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荣华:积极探索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之路
[导读] 中国智库发展可以说是一项“国家战略”。大力推进我国的智库建设不仅是国内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的需要,也是提升国家“软实力”,在参与全球战略竞争中谋求新优势的重大战略举措。
在2013全球和中国智库报告联合发布暨智库影响力研讨会的致词
王荣华
(上海市第十届政协副主席、上海社科院原院长 上海社科院智库研究中心主任)
尊敬的各位来宾,专家学者:
我们今天在这里举行《全球智库发展报告2013》(中文版)和《中国智库报告——影响力排名与政策建议》两项成果的发布会,并就智库竞争力问题展开研讨。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作为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智库研究”项目唯一中国授权单位,我们今天《全球智库发展报告2013》(中文版)是该成果的全球同步发布;而《中国智库报告——影响力排名与政策建议》也是国内首次对我国智库发展现状进行评估排名。
大家知道,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要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建立健全决策咨询制度。中央领导对如何加强智库建设也有重要批示。这充分说明,作为国家软实力的现代智库建设已经成为我国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的智库建设还存在不少问题,与党和政府的要求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如何结合中国实际、借鉴国外经验,切实推进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确已经成为我们义不容辞的职责。
作为社科院系统最早提出智库转型的上海社科院,从2009年起就建立了我国最早专门研究智库建设的研究中心,并围绕智库发展的重大问题,开展国内外智库研究、发布研究信息、出版研究成果、举办智库论坛和研讨、进行国内外智库交流与考察,建立与国内外重要智库的联系,推动智库研究和发展。目前,已相继推出二批“智库研究丛书”共6本,二本翻译著作,这些成果,特别是原创的智库研究专著,初步奠定了中国智库整体性研究的经验基础。目前第三批丛书正在抓紧策划和开展研究,争取今年出版。智库中心还根据理论和应用相结合、长效和时效相结合、国际和国内相结合的原则,创办了专报《智库研究》,主要报送中央和市有关领导、重要智库部门和相关单位。
特别是,我们始终把加强国际合作作为中心发展的重要路径。2010年,中心举办了“智库竞争力与评估圆桌会议”,邀请了著名的《全球智库报告》主持人、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智库项目主任教授詹姆斯.麦甘,《智库、公共政策和专家治策》的作者美国专家安德鲁里奇,《智库能发挥作用吗》的作者加拿大唐纳德埃布尔森教授,以及布鲁金斯学会公共治理项目高级研究员肯特威弗参加。2012年应邀出席了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举办的“首届20国集团对外政策智库峰会,并作会议评论。通过这些国际交流,中心在国际上取得了较大影响,也与国际顶尖的智库研究机构和专家建立了交流、协作关系。2011年起,智库中心成员被邀请作为专家参与麦甘主持的《全球智库报告》评选工作。
《中国智库报告——影响力排名与政策建议》是中心在智库研究方面的一个新尝试。我们立足中国智库发展现状,紧密结合中国经济转型与社会发展对智库建设的实际需求,在分析中国智库成长与演进机制基础上,采用多轮主观评价法,通过广泛与定向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综合了政策工作者、学者、智库专家和媒体的意见,分别就中国智库的综合影响力、系统内影响力和专业影响力三个层面进行评价与排名,以期更加全面、科学、准确地观察和评估中国智库发展现状和特点及其影响力,并对提升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影响力和国际话语权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我们认为,在实践中积极探索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之路,建立健全智库的决策咨询功能,这既是中国特色的决策咨询和公共政策制定的行之有效的体制机制,更是中国特色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未来的发展中,我们既要发挥各级各类智库的能动作用,实现体制机制创新;又要强化政府的引导以及对决策咨询的支持作用,为智库发展创造良好氛围。在此,我简单地谈几点意见。
首先,在政府和智库互动之间,智库必须做到若即若离,注意影响力和独立性的平衡点。从中国目前智库的发展定位来看,大部分智库都是受到政府资助的事业单位,必然会受到政府的影响和干预,但这并不一定影响到智库的独立性。中国智库要在如何发挥智库对政府的影响力与保持智库研究的独立性之间寻找出最佳的平衡,而这个平衡点就是客观和实事求是,应当保持其在决策者和公众心目中的公信力。尤其要防止“附庸”政府与“迎合”民意两种不良倾向。刻意和政府保持距离对智库来说非但没有必要,而且也没任何好处。真正的智库独立性丧失,表现在个别智库被某些利益集团收买,成为利益集团的代言工具。这些智库向政府和公众倡导倾向性政策思想,从而试图把集团的私利包装成公共利益或国家利益。
其次,在政府和智库互动之间,政府要尽可能地给予智库更多的独立研究空间。在决策过程中引入智库后,当智库的一些研究成果和政策建议与政府的原有政策存在较大差异时,各级官员要尽可能地给予智库专家更多的研究空间。使智库专家能够充分论证相应的政策方案,做到“兼听则明”,而不要用资金或时间等条件限制智库研究。特别要重视与不同类型的智库专家建立经常性联系。由于公共政策具有连续性和一贯性,公共政策变迁是一个系统性的社会工程,需要政府官员经常性地与来自不同机构类型的智库学者进行沟通保持联系。这一方面有助于公共政策在形成和调整过程中的内在一致性,公共政策之间不相互冲突保持相对的独立性,以及体现社会各利益方的利益诉求表达;同时也有助于智库专家在一定的公共问题研究领域进行长期的深化研究和跟踪研究,推进形成专业特色明显且具有重大影响力的研究成果。
最后,要充分注意并借助新媒体、新科技、社交网络与“云”的影响。借助互联网技术和“云计算”,智库以更加虚拟、实时与互动的形式存在,不能低估信息化力量对智库从形态到内容的改造。目前,大部分中国智库都拥有自己的网站,其中部分还开设了微博、微信、论坛等以提高政策辩论的及时性与参与性。越来越多的人通过网络表达对公共政策问题的看法与主张,这一现实也要求智库机构重新审视所采用的方法,开展能被决策者采纳、获得公众理解并且具有学术质量的研究。中国智库应当跟上和适应这些变化,而不是被互联网时代抛在后面。
总之,中国智库发展可以说是一项“国家战略”。大力推进我国的智库建设不仅是国内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的需要,也是提升国家“软实力”,在参与全球战略竞争中谋求新优势的重大战略举措。我们愿意与在座的各位一起,共同努力,为推进中国新型智库建设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谢谢大家!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