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城王金铭: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
王金铭像
辛亥革命中,无数先烈抛头颅洒热血,促成了中国历史的大踏步前进。武城县老城镇东屯村的王金铭,作为北方辛亥革命的领军人物,参加并领导了辛亥滦州起义,并为此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成立武学研究会密谋推翻清政府
王金铭 (1880—1912) ,字子箴,清末出生在武城县运河沿岸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 9岁入本村私塾读书,天资聪颖,成绩优异。 17岁弃学从商,在其族叔王瑚开设的洪瑞大钱庄学徒。学徒期间,仍偷闲苦读。由于晚上读书影响白天工作,一年后被族叔辞退。
1898年,中日甲午开战,19岁的王金铭只身来到天津小站,参加了袁世凯的 “新军”。由于王金铭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这在当时新军中并不多见,加上他品行端正、足智多谋,不久即升为正目 (正班长)。 1904年随军至山东,被提升为左哨哨长 (连长)。1905年,调任北洋军第五镇第十八标一营前哨哨官,驻扎在济南千佛山下。 1907年,升任第一混成协第七十九标第一营帮带 (副营长),移驻奉天 (今沈阳)新民府。由于目睹北洋军阀的倒行逆施,使他对腐朽的清王朝失去了信心。
1908年,在同盟会员刘瀛的引导下,王金铭读了 《扬州十日》 《嘉定屠城记》等反清书籍,有机会接受了孙中山的民主革命思想。同年,他与冯玉祥、施从云等人组织了革命团体 “武学研究会”,以读书研究军事学科为名,秘密开展推翻清王朝的革命活动。
1911年夏,王金铭与天津“北方革命协会”的白雅雨取得联系,并与孙谏声等山东籍的官兵,发起组织了 “山东同乡会”,自任副会长,负责实际工作。同乡会成员分赴奉天、北京、天津、唐山等地联络革命同志,还在唐山设立“山东同乡会”。同乡会作为秘密机关,主要任务是筹集资金,购置枪械,为反清武装起义做准备。
废除宣统年号滦州独立
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清政府开始镇压革命军。王金铭、冯玉祥、施从云等人认为这是武装起义的大好时机,但北方的革命力量相对薄弱和分散,冯玉祥又驻防海阳镇,集结部队需要一定时间。为此,他们于11月11日先以王金铭、冯玉祥、施从云3人的名义发出了主和通电,与第一营管带施从云联合二十镇统制张绍曾奏请清政府快速召开国会,成立责任内阁。同时,又与第六镇统制吴禄贞密谋武装起义。同时派人去天津联系革命团体 “共和会”,商定滦州起义的计划。后因消息走露,起义被迫提前。
12月30日,王金铭等在滦州城北关师范学堂营部召开会议,商讨起义部署,会上推举标统岳兆麟为北方革命军大都督。但岳兆麟 “反对革命甚力”, 31日逃往开平,向新上任的通永镇总兵王怀庆告发。王怀庆立即电请直隶总督陈夔龙转报袁世凯。袁世凯一面派王怀庆赴滦州 “劝解抚慰、察其真相”,一面 “收束兵队、密筹抵御”。
1912年元旦,王怀庆到达滦州,对起义军领导者采取软硬兼施、威胁恐吓的手段。王金铭则派人将王怀庆软禁起来,对他晓以革命大义,并以直隶省革命军大总督相推许。王怀庆口头佯为允诺,却暗中与第三营管带张建功勾结,策划镇压起义军的策略方法。
2日,起义军成立北方革命军政府,王金铭被推举为北方革命军大都督,施从云为总司令,张建功为副都督,冯玉祥为参谋总长,同时将滦州州衙改作北方革命军政府,宣布废除宣统年号。北方革命军政府通电全国,宣布滦州独立。
英勇就义追认为陆军上将
阅兵典礼结束后,王怀庆为了实现逃跑目的,提议与革命军军官们在操场上比试马术。王精于骑术,比赛中忽然加鞭向西北疾驰而去。义军将士群起追之。王怀庆竟纵马跳过数丈宽的沙河,飞奔25公里回到开平,随即命令其部将谭庆林率部向滦州革命军进攻,并电邀驻在附近的第三镇曹锟部出兵夹击。
5日,王金铭率起义军官兵登车直指天津。然而,部队刚刚开出滦州城,副都督张建功便据城叛变了。王金铭怕贻误战机,放弃与其纠缠,只留少量部队殿后阻击,命令其余部队悉数登上火车,挥师西进。当火车行至雷庄附近时,铁路因被王怀庆提前破坏,火车出轨倾覆,官兵受伤严重。王怀庆趁机以密集火力向起义军猛烈射击,王金铭、施从云身先士卒,率部英勇还击。
战至黎明,王怀庆部渐渐不支,请求停战,并邀王金铭、施从云到雷庄车站议和。王、施2人不顾众将士劝阻毅然来到雷庄。王金铭、施从云等人一到,即被王怀庆捕获。
清廷统带汪学谦责备王金铭说: “清朝待汝恩厚,何故反耶”?王金铭怒斥道:“汝非黄帝之苗裔耶?胡为出此言也!满人以异族入主华夏垂 300年,宰割我土地,鱼肉我人民,凡有血性之人,皆欲得而诛之,何反之有”!王怀庆先以死相威胁,继以高官厚禄相收买,皆遭王金铭严辞痛斥。这时,王怀庆接到袁世凯将王金铭等就地处决的电令。王金铭视死如归,英勇就义,年仅33岁。施从云等同时遇害。
王金铭牺牲后,他的灵柩先被运到天津,后又运回山东,安葬于武城县东屯村的王氏祖茔。 1924年10月,冯玉祥在北京政变后,于北京中央公园 (今中山公园)内为王金铭铸立铜像。铜像的底座上写着: “辛亥革命滦州起义之大都督王金铭烈士像”,并刻有滦州起义始末及烈士殉难经过。
1932年,冯玉祥隐居泰山时,征得多方支持,在泰山普照寺辟地3亩,修建了 “泰山滦州起义烈士祠”,将王金铭、施从云等阵亡将士的灵位供于正面殿堂,许多知名爱国人士题词致挽。 1937年5月26日,南京国民政府分别于北京西山和山东泰山举行了隆重的国葬典礼,追任王金铭为陆军上将。□本报特约撰稿人 张明福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