清朝初期的大移民潮中,三湖王氏外迁人口数千人,我祯宗房有移居四川、陕西、湖北、云南和贵州等地。友政房大多数人就是那个时期去湖北竹溪县的。
竹溪是三湖王氏主要移民地,五十两甲有数百人迁徙到竹溪。
下面我讲个关于竹溪的故事。竹溪县位于鄂西北的边陲,鄂、渝、陕三省交界的秦巴山区,西接陕西省平利县,朝秦暮楚就出自那里。竹溪就处于秦楚交通要道上,但是交通极为不便,从十堰到竹溪盘山公路里程200公里。
乾隆年间,大房天珍公生四子,次子百章二十九岁早逝,留下两岁孙子福位。福位童年命特别苦,乾隆三十四年(公元1769年),福位十五岁时候,相依为命的爷爷也离他而去,那时期正碰上乾隆大移民,福位偕孺人阳氏,跟随迁徙大军,跋山涉水二千余里,来到竹溪县彭峪沟。彭峪沟地处竹溪县城西部7公里,南北高山相夹,是名符其实的大山沟。福位凭着三湖王氏的“酬志精神”,白手起家,短短数年,在竹溪开辟一片新天地,置田租六百余石,房廓数院。少年孤苦的福位,有股坚忍不拔、顽强拼博的精神,辛劳一生,养育七个儿子,二十个孙子。短短240年后裔万字辈有七十个,朝字班辈一百三十五个,兴字辈两百多人,现在的竹溪镇青草坪村大部分是福位公后裔,还有许多人远走他乡,到现在估计超过千人,比祯宗房在衡阳的五房人数总和还多。这就是“酬志精神”在竹溪的发扬光大。
乾隆年间我房迁徙竹溪的有二十人,福位是这支迁徙队伍中发展最茂盛的一个,由于衡阳竹溪相隔遥远,其他人少有记载,估计现在在竹溪的祯宗房后裔超过两千人。
福位开拓竹溪是一个传奇故事,是少怀公“酬志精神”具体表现。三湖王氏后裔就是秉着“酬志精神”,在大江南北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奇迹,谱写三湖湖氏的辉煌篇章。
三、 酬志堂的建设
酬志堂是三湖王氏始迁祖少怀公肇基之地,十甲祯宗房发迹之区,是先辈留给三湖王氏后裔宝贵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产,“酬志精神”的价值是无穷的,她激励着三湖王氏锐意进取,不断开拓创新。
1. 文化建设
物质财产可传承两三代人,文化资产能影响千秋万代。中华民族有着几千年文明历史,儒家文化思想使中华民族不断走向兴旺发达,儒家文化 “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 的思想正在被全世界人们接受,许多国家办起了孙子学院,联合国积极推祟,设“孔子奖”,立孔子雕像,刻孔子名言。
儒家思想、家族文化在上世纪六十年代被无端禁锢,酬志堂也遭到严重破坏,祖宗神位、酬志堂牌匾毁于一旦。许多人迷失了方向,社会上出现了为富不仁、为官不廉的现象,不少人仇官、仇富。
十八大以来,中央十分重视文化建设和道德教育,今年春节期间,中央电视台大力宣传家风家教,弘扬传统文化精神,全民道德教育从家庭抓起,没有家教的人肯定会受到世人耻笑。
中华民族是无数个家族组成的,每个家族都家训家规和家风。严谨的家风、严格的家教能使家族兴旺发达长盛不衰,家教不严、家风不正则跳不出“富不过三代”的轮回。非常著名的有《朱子家训》和曾国藩家书,两百年来曾国藩后裔名人层出不穷,堪称治家典范。
“酬志精神”是三湖王氏文化建设的核心、精髓,它也是中华传统儒家文化的具体表现。
在祯宗房历次家谱中,都颁布家族的家规、家训、家风、家法和家教,教育后人时时牢记,必须代代相传。
在祖堂兴建时,文化建设同步跟进。家谱是家族文化的结晶,祯宗房家谱初修于1786年,二修于1847年,三修于1896年,四修于1931年;那时国家动荡,交通不便,靠步行将2000里外的竹溪房人丁齿录收录确实不易。五修于1998年,由于受“文革”影响,老谱多数被毁,好不容易在甘泉王友良家找到了几本四修谱,还不到全谱的三分之一,资料不全,五房友政、六房友葵音讯难觅,族人非常痛心、深感遗憾。直到2010年在西渡镇豆陂村找到了五房友葵后裔,接着又在网上与竹溪六房友政后裔王大军联系上了,至此中断了近80年的祯宗六房有了联系,但是四修全谱还是不见踪迹。
为了联络全国各地的三湖王氏后裔、传承家族文化、缅怀先祖遗志、弘扬“酬志精神”, 2010年我创建了三湖王氏QQ群,群号是:56227748。通过现代信息交流工具,联络到了不少的早年外迁的三湖王氏后裔,找到了失传多年的老谱:重庆垫江县王杰找到了清嘉庆年间的“十滩二修谱”,湖北竹溪县的王延斌提供了1931年修的“一滩四修谱”, 2013年10月竹溪房重列公后裔王(延)攀在龙坝乡廖家湾村王大群家找到了祯宗房四修家谱全套十五本,同时竹溪房王大军又在狄峪沟村王(大)军家找到了另一套祯宗房四修家谱,特别欣慰的是,在青草坪村王远让家找到了1896年修的祯宗房三修家谱全套共十二本和祥宗房三修谱一本,在宗亲们的协助下拍照保存数千页家谱,为家族文化建设提供了珍贵的历史资料。
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它是关系到家族兴衰的大事,需要各位宗亲共同参与。
在祖堂西箱房,陈列了“三世祖嘉宾公授子侄关书”、家训、家教、三湖王氏五、十两甲世系图和祯宗房各分支前二十一代世系表,请各位宗亲提出宝贵意见。
2.酬志祖堂的重建
祖堂最近一次重建于光绪十六年,到2012年,有122年来未曾大修,基础沉降,墙体倾斜,梁柱变形,祖堂摇摇欲坠。祖堂是祖先留给我们宝贵的物质财产和文化遗产,是三湖王氏的精神支柱,祖堂不能倒,“酬志精神”不能垮。所以重建祖堂,势在必行,我们责无旁贷。
2012年春节期间开始发出倡议,各地宗亲遥相呼应,重建酬志祖堂的序幕拉开了。
2012年清明节,召集六房代表开会商讨,成立“酬志堂重建筹备委员会”,明确人员职责,制定规章制度。
2012年6月出台集资捐款方案,明确规定四房及近年来在酬志堂居住过的人员(共264名)每人集资1000元,祯宗房其它宗亲及名女贤婿不在集资之列,捐款多少任其自愿。
2012年7月发布酬资办法和实施方案。
2012年10月集资捐款开始启动,各位宗亲非常踊跃,场面十分感人。有从未见过面的竹溪房后裔王大军在湖北十堰市汇来捐款,有三百年前迁徙到重庆垫江的五甲十滩王百偕的后裔王杰专程从重庆市来到三湖酬志堂捐款;有84岁高龄的大房王远盛动用自己的养老金前来捐款;有年轻的打工仔王文(正华的儿子)、王海滔(双桂的儿子)捐出了第一份工钱;有热心捐物又捐钱的三房王兴玉、王惠成父子俩;有热心娘家祖堂建设的姑奶奶们他们的代表有:王翠英、王惠英、王春梅、王玉华等;有艰苦奋斗勇于创业的四房王延安、王权威、六房王刚实干家;直到今天热情的宗亲们还在继续捐款,在此就不一一列举。
到现在为止集资款全部到位,捐款30万元。
2013年春节设计建筑方案,是用现代砖混结构还是原样土木结构有过较激烈的争论,为尽可能多的保留文物原貌,最后商定采用土木结构,根据资金情况选用了部分原材料;在总体方案中是否用箱房有过不同意见,在这里要感谢国治、国水、长庚、吉林等人慷慨捐出箱房及厨房。
2013年清明节,拆旧屋,新祖堂动工兴建。
2013年10月封顶。
2014年春节,祖先神龛归位,酬志祖堂竣工。
祖堂的圆满竣工,筹备委员会成员功不可没:
我在市区工作,不能抽出很多时间管理祖堂建设事务,有名不实。
之衡叔是最辛苦的一个,近两年来,从酬资方案出台到实施,计划、组织、指挥和协调及文化建设,呕心沥血。
庆元(外事),78岁高龄,在各房联络、宣传发动,不辞辛劳。
庆生(出纳)76岁高龄,十分热情,尽心尽力,支持祖堂建设,主持正义,旗帜鲜明。
首吉(会计)工作认真细致,为祖堂建设精打细算,是只铁算盘。
顺益,施工技术负责人,对工程施工技术把关,技术过硬,工作认真。
利成,施工能手,出谋划策,祖堂建设鼎力相助。
正盛(财务代表),刚正不呵,执行财务制度纪律严明。
还有各房代表:兴学(杉山湾)、兴增、成良、志利、增良为祖堂到处奔走,还有许多亲友们为祖堂建设默默奉献。
感谢酬志祖堂建设筹备委员会全体成员的辛勤劳动!
感谢宗亲们热情捐款无私奉献!
感谢大家为三湖王氏文化建设添砖加瓦、再添香火!
感谢大家传承“酬志(圆梦)精神”!
为此,我们将在显要位置陈列出大家的光辉事迹,你们的善举将载入三湖王族史册,永远激励三湖王氏后人再创辉煌。
祝愿:老年人寿比南山福如东海、圆健康梦!
祝愿:中年人生意兴隆官运亨通、圆成就梦!
祝愿:年轻人学习进步工作称心、圆创业梦!
祝愿:小朋友开心快乐健康成长、圆中国梦!
少怀公第22代嗣孙桂林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