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槐林三题——寻找槐荫寺及其它

压题图片:这位村妇说:“槐荫寺就在俺的麦地里。”
2012-05-25 来源: 昌乐传媒网 市民记者 刘福新
王家槐林其实已经与潘家槐林连为一体,除了本地人谁也弄不清楚两个村庄的界线究竟在何处?离开位于潘家槐林村北的槐林中学之后,我快步朝东走,我知道自己在潘家槐林停留的时间已经不少了。首先看到了槐林村委办公院落,我猜测两个槐林已经合并为一个党支部和村委了,但从所在位置来看,是属于王家槐林地界。
(一)一座石碑,记录着一个近代名人
我没戴眼镜,碑文上的字看不清,但我知道这一定是王家槐林的一位名人,对碑文有研究兴趣的博友,譬如我那位专门研究碑文的小老弟“齐东野”,他看了一定会喜欢的不得了。虽然我对碑文分上下三段拍照,也处理过图片了,但还是没有彻底弄明白。我只是觉得碑文里写到的这位先生很不寻常,一来是有前程,二来是有功绩,三来为当地人所铭记于心。待我彻底读明白之后再写吧,此篇仅为开头的话。
(二)一条河流,反映着现代环境的严酷
我在采访过苗家庄子、西李家河、潘家槐林、王家槐林和毕都五个自然村之后,毫不迟疑地将第一篇博文拟为《不止是猪河的悲哀》,在王家槐林,我实地拍摄了流经王家槐林的猪河水段。我不再多说,图片也不想重复,但我要说的话似乎很多很多。正文不赘,仅发的一幅与猪河有关的图片下边有注脚阐述我的某些感受。
(三)一个寺院遗址,体现着世人对历史的麻木
当我走到潘家槐林的那一霎,我亲睹了一个断为两截的石碑,从断碑背面的文字里我看到了“槐荫寺”三个字。回家后,我细读有关资料,看到了如下几句话:“明初,王姓从河北枣强迁此立村,因村东北有槐荫寺,取名王家槐林。”
这一段话虽短,却给我三个信息。一是,潘家槐林的潘姓和王家槐林的王姓都是在明朝初年从河北枣强过来的,但究竟是同为一股迁民还是略有早晚,我不得而知。二是,潘家槐林的村名是由于槐树多,王家槐林的村名却由于槐荫寺。既然,王姓从河北省枣强县迁来之前就有一座寺院——槐荫寺,那么这座寺院的建立显然早于明朝,究竟是元朝还是元朝之前的金朝和宋朝呢?我还是不得而知。
此次“私访”,对于这座槐荫寺我是十分重视的,我的重视当然不是空话,因为我询问了许多人,也实地考察和研究了这个寺院的遗址。正文不想多说,有我拍摄的图片和图片下边的注脚为证。
这里我想提出一个疑问,既然叫“槐荫寺”,必定是佛家的建筑物和佛的供奉之所了。因为只有供奉佛的处所才叫寺院,而供养仙的处所叫道观,供养神的处所叫庙宇。那么,槐荫寺里供着的主佛是谁呢?恐怕不是一棵老槐树吧?这是肯定的!就那天采访西李家河遇到了一座重修的菩萨庙来考虑,这座寺院可能也与菩萨有关,只不过,这里的槐树(国槐)繁茂而且树冠巨大,故而取了这个名字。
槐荫寺的遗址大多数村民毫不知晓,即使多少了解点儿的也是众说纷纭,甚至有人说寺院遗址就在烧纸的地方。据考察,村民烧纸的地址就在猪河岸边,别说是过去的水流冲刷,就是这么小块地方,根本不可能建个寺院。再说了,这个地址大体位于王家槐林正东方向,不是东北。村民之所以在这里烧纸焚香祭奠,是因为只有这一小块地方是空场,其它地方都是庄稼地了。幸运的是,我遇到了一个村妇,还是一个比较懂事儿的村妇,她告诉我,“原来的寺院就在我家种的这一片麦地里,我经常锄地时锄出一些砖瓦,孩子他爷说这里曾有一座庙(庄户人通通叫‘庙’),我领你去看看。”
实地观察的结果,我以为槐荫寺就在这片麦地里,但具体位置待定。因为,自从上世纪四十年代末两个政权交替之后,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人民公社,还有“文革”,谁知是哪个阶段毁坏的?毁坏之后,随着大集体化的深耕深挖,原来的砖瓦有的改作别用,有的破碎弃之,为了种地的需要,丢弃的砖瓦又被农人今天弄走一点儿,明天弄走一点儿,被弄走的零碎砖瓦分别埋于不同的地方,所以很难确定原址。
最后我要说,不管是什么建筑——佛家仙家神家的,为何村民对此茫然无知,这不是对历史的麻木是什么呢? 2012年5月24日20:15完稿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